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重回巔峰(2 / 2)

而到北美,他們應該是去證道成神的意思;不過……成功的就屈指可數的那幾名華人演員或導演成功。

還有一年,就要進入八十年代了,最近香江票房的票價已經上漲,已經達到了八元一張,等明後年,還將上漲,到了八十年代將漲到十幾元,九十年代再漲。

電影票價的上漲,也推動了那些人,對電影的投資,他們投資電影,當然是為了賺錢,至於為了藝術?嗬嗬……

大家還不是為了錢,鄭昆更是為了錢,他的電影院已經擴大了二十三家,而且是多廳電影院。

雖然他的電影公司拍片速度很快,而且不走大片場製度,但是,仍舊不能滿足電影院的需要。

總有一些片子,拍出來有些差強人意,電影院裡一日遊民的也不在少數,至於虧本倒不至於。

這些撲街電影怎麼運營的?

當然是鄭昆想出來的辦法,當初就有一部電影,成本三十萬,賬做到了一百萬港元,他看過之後,就對旁邊的發行主管說道:“這電影是撲街了,再給那個編劇一次機會,不行就讓他去彆的部門,再不行,就辭退吧。”

“這電影我們不能虧,至少不能虧太多。”鄭昆想了想之後,說道:“增加幾場香豔的戲,然後多加一場打鬥的,多宣傳一下,增加噱頭,然後放兩三天就下畫,上新的電影。”

發行主管內心感覺老板真是天才,這種套路也能想得到,馬上大拍馬屁;下屬的吹捧,鄭昆自然不能免俗,是人都有虛榮心,有虛榮心的人,自然是喜歡聽下屬的吹捧。

那部電影上映之後,果然撲街,賬麵成本收回了一半,也就五十多萬港元;當天就有很多人去看,大多是去看那幾場香豔的戲,時間久了,口碑就崩潰了,第三天,人就少了一半,第四天,減少了熒幕數量,第五天下畫。

四天時間裡,總票房一百八十萬港元,扣掉各種費用,還有稅費了,他們分了不到六十萬的分成,自然,是虧了賬麵成本。

亞洲傳媒的成功,也在另一方麵推動了和記黃埔股價的上漲,不僅電影與院線的成功,其他報紙、雜誌、動漫、電視劇、動畫等的成功,也是讓亞洲傳媒集團的價值上升,也在情理之中。

另一個,就是林氏製衣的股價正在下降,不是他們做的不好,而是和記,獲得了大量歐美客戶的喜歡。

一個製衣部門,就可以讓林氏製衣的代工訂單大量的流失,這讓他們意識到,當初沒答應對方的合作,是多吃虧的事情啊。

不過現在也已經晚了,對方找到了更好的員工,更新的生產工具,讓他們的產量,達到了空前的地步,不僅是數量,也是質量,這些都讓新工廠業績爆棚;得知道真相後,很多人更看好和記黃埔。

一個老牌的製衣集團,就這樣,其訂單越來越少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