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章 都不行?劉邦心態要崩,常惠的驚人發言(2 / 2)

天山山脈就在前方。

趙充國心中喜悅,吩咐屬下。

“速速派人前去聯絡烏孫國,通知在那裡的常惠校尉。”

“告訴他們老夫已經來了,讓他們把最新的情報傳遞過來,老夫看看要怎麼和匈奴人做過一場!”

說話時,以這位老將多年的閱曆和城府,依舊止不住那咬牙切齒的表情。

二十多年前,追隨李廣利在漠北的那一戰,是趙充國人生中最大的失敗。

大漢朝十萬主力,全軍覆沒於漠北!

這麼多年,趙充國無時無刻不想殺回漠北,向匈奴人複仇,告祭當年那一戰中死亡的十萬袍澤。

如今,這個向匈奴單於親自複仇的機會終於來了。

這如何不讓他激動!

派出使者通知烏孫方麵後,趙充國繼續領兵前進。

不曾想,一個多時辰後,使者竟去而複返。

趙充國一臉疑惑地看著麵前的使者:

“怎麼回事?”

使者臉上的表情極其古怪,策馬往旁邊一讓。

“侯爺,這是在路上碰到的,常惠校尉派來的使者。”

趙充國這才發現自家使者背後原來還有另外一名信使。

信使上前,恭敬對著趙充國行禮:

“常鎮見過侯爺。”

趙充國一聽這名字就知道對方應該是那位護烏孫校尉常惠的族人,但此刻他求戰心切也懶得廢話,直接道:

“匈奴人在哪?常惠校尉和烏孫人在哪?”

常鎮胸膛一挺,正色開口:

“回侯爺的話,仗已經打完了。”

“什麼?”趙充國目瞪口呆。

“打、打完了?”

聽著老爺子結結巴巴的問話,常鎮露出笑容。

“是的侯爺,仗確實已經打完了!”

鏡頭一轉,一片遼闊的草原出現在畫麵中。

五萬烏孫騎兵,正在老國王軍須靡的率領下,浩浩蕩蕩地朝著東方前進。(注:前文錯寫烏孫在位國王名字,已更正。)

在軍須靡的身邊,大漢護烏孫校尉常惠的身體挺得筆直,策馬隨行。

一名烏孫斥候飛奔而來,對著軍須靡稟報:

“大王,前方一百五十裡地發現匈奴軍隊蹤跡,數量在六萬左右。”

“從旗幟來判斷,應該是匈奴右穀蠡王以及一部分王庭中小部落。”

“沒有發現匈奴單於的大纛和王帳!”

“什麼?”軍須靡聞言,麵露疑惑。

“不對吧,這一次前來的應該是壺衍鞮單於才對,怎麼會是右穀蠡王?”

一旁的烏孫大將翁歸聞言,不由有些擔憂。

“大王,這會不會是匈奴人的詭計?”

“恐怕那匈奴單於還帶著王庭兵馬躲在一旁,就等著我們和右穀蠡王出戰,然後過來撿便宜呢。”

軍須靡聞言,表情變得鄭重。

“若如此,那恐怕我們的麻煩大了。”

右穀蠡王都已經有六萬騎兵,再加上壺衍鞮單於的王庭本部,豈不是隨隨便便超過十萬?

這可不是五萬烏孫騎兵能抗衡的。

事實上,即便僅有眼前的六萬右穀蠡王所部,軍須靡也覺得自家烏孫五萬騎兵打不過!

軍須靡遲疑片刻,看向一旁的常惠。

“常將軍,你怎麼看?”

常惠其實就帶了五百人過來。

但誰讓他的身份不一般呢?

持大漢皇帝劉病已符節,護烏孫校尉!

烏孫既然已經決定在這場戰爭中認大漢當爹,那常惠就是大漢派來的監軍。

他的意見,軍須靡必須得重視。

常惠沉吟片刻,開口道:

“眼下局勢不明,不如先暫時紮營,等候更進一步的偵查。”

“趙充國將軍方麵,也需要時間去聯絡。”

軍須靡點了點頭,道:

“常將軍所言極是,那就先等兩天吧。”

【兩天後。】

烏孫王帳之中,諸多烏孫將領齊聚。

軍須靡表情嚴肅:

“經斥候偵查確定,方圓三百裡之內,匈奴人應該隻有右穀蠡王這一支軍隊。”

“右穀蠡王已經迫近到我們大營五十裡地的距離。”

“你們有什麼想法?”

在場的烏孫眾將聞言,麵麵相覷。

我們特麼的是臣子,你才是大王啊!

這時候問我們的想法?

