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0章 一件改變曆史的小事,朱元璋道出王朝本質(2 / 2)

【由此,也激發了湖南境內幾乎所有讀書人的不滿。】

有人可能會說,書生造反三年不成,要讀書人有啥用?

事實上,這也是許多底層出身的太平天國高層心裡之想法。

但彆忘了,讀書人在大清可是一個龐大的階層。

如洪秀全一般屢次考試落第的是讀書人,但考中秀才、舉人、進士的也是讀書人!

從大明到大清,三百多年的科舉,圍繞著秀才、舉人、進士這些官員階層,在地方上形成了無數的士紳家族,也就是俗稱的“地主階級”。

這些地主階級,他們遍布整個大清,掌握著大清幾乎所有的人口。

他們的一切,本質上就是從科舉功名而來。

而科舉功名,是必須要依靠儒家的四書五經,三綱五常作為根基的。

楊秀清拆毀孔廟,宣誓毀滅儒教。

這對於地主階級來說,就是在掘根!

沒有了儒家思想、理論、典籍,這些地主階級就會瞬間成為無根之萍,轟然倒塌。

祖祖輩輩積攢的所有財富、權力,都會徹底消失。

奪人錢財猶如殺人父母。

對已經和儒家完全綁定在一起的地主官紳階級而言,楊秀清拆的是孔廟嗎?

拆的是這些地主官紳的身家性命,拆的是他們子孫後代的未來!

【拆毀郴州孔廟,在很多曆史書籍的記載上僅僅是一句話,最多也就是一段話。】

【但這個標誌性的事件,象征著新生的太平天國放棄了數百年以來臣服並支撐了曆代王朝的科舉士紳官員階層,轉向以農民、百姓作為主體建國。】

【而這,注定將會對太平天國和大清的博弈過程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

大秦世界。

西漢世界。

貞觀世界。

大明世界。

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四位皇帝幾乎異口同聲地說出了同樣意思的話。

秦始皇搖了搖頭:“太平天國必敗無疑。”

漢武帝哼了一聲:“洪秀全和楊秀清終究還是泥腿子,成不了事。”

李世民歎了一口氣:“可惜了,看來大清不會亡於太平天國之手。”

朱元璋嘴角撇了一下:“馮雲山之死,果然還是損害了太平天國的大腦!這下他們贏不了了。”

朱棣疑惑地開口道:

“父皇,太平軍實力這麼強,沒理由會輸吧?”

朱元璋瞪了朱棣一眼。

“打天下靠的隻是武力嗎?”

朱棣回想了一下之前“靖難之役”篇盤點視頻,有些疑惑地開口:

“難道不是嗎?”

朱棣當年不就是純靠武力搞定的朱允炆?

朱元璋忍不住狠狠地翻了一個白眼,唾沫星子都要噴到朱棣臉上了。

“那是因為靖難之役時,你這蠢材是朕的四兒子!”

“無論你和朱允炆誰當皇帝,大明還是朱家的大明,統治秩序依舊還得是朕建立的統治秩序。”

“這樣天下的臣民們當然就不會有意見,也不需要你或者朱允炆在政治製度上做出什麼改革來迎合大家。”

