麵對這種詭異的氣氛,霍去病終於忍不住,站起來在漢武帝麵前跪下。
“陛下,臣不再替霍光這蠢材狡辯,隻請陛下能留他一命。”
“實在不行,也請陛下不要波及他的妻兒。”
“臣願以大司馬之職位,換他一次機會!”
聽著霍去病懇切無比的話語,漢武帝並未立刻回答,而是轉頭看了一眼衛青。
“真不愧是你帶大的孩子,性格和你還真像啊。”
衛青反而沒有霍去病那般焦急,微笑做出回答。
“儒家總說,親親相隱。陛下獨尊儒術,不知臣舅侄二人的儒術在陛下看來如何?”
漢武帝失笑一聲,對著霍去病招了一下手。
“去病兒,起來吧。”
霍去病遲疑了一下,站了起來。
漢武帝又對劉據道:
“據兒,你覺得該怎麼處理霍光?”
劉據臉上也出現了明顯的遲疑表情。
劉據其實挺為難的。
按照常理,霍光這種竟然真的敢覬覦最高權力的臣子,在劉據心中除了一個死字之外不會有任何的答案。
偏偏,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
衛青和霍去病,又是劉據最大的靠山。
這就讓劉據不得不考慮衛霍二人的感受。
難辦啊。
劉據深吸一口氣,開口道:
“父皇,兒臣覺得霍光的視頻經曆還沒有完整播放完畢,不如看完之後再做決定。”
“那樣也會更加客觀一些。”
漢武帝嗯了一聲,淡淡道:
“也好,那就繼續看下去吧。”
“畢竟這孩子還沒有糊塗到上官桀等人的地步。”
武周世界。
長平看著麵前的金幕,陷入思考。
武則天的聲音適時響起。
“長平,你覺得霍光和田千秋談了什麼?”
長平身體下意識地挺直,道:
“兒臣覺得,霍光應該是以當一輩子權臣為承諾,換取了田千秋手中的令牌。”
說話時,長平內心頗有幾分緊張。
這些天,長平受到武則天訓斥的次數可比被誇獎的次數多太多了。
尤其是在李隆基回到長安後,天平更是瘋狂傾倒,每天不是被罵就是在被罵的路上。
武則天嗬了一聲,道:
“總算是沒有傻到連這都看不出來的地步。”
長平聞言,心中頓時一鬆。
今天居然被誇獎了,真不錯啊!
長平心情變得愉快,抬起頭來。
然後她就看到了坐在另外一邊的李隆基。
長平又笑不出來了。
就在幾天前,武則天剛剛發布了新的詔書。
由於對李隆基在中亞的工作非常認可,將李隆基調回朝廷,出任鸞台侍郎。
什麼是“鸞台”?
其實就是隋唐的門下省。
鸞台侍郎,就相當於是隋唐時期的門下侍郎,為門下省副長官。
無論隋唐還是武周,都采用三省六部的群宰相製度。
三省的正副長官都屬於“宰相”的行列。
也就是說,李隆基如今已經是正兒八經的門下省(鸞台)第二把手,武周宰相之一了!
這對長平而言,造成的威脅可就太大了。
看到李隆基這張臉,那真是笑不出來一點。
恰好就在此時,武則天又問道:
“隆基,你來說說,除了你姑姑剛剛說的那些,你還看出了什麼?”
長平聞言,大感不爽。
這啥意思?
合著本宮隻能看出第一層,李隆基那小子才能看到更深層?
李隆基沉吟片刻,認真地開口道:
“孫臣看出,田千秋最想保住的還是大漢社稷,另外一方麵也想要保住自己家族上下的性命。”
“為此,他特地將令牌交給了霍光,示之以誠。”
長平忍不住開口反駁道:
“漢武帝交給田千秋以備不測的令牌,用意就是要讓田千秋在危急關頭壓製霍光。”
“田千秋不但沒有壓製霍光,還跟霍光配合,最後連令牌都交出來給了霍光。”
“這叫想要保住大漢社稷?”
簡直一派胡言嘛!
李隆基看了一眼長平,眼神中帶著一絲莫名的情緒,道:
“姑姑……”
“叫本宮皇太女殿下!”長平惱火地開口道:
“現在是上朝時間,姑姑什麼姑姑!”
