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人的欲望永無止境!
道光皇帝笑嗬嗬地開口道:
“嗯,林則徐的這份奏折還是有道理的。”
“傳旨下去,讓福建、廣西一帶注意海防。”
在道光皇帝看來,英軍最多也就是對上述兩個和廣東相鄰的省份發動一下襲擊,其他省份也沒有什麼擔心的必要。
頓了頓,道光皇帝又道:
“也不能讓林則徐總是以湖廣總督的身份指揮廣東作戰,這樣吧,發一份聖旨讓他遷為兩廣總督。”
“至於原來的總督鄧廷楨,就轉為兩江總督好了。”
“告訴林則徐,好好打,打出朕和大清的威風。”
“等什麼時候英國人跪地求饒,願意做到大清提出的所有條件了,再考慮議和通商的事情!”
穆彰阿忙道:
“奴才領命。”
公事辦完,穆彰阿憂心忡忡地回到了自己的府邸之中。
“老爺,這是最近有人投來的名刺和拜帖。”
作為軍機大臣,穆彰阿曾經多次主持過科舉等各種大型考試,當了很多次的主考官。
按照科舉的慣例,主考官就是當屆進士們的“座師”。
故而,穆彰阿可謂是“桃李滿天下”。
而且穆彰阿還是軍機大臣,道光皇帝麵前的大紅人。
無數人都想要得到穆彰阿的賞識,每天投來的名刺和拜帖那叫一個多。
穆彰阿隨意翻著麵前被精心篩選出來的十幾份拜帖,一個個名字從他眼前劃過。
突然,他的動作停頓下來,落在了其中一個名字上,並將其念了出來。
“曾國藩……翰林院檢討?”
穆彰阿語氣明顯有些疑惑。
區區一個從七品翰林院檢討,投遞的拜帖有什麼資格通過自家那些老成精明管事們的篩選,送到自己案頭?
對正一品的穆彰阿來說,從七品的小官,狗屁不是!
他正打算喚來管事詢問,突然一陣回憶湧現,露出恍然表情。
“哦,原來是那小子,難怪難怪。”
曾國藩,湖南人,兩年前在穆彰阿作為主考官的那場科舉裡高中進士,為三甲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
進士也有高低。
一甲,二甲進士,才是真正科舉的精英,大清帝國未來精心培養的人才。
他們通常會先入翰林院成為庶吉士,然後再根據表現進行提拔。
如今朝中的所有漢人臣子,凡是三品官以上的,全部都來自於一甲、二甲進士。
而三甲同進士呢,屬於進士中的安慰獎。
一般就是被發配去當個縣令之類的芝麻官,一輩子能混個七品官也就算命好了。
這也本該是曾國藩的命運。
但偏偏,曾國藩逆襲了!
科舉考試之後,還有一次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滿清稱為“朝考”)。
這次殿試分“殿前答卷”和“君前奏對”兩個環節。
在殿前答卷,也就是筆試環節中,曾國藩毫無懸念地依舊表現不佳,拿到了一個符合三甲四十二名的中下等評價。
但在君臣奏對的環節,曾國藩麵對道光皇帝,竟做到了侃侃而談對答如流,而且答案都非常符合道光皇帝的心意。
道光皇帝大喜之下,禦筆一揮,直接給了曾國藩一等第二名,破格欽點為翰林院庶吉士!
就這麼一個決定,讓曾國藩從原本最多七品官到頭的前途,變成了有望一品大員。
一場麵試,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
不僅僅是道光朝,甚至從大清開國以來算起,曾國藩的經曆都是絕無僅有,堪稱傳奇。
穆彰阿又怎麼可能記不住這個名字呢?
更何況,“曾國藩”這個名字,都是穆彰阿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