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那天大夥兒不是要回老營地過節嘛,然後等到第二天一早再迅速趕回來。
這樣到回來後簡單收拾一下吃過午飯,下午正好可以直接開工。
根據老王提議開工時間就定在二號下午兩點,這也符合咱華夏人凡事“湊雙”的一貫做法。
例如在李俊老家泰城,人們出門吃飯點菜往往要選擇雙數,六個菜、八個菜、十個菜等等;
再比如紅事時給人隨份子以及年節送禮也要選雙數,事實上此一類講究還有很多很多。
當然也有一個例外,那就是衣服上扣子的數量。諸位若有不信的現在就可以低頭看一下,咱們衣服上的扣子是不是單數?
在華夏文化認知裡活人的衣服扣子是要單數,而隻有逝者穿的壽衣扣子才是為雙數。
抱歉,又扯遠了。
總之所有人都一致同意選在那個時間進行動工。
不過現在離著元旦還有一天半時間呢,人們也不能閒著啊。於是大夥兒便決定利用這兩天時間將豬圈和羊圈以及兔舍、雞舍給修出來。
因為磚塊的數量不是很足,燒製成本又大,所以他們也隻有在堂屋以及廚房的修建中才舍得用磚來砌牆。
故而島民們商量後決定豬羊圈以及後續的院牆就選用那些半大石頭塊來砌,事實上擱在三四十年前農村都是這麼乾的。
石頭加泥巴砌道齊胸高的圍牆,圈裡再墊上些乾土,將小豬崽子散養進去讓它們在裡麵儘情的折騰就行了。
到時候隻需要定期對豬圈跟羊圈進行衛生清理,糞便那些依然要留作後續農作物種植的肥料。
相較之下新兔舍的修建可就稍微有些麻煩了,主要是兔子這東西膽小又嬌貴,稍有點風吹草動就可能食欲不佳,甚至因跑肚拉稀而殞命。
王利民喊上李俊和張剛商討後決定仿著堂屋的樣式用紅磚修建兔舍,並且要將之墊高,底部用竹片隔開。
這樣在兔子們拉尿之後糞便就能夠及時通過竹片空隙落到地麵上,從而保持整個兔舍的乾燥衛生。
明確了任務大家又進行了簡單分工後便迅疾忙碌起來,加緊為這些牲畜們打造全新住所。
現在有了木板,在搭建房頂時便無需再使用之前的飛機殘骸碎片,何況那些殘骸都在老營地呢,這邊想用都用不上。
之前整理院落、開溝挖渠時遇到的石頭都被李俊跟老王收集起來堆到了北邊一個角落,搬過來直接就能使用。
就是數量上肯定滿足不了建築需求,這就需要大夥兒集體行動起來再去院外撿拾更多石塊。
眾人拾柴火焰高,在十幾人協作努力下,僅僅半小時不到院子裡的堆的石塊便又成了小山。
趙鋒在剛撿完石頭後立時喊上張露露準備返回老營地。
“這小子是真能給自己合理搭配時間”終於在趙鋒跟張露露走後,王雯暗戳戳的抱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