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畢竟曾經是大明的臣子,西南尚未被韃虜完全平定,陛下應該還會暫時在雲南一段時間。”
“我們要用最快的速度做好準備,此番收複昆明,隻許勝不許敗!”
為了營救朱由榔,李定國很快前往猛臘,遣官入車禮土司借兵,企圖東山再起。
同時,他派出身邊的禮部侍郎江國泰去和暹羅國聯絡。
在江國泰的三寸不爛之舌下,暹羅國王決定和李定國聯姻,並贈送給李定國三十隻戰象,一千匹戰馬和四千暹羅兵。
此時,被李定國派去募兵的馬九功也從古剌返回,告知當地已集合四千願意為大明效力的軍隊。
但,南明終究氣數已儘。
正當李定國做好一切準備,打算星夜突襲昆明之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在軍隊之中爆發了。
短短十天時間,李定國軍中就病倒、病死了數千人。
李定國心中又急又氣,親自祭祀上天。
“若上天當真厭我,便將我性命收走,切勿連累大明軍民!”
然後,李定國就真的生病了。
六月十一日,李定國四十二歲生日這一天,他早上剛剛起床,便感覺身體極為難受痛苦。
雖然營地之中也有醫生,但對此束手無策。
屋漏偏逢連夜雨。
就在李定國重病期間,傳來了永曆皇帝朱由榔在昆明被吳三桂絞殺的消息。
李定國悲傷至極,哭到嗓子沙啞,帶著全軍將士披麻戴孝,遙拜昆明。
“李定國對不起大明,對不起陛下,有何顏麵去麵對大明列祖列宗,麵對大明天下臣民啊!”
【朱由榔的死訊,成為了擊垮重病之中李定國的最後一根稻草。】
六月二十七日,夜。
李定國躺在床上,形容枯槁,已經油儘燈枯,到了彌留之際。
他顫抖著伸出手,緊緊握住了兒子李嗣興的手。
“我死後,爾切記。”
“我之子孫,永為大明臣子。”
“可死於荒郊野嶺,斷不可剃發降清!”
李嗣興流著淚,用力點頭。
【永曆十六年,就在朱由榔死後不久,晉王李定國也長辭於世。】
【李定國死後,桂王、岷王兩部各有數千人不降,聚於阿瓦河東百裡,稱為“桂家”,“敏家”。猛臘各族人民亦奉李定國為神,過晉王墓均膜拜。並於後山複建“漢王廟”,每年春節進行隆重祭祀。】
【縱觀李定國的一生,他前半生追隨張獻忠,雖為張獻忠義子之一,但並未聞名。】
【直至大西軍歸明,李定國以大明將領的身份英勇抗擊滿清,斬殺滿清孔有德、尼堪兩王,名震天下。】
【李定國並非完人,他長於戰爭,短於政治。】
【在擊敗並驅逐了孫可望之後,他並沒有利用好這個機會重整南明內部,導致南明在麵對清軍的趁勢進攻時一潰千裡,最終滅亡。】
【回頭來看,若孫可望、李定國兩人之間能精誠合作,南明反攻江南劃江而治,乃至北伐收複北京滅亡滿清,都並非遙不可及的夢想。】
【隻可惜,曆史沒有如果。】
【無論如何,李定國的確是南明時期最為出色,高居榜首的頭號名將,也是一位真正的抗清民族英雄,為抗清事業奮戰到了人生中的最後一刻。】
【這樣的英雄人物,理當被所有華夏後世子孫所銘記。】
曆朝皇帝看到這裡,也不由感慨。
【秦始皇嬴政:其實李定國就是南明的嶽飛,隻可惜,沒有人幫他打理後勤。】
【宋太祖趙匡胤:這麼一看,趙構的政務能力明顯秒殺朱由榔啊。】
【光武帝劉秀:可惜,如此英雄人物,竟壯年早逝,老死山林!】
【唐太宗李世民:李定國雖然很多時候做事方法值得商榷,但他的確是效忠大明到最後一刻,這般落幕,令人惋惜。】
【明太祖朱元璋:唉,不是李定國對不起大明,是朱由榔這廢物對不起李定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