罵得朱棣低頭唯唯諾諾之後,朱元璋這才繼續開口,如此這般地教育了朱棣一番。

王朝的建立,最關鍵的是有一個基本盤的班底,然後還得有一個中間階層的支持,最後才是廣大黎民百姓的認可。

例如,西漢的基本盤是豐沛集團,東漢的基本盤是河北、南陽世家集團,隋唐的基本盤是關隴門閥集團,等等。

有了這個基本盤之後,軍事上的勝利,政治上的領袖也就都有保證了。

宏觀上的爭霸以及統一後的治國,都能由這些基本盤集團來進行戰略上的引領。

但無論是哪個基本盤,人口相對於全國來說肯定是數量稀少的。

那就需要一個中間階層來貫徹皇帝和基本盤集團的意誌,把政策真正推行到黎民百姓之中去。

這個中間階層就是官僚集團。

從秦漢到明清,官僚集團一直都是官僚集團,但本質卻變了很多次。

秦朝的官僚集團,以軍功貴族為主。

西漢初期的官僚集團,以秦末官員、漢初軍功貴族為主。

到了東漢開始,一直到隋唐,基本上都是以世家子弟為主。

宋朝改變了這一切。

科舉製度的真正推行,讓那些從科舉製度之中脫穎而出的新興士大夫階層成為了官僚集團的本質。

這些官僚,在朝為官的時候是士大夫,等退休回家之後就是地方士紳,或者用更直白的說法——地主。

從那以後直到大清,士大夫——地主這個階層,就一直壟斷了官僚階層。

大明皇帝和大清皇帝,都必須要依靠士大夫——地主階層的配合,才能有效地統治整個天下。

大清的文字獄固然讓皇權無限膨脹,讓士大夫——地主階層根本不可能像大明時期一樣對皇帝指手畫腳,隻能戰戰兢兢的臣服。

但是,大清皇帝想要統治地方,依舊必須得通過士大夫——地主階層才能做到。

說白了,就是大明的時候皇權比較弱一點,大清的時候皇權比較強一些,但皇帝和士大夫——地主階層共治天下萬民的這個政治底色是沒有任何改變的。

而太平天國卻想要改變這一切。

朱棣聽到這裡,似乎明白了什麼,道:

“所以太平天國等於是把本來可能投向己方的士大夫地主階層,直接逼到了滿清皇帝那邊去?”

朱元璋露出了一絲“這小子的腦子總算還是沒有完全壞掉”的欣慰表情,點頭道:

“你自己想想,太平天國是漢人,大清皇帝是滿人。而士大夫地主階層絕大部分都是漢人,傾向於誰還用多說?”

“馮雲山死前,太平天國從來沒有發表這麼言辭激烈的主張。但在馮雲山死後,立刻就有這三篇檄文和相應拆毀孔廟的動作。”

“這說明楊秀清和蕭朝貴雖然在爭權和戰爭方麵相當厲害,卻礙於自身見識,不如馮雲山那邊真正通曉士大夫地主階層對奪取天下的重要性。”

“不信?你再看看李自成就懂了。”

朱棣心念電轉,又想起了上一部南明視頻開始前李自成的失敗過程。

的確,李自成就是在進入北京之後,沒有及時地團結地主階層,最終導致河北、山西輕而易舉地丟掉了。

大順朝治下,河北山西對滿清望風而降,看似沒有什麼戰鬥力。

但在滿清真正占據這些地方並推行“剃發令”之後,這些地方卻爆發了轟轟烈烈,波及全省,時間長達十幾年的抗清鬥爭。

原因都隻有一個,那就是士大夫地主階層的態度!

朱棣感慨一聲,完全明白了。

“所以這就是父皇覺得太平天國不能獲勝的原因。”

朱元璋嗯了一聲,白色胡須晃動著,淡然開口道:

“朕是個泥腿子出身,你說朕有多喜歡士大夫地主階層,那談不上。”

“但事實是,想要實現穩固的王朝統治,就必須要獲得士大夫地主階層的支持。”

“這是一條最容易,也是最穩當的道路。”

“當然,太平天國也並非就毫無勝機了,他們還有一個新的希望。”

朱棣下意識地問道:

“什麼希望?”

朱元璋笑嗬嗬地開口道:

“那就是達成曆史上黃巾軍、紅巾軍乃至其他許許多多的曆朝農民軍都從來沒有達成的偉大目標。”

這個目標說起來很簡單,但想要做到,曆史上卻從來無人能實現。

它就是——讓占據著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階層徹底翻身,取代士大夫地主階層,成為這個國家新的中堅力量!

這是連出身農民的朱元璋也沒有做到過的事情。

朱元璋當然希望太平天國能做到,樂見大清的滅亡。

隻是老朱覺得,以洪秀全、楊秀清等人表現出來的各種才能素質,結合金幕中盤點視頻的曆史時局來看,這種希望簡直太過於渺茫了一些!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