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0章 張煌言反對出兵台灣,被曆朝皇帝痛批(2 / 2)

一條彈幕飄過。

【漢武帝劉徹:這個張煌言,對大明是足夠忠心了,朕覺得他的目光還是短淺了一些。】

【秦始皇嬴政:滿清不管怎麼樣也自認為是華夏王朝,若是因為專注和滿清抗爭丟了台灣,那受損的就是整個華夏了。】

【唐太宗李世民:鄭家都已經在海上稱雄十年,滿清對鄭家一直都無可奈何,可見滿清水師稀爛。】

【唐太宗李世民:連廈門、金門都打不下來,又怎麼能指望滿清水師將來收複台灣呢?】

【明太祖朱元璋:朕也覺得大家說得對,或許如張煌言所說,鄭成功將主力移居台灣對反攻中原不利,但能守衛住這片領土,同樣是巨大貢獻!】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嗯,朕也讚成鄭成功收複台灣,真真的。】

在大清世界線中,鄭家已經帶著台灣歸降。

曆朝皇帝非常罕見,一麵倒地支持了鄭成功。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永曆十五年(順治十八年)二月初三正午時分,鄭成功正式領兵從料羅灣出發。

翌日,鄭成功就抵達了澎湖列島。

在這裡進行了休整,並祭拜了海嶽之後,他留下一部分兵馬鎮守已經無人的澎湖列島。

二月初八,鄭成功來到自己的旗艦甲板上,沉聲發令。

“升旗!”

一杆閃亮的大明旗幟緩緩升旗,迎風招展。

“鳴炮!”

轟轟轟!

三聲號炮響起。

鄭成功的旗艦率先駛離澎湖列島,身後千帆競渡。

三十多年後,大明軍隊朝著台灣而來,準備收複這片被荷蘭人無恥占據多年的土地。

今日風平浪靜,萬裡無雲。

鄭成功手舉望遠鏡極目遠眺,很快就看到了自己的目標。

鄭家作為如今東亞最大的海商家族,和占據台灣的荷蘭東印度公司有著相當密切的貿易往來。

鄭成功的族兄鄭泰,甚至在台灣城內購買了一座宅子。

鄭家商業船隊之中的許多人不止一次地前來此地和荷蘭人進行過交易,對這裡的地形更是爛熟於心。

單單是這一次進攻,鄭成功就從麾下勢力中找出了整整三百名水手作為向導。

再加上從東印度公司叛逃到廈門並給鄭成功送上了具體地形圖的何廷斌。

鄭成功這一次是真正的知己知彼!

他拿出地圖放在手中,靜靜地注視著。

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灣的核心據點是島嶼南部的據點台灣城(熱蘭遮城)、赤嵌城(普羅文查城)。(注:如今的台南市。)

這裡海岸曲折,兩城之間有一個內港,叫做台江。

台江西南麵有七座山嶼相連,叫做七鯤。

每座山嶼相距1裡多,彼此“毗連環護”。

在“一鯤”北麵隔海有一座叫做“北線尾”的小島,其間海麵叫大員港(又稱安平港)。

北線尾北側為鹿耳門港。

荷蘭人修築的城堡台灣城在台江西側的一鯤,赤嵌城在台江的東側,互為犄角。

從外海進入台江有兩條航路:

一條是大員港,叫南航道,在北線尾與一鯤之間。

一條是北航道,在北線尾與鹿耳門嶼之間,即“鹿耳門航道”。

南航道口寬水深,船容易駛入,但港口有敵艦防守,陸上有重炮瞰製,必須經過戰鬥才能通過。

北航道水淺道窄,隻能通過小舟,大船必須在漲潮時才能通過。

鄭成功哼了一聲,冷冷開口。

“這些紅毛番子,以為這就能擋住本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