李隆基哦了一聲,道:
“皇太女殿下有所不知,田千秋若是不拿出令牌來,那田家的所有人都將會被霍光殺掉。”
“拿出令牌交給霍光,霍光證實了令牌的存在,就不需要再對田家下手了。”
長平皺眉道:
“本宮知道這一點,田千秋畢竟隻是丞相,連輔政大臣都不是,斷然沒有獲得兩塊令牌的道理。”
“但你剛剛說田千秋是想要保住大漢社稷,本宮質疑的是這一點!”
李隆基聳了聳肩膀,道:
“皇太女殿下剛剛不是說了嗎?田家不可能有兩塊令牌,但其他人可能會有。”
“其他人是誰?霍光會費儘心思想要把他們找出來,甚至希望這些人效仿田千秋一樣主動將令牌交出來,所以田家是絕對安全的。”
“好了好了,彆再重複說臣離題了,皇太女殿下。”
“真正的關鍵就在於,令牌是存在的。”
“霍光就算找到了其他一麵,兩麵甚至是十麵令牌也好,他就能保證沒有第十一、十二甚至二十麵令牌嗎?”
長平哼了一聲,道:
“簡直就是胡說八道!這令牌可是能直接調動大漢軍隊的,能拿到令牌的都必然是漢武帝非常信任的人物,哪裡有這麼多令牌能給出去?”
李隆基笑嗬嗬地開口道:
“皇太女殿下還是搞不清楚關鍵啊,那臣就再說得明白一點吧。”
“關鍵不在於令牌,而是在於已經死去的漢武帝劉徹!”
“想想吧,劉徹為了限製霍光,那是出儘了招數。”
“名不正言不順的大司馬,其他四輔臣,鄂邑公主,田千秋手裡的令牌……”
“那問題來了,這就是全部了嗎?”
“漢武大帝的手段,當真就僅僅隻有這些嗎?”
“將來霍光若是再想更進一步,做出其他忤逆之舉,死去的漢武帝就真的沒有留下其他更多的底牌了嗎?”
“這,才是關鍵啊!”
長平聞言,不由愣住。
“漢武帝……還有其他隱藏的手段?”
李隆基聳了聳肩膀,道:
“霍光一定也會這麼想。隻要這種想法在霍光的腦海中存在一天,那霍光就永遠都不敢篡位。”
“他服侍了劉徹那麼多年,劉徹的精明睿智和城府深沉,這個世界上還有誰比霍光更了解呢?”
“田千秋是明白這個道理的,所以他大大方方的把令牌交給了霍光。”
“一方麵,能保住田家的未來。另一方麵也是在提醒霍光,田千秋未必就是劉徹留下來的最終極殺招。”
“霍光的確在權力的誘惑下突破了他的內心準則,但他行事謹慎的風格已經維持了大半輩子,早就成型了。”
“一個性格謹慎,又對漢武帝劉徹無比敬畏的霍光,縱使成為了權傾朝野的大司馬,在他無法徹底消除所有來自漢武帝劉徹的算計之前,他都絕對不會、也不敢做出篡位的舉動。”
一直安靜旁聽的狄仁傑慢悠悠地插了一句嘴。
“所以霍光才會在拿到令牌之後向田千秋承諾,他不會篡位。”
李隆基朝著狄仁傑點了點頭,笑道:
“是啊,就算是田千秋告訴霍光,說這枚令牌就是劉徹最後僅有的,能針對霍光的手段了,霍光也不會相信田千秋的話。”
“他呀,本來就是一個非常謹慎的人嘛。”
說到這裡,李隆基轉頭看著已經有些呆滯的長平,微笑開口。
“皇太女殿下,政治鬥爭並不是隻有陰謀和暗算,有些時候把手段和對策直接擺在明麵上來個引而不發,反而效果更好。”
“這就好像是……嗯,一把手槍。你舉著手槍對準敵人但並不發射,敵人一定不敢輕舉妄動。”
“可若是你扣下手槍的扳機,把子彈射出去,那接下來就肯定隻有不死不休了。”
“上官桀、桑弘羊選擇射出子彈,而田千秋選擇將手槍交給霍光。”
“霍光不會害怕上官桀和桑弘羊,但永遠都會忌憚田千秋,以及將這把手槍交給田千秋的漢武帝劉徹。”
李隆基說著,也不由發出了感慨。
“我想,或許在將這枚令牌交給田千秋的那一刻,劉徹就已經知道這令牌遲早會被田千秋送給霍光了吧?”
“千古大帝,就是千古大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