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0章 張煌言反對出兵台灣,被曆朝皇帝痛批(1 / 2)

聽完鄭成功的話之後,在場的諸將並沒有特彆熱情,不少人反而陷入了沉默。

過了好一會,將領吳豪才開口道:

“末將曾經去過台灣,那裡水路相當險惡,而且紅毛番子還在當地設立炮台,易守難攻。”

“若我大軍長期前往,糧食必然不濟,大船亦不能渡。僅派少量兵馬乘小船前往,又難以攻克堅城。”

吳豪雖然沒有明確表示反對,但在場眾人都能聽出來他的意思,就是沒必要去打!

和吳豪擁有同樣立場的人也並不在少數。

此時的台灣地方很大,但並沒有經過什麼開發,是比窮鄉僻壤還要更加窮鄉僻壤,和原始社會也沒有太大區彆。

鄭軍占據的福建諸島與之相比,說是天堂也不為過。

誰會願意去那種地方呢?

黃廷便開口道:

“台灣地方聞甚廣闊,實未曾到,不知情況。”

“若如吳豪所陳紅毛炮火果有其名,況船大又無彆路可達,必經炮台而前進,此所謂以兵與敵也。”

不少人陸陸續續開口,各種方麵表達反對。

這也讓鄭成功的臉色不由變得陰沉了下去。

對鄭成功來說,大的戰略自己製定,屬下就應該執行!

小的戰術,才是屬下們可以發表意見的場合。

鄭成功都把話說到這種份上了,幾乎是在明示這些家夥隻需要討論進攻台灣的戰術就行。

結果這些家夥居然還反對起來了?

一旁來自台州的滿清降將馬信察言觀色,果斷開口道:

“藩主所慮者,諸島狹小,難以久拒清朝。”

“欲取台灣,固我軍根本,方可狀其枝葉,為萬全之策也。”

“如今將士閒暇,不如先派一旅前往探路。倘可進取,則並力而攻。如果紅毛當真利害,再作商量,亦未為晚。”

鄭成功頓時露出笑容。

“此乃因時製宜,見機而動之論,謀國之言也!”

“諸位以為如何?”

鄭成功的態度都明顯到這種份上了,大家還能說啥?

最終,收回台灣之事形成了決議。

鄭成功為了收回台灣,也是做了非常精心的準備。

為確保萬一,鄭成功親自領兵征討台灣。

數萬大軍之中,還要留下大部分兵馬在廈門、金門、南澳等島嶼上鎮守,防止清軍趁機來攻。

考慮到後勤問題,進攻台灣的兵馬分為前後兩批。

一切準備就緒,鄭成功就打算出發了。

便在此時,張煌言找上門來,旗幟鮮明地表達了反對。

“殿下,如今的關鍵乃是進取中原。”

“台灣乃是海外蠻荒之地,縱然收複,又對中原局勢有何影響呢?”

“殿下還是應該繼續擇機進攻大陸,力求光複,讓諸多翹首以盼的大明軍民聚集旗下,才是正道啊!”

“何必去跟那紅毛番子爭奪海外,全無益處。”

作為魯監國朝廷如今的旗幟人物,張煌言對於台灣是一點都不感冒。

鄭成功緩緩搖頭。

“老張,你我也是共事多年,你的想法,本王又怎麼可能沒有考慮過呢?”

“但眼下金門等島嶼委實是過於狹小了,還有那施琅給清朝訓練水師,長此以往,以清朝之國力人力,我等固守這幾個小島都難以做到。”

“不如趁此機會奪取台灣,彼處亦有半省之地,以台灣為基地休養生息,才是長久之策。”

“我意已決,你不必多言。”

張煌言歎息一聲,搖頭離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