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章 皇位人選博弈,李世民朱元璋齊齊吐槽(2 / 2)

“這是迎立皇帝,事關整個江山社稷的穩定,而且還是大明麵臨滅亡危機的關鍵時刻!”

“在這種時候,區區的個人恩情和國家利益比起來,算得了什麼?”

“如果連這一點都分不清楚,史可法縱然再清廉,對大明再忠心,他也隻不過是一個清廉忠心的糊塗蛋!”

“真正的聰明人,就一定要在這個生死存亡的時刻不考慮個人因素,隻考慮大局!”

李治恍然大悟,看向金幕。

史可法,究竟會怎麼做?

金幕中,史可法糾結良久,咬牙道:

“既然諸公都這麼說了,那本官便不支持福王登基就是!”

“但究竟是否要立潞王,還得本王和鳳陽總督馬士英商議之後,再做決定。”

幾名東林官員交換了一下眼神,點頭道:

“沒問題。”

“有勞史大人了。”

對東林黨人來說,潞王朱常淓的確是最佳選擇。

但就算不立潞王,惠王或者桂王也都能接受。

隻要不是和東林黨有舊仇的福王就行!

【史可法在東林黨人的勸說下,改變了迎立福王朱由崧的初衷,並前往浦口和鳳陽總督馬士英商議具體人選。】

為啥要找馬士英商議呢?

因為大明實際上有三座都城。

南京應天府,北京順天府,還有朱元璋的老家中都鳳陽府!

在北京順天府被李自成占領的情況下,南京和鳳陽兩座都城的最高長官史可法、馬士英兩人自然就成為了對新皇帝人選最有影響力的人選。

馬士英是一個看起來頗為精明的人,他聽完史可法的話之後,眯起眼睛。

“不立福王?這……”

史可法也不掩飾,直接開口道:

“這是東林諸公的意見。”

“原來如此。”馬士英雙目精光一閃,點頭道:“那本官也沒意見。”

馬士英並非東林黨人,但也是混跡政壇多年的人,對東林黨的勢大根深有著直觀的認知。

史可法見馬士英認同自己,不由頗為欣喜,又道:

“但本官認為,東林諸公支持的潞王也不行,還是應該要立神宗(萬曆)皇帝的後代為好。”

馬士英目光又是一閃,笑道:

“本官還以為史大人重歸東林門下了呢。”

史可法搖頭道:

“恩師左公的確是東林之人,但史某立誌效忠大明,從不結黨營私。”

“潞王若上位,東林黨勢大難製,非我所樂見。”

馬士英鬆了一口氣,笑道:

“坦白說,本官也是這般想法。”

馬士英的恩主是曾經兩度出任過崇禎朝內閣首輔的周延儒。

周延儒多次和東林黨人爆發衝突,兩度罷相也是因東林黨人彈劾所致。

馬士英為人油滑,為自保不會反對東林黨,但也決計不願意看到東林黨做大。

【福王和潞王都已經出局,剩下的就隻有同樣在廣西的惠王和桂王。】

【由於惠王朱常潤迷信佛教,常年吃齋念佛不問世事,也被排除。】

最終,史可法做出決定。

“那就立桂王朱常瀛殿下為新帝吧。”

【就這樣,原本最合理的繼承人福王朱由崧被淘汰了,東林黨人力推的潞王朱常淓也出局,折中的桂王朱常瀛成為了最終人選。】

看到這裡,大明世界之中,朱元璋難掩失望表情。

“這個史可法,糊塗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