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的管理技術,更先進的生產線,更先進的工藝,比島國與北美的投資強太多了;這可不是說笑的,島國與北美,隻想把大陸當成商品的傾銷地,以及便宜的人工,他們把在本國落後的生產線或者汙染嚴重的生產線,搬到了大陸。
相比於香江和記的企業,可是差太多了。
就比如剛剛投產的,在莞城,年產量一千萬噸再生紙漿已經投產,其中的原料,是來自北美、歐洲等地;就算是大陸的造紙廠,也沒有汙水處理設備,但是和記紙業公司,卻有汙水處理設備。
和記紙業公司高度重視環保問題,投入大量資金購置了先進的汙水處理設備。
這些設備高效運行,不僅能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汙水進行淨化處理,還能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再利用。這種對環保的執著追求和積極行動,展示了企業的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的精神,也因此受到了當地報紙的關注和報道。
並不是說和記紙業公司就顯得很高尚,也不能說鄭昆有多麼的牛逼,隻是鄭昆不想在大陸被歐美逼著環保,能被彆人寫小作文。
一家年產量一千萬噸再生紙漿,可以說緩解了大陸缺紙的困難,此時大陸還沒有速生林,因此對紙的需求非常大;學生用紙、報紙用紙、書籍用紙等民生用紙,還有包裝用紙等工業用紙外;各級政府的辦公用紙就是一個巨大的消耗。
曾經鄭昆前世記得的那個因為造紙而成為首富的女強人,他現在正在走對方的老路。
從亞洲到北美的集裝箱貨輪,經常滿載而去,但從北美到亞洲,有時候甚至是裝不滿,這樣的情況下,貨輪要去南美裝貨。
會德豐在北美與南美均有業務,而且量很大,但是北美返程的業務,隻有廢紙,將北美的廢紙拉到大陸,利潤能達到的十倍,而加工過後,利潤更高。
而這些廢紙的主要成本,還是在運輸上麵,不過仍有十倍以上的利潤。
而包裝用紙在未來幾年,隨著經濟的發展,這些用紙的量,會成幾何級增長;而鄭昆這麼一搞,會帶動更多的經濟發展。
鄭昆將自己在天水圍的造紙廠搬到了大陸,這就空出了不少用地,而且,那些包裝用紙,完全可以從莞城運過來,很近是一個方麵,而是土地價格太便宜了。
和記在莞城擁有五千畝的土地,用於蓋造紙廠,一期工程可產再回收紙漿一千萬噸,而二期工程之後,將達到二千萬噸以上,三期,將是包裝紙廠,將不再從彆人那裡采購包裝紙。
除了莞城外,在蘇省與津市,各建立了一個造紙生產基地,這樣三個大型的紙業生產基地,就完成了,
不過與莞城相比,蘇省是年產量七百萬噸與津市是年產量五百萬噸,這兩個地產品以生活用紙為主,包裝用瓦楞紙為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