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斥候彙報後,他趁著夜色,率領八千兵馬從鄭軍放出來的缺口正陽門中進入南京城內。
城內的蔣國柱、管效忠等人得知梁化鳳到來,無不大喜過望。
“梁將軍,你這八千兵馬,堪比十萬大軍!”
眾人倒也沒有誇張。
梁化鳳的到來,讓南京城內的清軍守軍直接翻了一番,已經接近兩萬人的規模。
【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又有多支清軍陸續抵達城外,並按照之前和梁化鳳一樣的路線入城。】
分彆有:金山營參將張國俊部、兩江水師右營守備王大成部、駐防杭州協領牙他裡部、駐防杭州鑲黃旗固山大雅大裡部、浙江巡撫標下遊擊將軍劉承蔭部等等。
【七月十四日,南京城內的清軍隻有八千人。】
【而七天後的七月二十一日,南京城內的清軍已經超過了三萬之眾,是七天前的四倍之多。】
【其中還包括了五千滿、漢八旗,以及浙江、江蘇兩省最精銳的綠營兵,戰鬥力的提升更不止於此。】
七月二十二日晚。
潘庚鐘憂心忡忡地來到了鄭成功的麵前。
“國姓爺,我覺得咱們這個布置不對啊。”
鄭成功眉頭一揚,道:
“哪裡不對?”
潘庚鐘道:
“南京咱們是包圍了,但周圍的州縣卻並沒有派兵據守。”
“卑職認為,如句容、丹陽等地乃是南畿咽喉,應分兵駐守防止蘇、鬆方麵援兵前來。”
“另應派出兩三萬兵馬,收取南京附近五十裡內所有州縣,以作為屏障。”
“如此,南京外無援兵內無糧草,方是攻城的上策!”
鄭成功不以為然,擺手道:
“你這就是純粹的過度擔心了,老潘。”
“南京城不日便可開門投降,隻要南京一降,整個江南便傳檄而定。”
“本王哪裡需要費這麼多事!”
【鄭成功的自信,來自於他和蘇鬆提督馬逢知的暗通款曲。】
【馬逢知麾下尚有一萬兵馬,若南京投降之後,馬逢知領麾下兵馬投降鄭成功,江南地區的所有清軍的確也就沒有任何抵抗能力了。】
【但事實卻是,南京城內清軍毫無任何投降之念,馬逢知也依舊還在搖擺不定,戰局根本就沒有鄭成功想象的那麼樂觀。】
潘庚鐘見勸說不動鄭成功,隻能無奈離開。
鄭成功目送潘庚鐘背影消失,哼了一聲。
“成天異想天開!”
翌日清晨。
鄭成功還在睡夢之中時,遠處突然傳來了一聲炮響。
緊接著,是更多密集的炮響聲。
“咦?”
被炮聲驚醒的鄭成功一下子坐了起來。
他心中疑惑,隨後是憤怒。
“搞什麼東西,是誰竟然沒有本王的命令,擅自發炮?”
片刻後,一名傳令兵飛速而來,稟報了一個驚人的消息。
“不好了國姓爺,韃子的兵馬正在衝擊咱們儀鳳門之外的營壘!”
“什麼?”鄭成功瞪大眼睛,完全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情報。
南京城內的清軍,竟然都敢主動出擊了?
曆朝曆代的皇帝看到這裡,心中也是咯噔一下。
【漢武帝劉徹:很好,非常好。鄭成功這下子看來是要吃癟了。】
【宋太祖趙匡胤:嗯,熟悉的南明傳統劇情。朕就說嘛,南明是不可能順順利利獲得勝利的。】
【唐太宗李世民:朕有點不太明白,按照金幕中張煌言的描述,鄭成功就隻包圍了南京?】
【明太祖朱元璋:確切地說,是隻包圍了南京,而且沒有派兵在外麵堵截援軍,更不攻占周圍州縣作為緩衝。】
【唐太宗李世民:……誰教他這麼打仗的?】
曆朝曆代的戰爭,若單看史書,好像就是大軍包圍城池,然後攻破,完事。
但實際上的攻城戰一般是:大軍抵達,先掃清大城外圍的所有小城,封堵城池通向外界的所有進出口。
隨後,各路大軍齊聚城下,擺出圍三闕一的態勢。
不懂兵法之人心中的圍三闕一:三麵被敵軍包圍,一麵放開生路,隻要從這一麵衝出去就能逃出生天。
實際上的圍三闕一:如果守軍當真沿著這一麵的生路逃出去,就會發現這一麵過去幾十上百裡的地方早就已經被圍城方的各種兵馬所控製了。
換句話說,圍三闕一看似給了一條活路,實際上是在外圍幾十上百裡地張開了一個更大的口袋等著這些守軍出逃。
一旦從堅固的城池中出逃,這些毫無士氣和鬥誌的守軍,立刻就會被外圍這個更加巨大的口袋包圍,全部吃掉!
而鄭成功的圍三闕一……
很不巧,正好就是那種不懂兵法之人的圍三闕一。
圍了三麵,放了一麵。
但在外圍,並沒有一個更大的口袋陣等著。
彆說是口袋陣了,甚至連外圍最基本的警戒都沒有!
否則,清軍數以萬計的守軍,又怎麼可能在七天時間裡紛紛進入南京城中?
曆朝曆代皇帝在經過李世民的提示後也都回過神來,一時間非常之無語。
【光武帝劉秀:不是吧,鄭成功對陸地作戰竟然無知到這種地步?】
【魏武帝曹操:朕服了,這領兵能力實在是太差了吧。】
【吳大帝孫權:你們是不是忘了鄭家是乾什麼出身的了?商人領兵,能打贏仗嗎?】
【明太祖朱元璋:……】
【隋文帝楊堅:李定國、孫可望、劉文秀隨便哪個過來包圍南京,都不至於會有這種錯誤吧?】
【宋太祖趙匡胤:朕要說的是,任何一個具有常識的大宋遊擊、參將,都不會犯這種低級、常識性的錯誤!】
【昭烈帝劉備:難道就沒有人提醒鄭成功嗎?】
【周太祖武則天:誰說沒有的,金幕裡播放的張煌言難道沒提醒?他鄭成功自己過度樂觀,能怎麼辦?】
曆朝皇帝一陣沉默。
片刻後,又一條彈幕跳了出來。
【唐太宗李世民:雖然很不想說,但朕還是得說一句。這打仗,真得專業人士來!】
季漢世界,長安皇宮。
劉禪坐在皇位上,看著麵前的金幕,良久無語。
“這,還能這麼離譜的?”
季漢右丞相薑維嗬嗬一笑,道:
“臣覺得,鄭成功就是那種誌大才疏的代表。”
“從之前跟李定國的那一次合作就能看出來。”
滿頭白發的趙雲笑嗬嗬地開口道:
“鄭成功最大的問題其實還不是能力,而是不夠忠心!”
“隻要他足夠忠心,有他的資源,再加上李定國的戰爭能力,劉文秀的治理內政。”
“滅亡滿清,足矣!”
劉禪一想,還真是這個道理。
看著麵前的諸多大臣,劉禪同樣也笑了。
“朕的大漢,當年也是和南明一般,被西晉打得幾乎亡國。”
“幸得諸位卿家之助,才能反敗為勝。”
“南明現在,其實跟大漢當年何其相似!”
“隻是,也不知道這鄭成功是否能幡然醒悟,南明是否又能創造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