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閨女嫁過去,你家至少有三轉一響吧,那個香江電音磁帶收音機得有一台,電子表得有吧。”
原來的三轉一響是縫紉機,自行車,手表,收音機,現在是縫紉機,自行車,電子表,電音磁帶收音機。
等再過幾年,和黃家電將工廠搬到大陸之後,又會換新的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了吧。
“這個得有,必須有,親家,您放心,最多兩個月就置辦好,到時啊,您把閨女嫁過來,肯定讓您放心。”
大陸收入低,但是,抗不住基數大啊,其實也沒有多貴。
前兩個要票,托關係還能拿到票,就能買到;後兩個,不用票,基本上,一到貨,就沒有了;不為彆的,沒有門檻,不用找關係,不在計劃之列,也不用批條子,你有錢就能買。
與之相對應的,就是磁帶銷售火爆。
鄭昆可是把香江‘輝煌’二聖請了過來,沒彆的事情,就是為鄧麗君寫歌,他們兩個基本上推掉了大部分的工作,就是為了她寫歌。
“不是我們不願意幫忙,是亞洲傳媒給的太多了,你要給這麼多,我也可以幫你們寫一首歌,不能再多了。”
“多擔待,我們也是有苦衷的,不完成,是要罰款的,如果你願意給,我們也同意。”
“你說多少?不多不多,隻有兩百萬,是美元。”
為了不得罪人,他們把鍋全推到了亞洲傳媒上,至於會不會得罪亞洲傳媒,他們不管。
兩人在午休的時間裡,一起聊天,一邊吃著助理端過來的菜。
“這太子真會做人,這好吃好喝的侍候著,不為他多寫兩首歌,我會於心不安的。”
“嗬嗬……你是承人情的人麼?人家給的錢多。”
香江一個作詞人,才有一千港元,還沒有後續,而鄭昆給的是一萬港元起,他們拿到最高的是十萬一首。
而且,黃沾的廣告公司,還承接了亞洲傳媒的大量廣告訂單,也是有原因的。
“哈哈……賺這麼多錢,我們都沒有時間去花,在這裡有吃有喝的,也是非常爽的。”
十月的時候,一則從大陸傳來的新聞,讓他兩個震驚不已,也揭露了一個事情,為什麼亞洲傳媒願意付出這麼大的代價,請他們來寫歌了。
“自1980年8月起,移民香江的鄧女士在大陸的磁帶,一個月銷售一千萬盤,一盤磁帶三元,可以說是香江最賣座的女歌星。”
“據悉,大陸最火的香江歌星鄧女士的海報,一元一張,賣了三千萬張。印刷工廠已經在三班倒進行加印。”
“據大陸某知名人士透露,大陸無人不知鄧麗君。”
“走在大陸的大街小巷,不時就能聽到她的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