但也有人聽出了軍須靡的言外之意。

這個人就是烏孫大祿之子,這一次烏孫軍隊的右將軍翁歸。

翁歸開口道:

“大王,臣認為,匈奴來勢洶洶,我們不如先行撤退避戰,等待大漢趙充國將軍率領天兵前來會合,再與之決戰。”

翁歸的老爹大祿是軍須靡的弟弟,在烏孫國內掌控著僅次於軍須靡的強悍軍隊,扮演著類似烏孫丞相的角色。

由於軍須靡至今沒有兒子,許多人都認為翁歸將來會成為烏孫的下一任國王。

他的話,是非常有分量的。

翁歸話音落下,立刻就得到了許多烏孫將軍的附和。

“是啊是啊,我們烏孫是小國,很難和匈奴抗衡,先撤退最為穩妥。”

“大漢天兵一到,我等分分鐘便可反殺匈奴,忍耐一時也無妨。”

“左右不過是撤退幾百裡罷了,讓一讓匈奴人又如何?”

軍須靡聽到這番話,老臉上不由露出笑容。

事實上,軍須靡自己也不敢打!

作為執掌了烏孫將近四十年的老國王,年紀早就已經讓軍須靡的雄心消耗殆儘。

若不是明確獲得了大漢的撐腰,匈奴剛剛發兵,軍須靡就會立刻率領烏孫臣服,重新倒向草原一邊。

在軍須靡看來,這一次戰爭的主角是大漢和匈奴。

自己治下的烏孫,無非隻是充當了引發戰爭的角色罷了。

怎麼可能去和匈奴人玩命嘛!

軍須靡轉過頭,看向一旁的常惠。

“常將軍,你覺得呢?”

不管怎麼說,常惠這個大漢派來的監軍,總是要征求一下其意見的。

常惠沉思片刻,緩緩開口:

“坦白說,我覺得大王或許太高看匈奴人,也太小看你們烏孫了。”

“我認為,完全不需要等待趙充國將軍領兵到來,單憑我們這裡的五萬烏孫勇士,就足以擊敗對麵右穀蠡王率領的匈奴軍隊!”

“啊?”這一刻,烏孫君臣的表情出奇一致。

翁歸回過神來,怒道:

“常將軍,你是在開什麼玩笑!”

“我們烏孫怎麼可能打得過匈奴,要真打得過,我們又怎麼會在西域?”

當年的烏孫可不在西域,而是在祁連山的最西北一帶,也就是如今大漢的敦煌郡、酒泉郡遊牧。

那時烏孫和占據了祁連山東南部的大月氏,以及正東方漠南草原的匈奴形成三足鼎立的態勢。

後來隨著匈奴一代天驕冒頓單於的崛起,烏孫選擇和匈奴一起痛擊據說是雅利安人後裔,一看就“非我族類”的大月氏。

本來說得好好的,滅掉大月氏,賀蘭山歸匈奴,祁連山東南部歸烏孫。

沒曾想,大月氏真的被雙方聯手打跑,不得不沿著祁連山逃往西域後,冒頓這個老小子翻臉了。

冒頓告訴當時的烏孫王,整個大月氏的地盤,從祁連山到賀蘭山,全部都要歸匈奴剛剛成立的右賢王部。

烏孫王火冒三丈,合著搞了半天,你讓我們烏孫給你匈奴打白工,你吃獨食?

遊牧民族,一言不合就開乾。

然後烏孫就被冒頓乾服了。

冒頓把烏孫擊敗後,將烏孫王的腦袋拿來做成頭骨酒杯,立了一位新的烏孫王。

接著他告訴新烏孫王,祁連山的西北你們也不許住了,你們就一路追殺大月氏去吧。

什麼時候大月氏滅族了,什麼時候你們烏孫回來。

新烏孫王無可奈何,喝完用老烏孫王頭骨製成的酒杯裡盛滿的酒,抹著眼淚就帶著烏孫人離開了敦煌祖地。

就這樣,烏孫人一路追殺大月氏來到了西域,並在這裡重建了烏孫國,成為西域三十六國中最強大的國家。

以及,依舊聽命於匈奴的百年小弟。

如果說大漢通過衛青、霍去病兩位絕代天驕成功擺脫了匈奴帝國造成的心理陰影,甚至反過來對匈奴人占據了心理上的優勢。

那烏孫人可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匈奴對烏孫的百年奴役和欺壓,早就已經讓烏孫人骨子裡對匈奴充滿了畏懼。

軍須靡敢於在漢朝的支援下領兵反抗匈奴,這對烏孫人來說都已經是充滿無比勇氣,堪稱開天辟地一樣的偉業了。

現在,常惠竟然要烏孫不等漢朝趙充國部援軍,就獨自和匈奴軍隊作戰?

這特麼不是純扯淡麼!

回過神來,烏孫君臣整齊劃一地開口。

“不行!”

“絕對不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