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72年開始,香江市民吃瓜這個事情,商業日報是最有發言權的,彆看香江地方小,破事不老少;不是豪門恩怨,就是兄弟爭產;或者小三撕原配,富豪找舞女。
這不是商業日報要考研,而是又有新瓜來了。
商業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一個新聞,‘大賣五百萬冊’拳打島國漫畫界,腳踢英聯邦,橫掃全球……當然是不能這麼寫的,而是說道:漫書周刊海外版,周銷售突破五百萬冊,香江突破一萬冊,這是香江之光,為華人爭光……
“這個編輯,他有些些誇張了,雖然他的出發點是好的。”
雖然鄭昆嘴上這麼說,你嘴角彆翹起來啊!旁邊的安秘書三女翻了一個白眼,認為他這是自我臭屁,而艾莉莎與小關就很崇拜,那眼神,讓鄭昆感覺還是小的好,三個媽媽級的,真不知道在自己男人高興的時候,吹捧幾句。
“昆哥,我也是你的書迷哦,我最喜歡那個小櫻了。”
艾莉莎有些不屑說道:“那是小孩子才看的,我喜歡汽車人……”
……
看著兩個大女孩在那裡吵嘴,靚昆表示,他已經習慣了,而且,這也是吹捧自己不是?今天晚上找艾莉莎……
漫書日文版本與英聯邦的英文版兩地發行突破五百多萬冊,兩地發行的是周刊,原本委托海外印刷公司進行印刷,現在是在天水圍工業園進行印刷。
此則消息一經推出,馬上引起了香江廣大市民的關注,他們平時看得最多的是龍虎門,認為那樣才是最刺激的,現在香江新出的一本漫畫雜誌,他們很多人居然不知道,這就讓他們很沒麵子了。
第二天,香江各大報紙卻沉默以對,他們早就對商業日報不滿了,你們想炒作,我們就不順你的意,至於什麼香江之光,為華人爭光之類的事情,他們表示,真棒,但就是不報。
同行是怨家,一點沒有錯,你好了,我就不好了,特彆是龍虎門,因為漫書與他們的風格正好相反,雖然也有打鬥,但比較溫和,這也是能出口到島國和英聯邦的主要原因,如果有血腥,帶有顏色,肯定出口不了。
而且,香江2.5港元一本在7-11裡銷售,而漫書周刊在海外的銷售價格可是非常昂貴的,在島國是1250日元一本,而在英聯邦,5美元一本。
島國一周銷售超過五十萬冊,一周超過6.25億日元,扣除各種費用,到手4億日元;而英聯邦一周銷售1500萬美元,可以說,是非常劃算的買賣。
為此從德國進口了五套這個時代頂級的印刷機,為了麵對日益增長的印刷數量,還有五套設備正在向這裡運送,這樣,成本即使算上運費,也比外麵便宜30%。
一本雜誌的量雖然隻便宜不多,但乘以500萬冊,那就是一筆巨款,再乘以52,那簡直是天文數字好吧!
用印刷工廠的人來說,印刷機快冒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