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曆史沒有新鮮事(1 / 2)

“1959年港府拍市區土地平均價:工業用地每平方米104.85元;商廈、寫字樓、娛樂場等非工業用地1668.44元;住宅用地164.75元。而到1980年代,這三類拍賣地價分彆為.03元、.06元、.30元。升幅分彆為280.8倍、73.5倍、82.2倍。”

這段是來自李大佬自傳中的一句話,當其它地產商在拚命蓋房子賣房子的時候,超人在囤地收租,最後蓋樓的,不如囤樓囤地的。這和玩股票一個道理?交易股票不如囤股票。

曾經有一個與李超人同輩的商人,從事建築業,當他退休的時候,他發現,自己蓋了一輩子樓,賺得不如彆人囤一幢樓賺的多,當場就破防了。

香江的工業用地,漲幅非常的犀利;特彆是港府再次提升工業用地價格,至此,香江的工業,進入了倒計時,不過在鄭昆看來,香江的工業,大多以山寨為主,而且香江是沒有專利等概念,就像島國早期,一切為了賺快錢,靠模仿起家,隻在九十年代初的程控電話技術,可以說領先世界。

“現在工業用地還要漲,前幾天五千萬成交的,現在已經漲到七千萬了。”

五千萬成交的那個工業大廈,就是肥仔周的,現在他舉家遷走,而不久之後,他的那幢大廈就漲了。

“現在買,不虧的。”

“我再看看,現在大陸那邊現在也在開放……”

“你敢去那邊麼?那邊土地便宜,人工便宜,稅收便宜,但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麼便宜?有沒有可能……”這個中介說了又好像沒說。

“我再考慮一下……”

過了幾天,當客戶再來看的時候,已經八千萬港元。

“撲街,漲了這麼多?”

自從港府開始抬高工業用地的價格之後,工業大廈的價格也水漲船高;用他們的話說,麵粉漲價了,麵包沒道理不漲。

鄭昆雖然深陷溫柔鄉裡,但他還沒有忘記,自己享受更多資源的根源所在,自然是讓他們開始準備在九千萬港元的位置開始銷售,不是他著急,而是大陸的優勢越來越明顯,將來香江工業,一定會遷到大陸去,從而帶動工業的發展。

香江的工業,大多是仿製山寨為主,與歐美日相比,缺少優勢,而且大陸更希望那些能提升大陸整體技術的產業,比如更先進的管理,更先進的工藝,更先進的理念。

這時候的大陸正是向錢的時候,一切的出發點,正是來源於此;但香江的企業與企業之間還是有區彆的,那就是和記電遊的那些企業,他們可以說,帶來的一切東西,雖然不一定是全球第一的,但也是前列,特彆是,正好適合大陸。

現在大陸,最主要的投資方來自三個地方,島國、北美、香江,與前麵兩個相比,香江的投資,整體居然是最好的,是和記電遊拉高了其他企業的平均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