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王桂蘭和劉一花在村口偶然相遇。兩人對視一眼,都看出了對方眼中的猶豫和困惑。
王桂蘭率先打破了沉默:“一花,你說咱這外出務工到底行不行啊?”
劉一花歎了口氣,無奈地說:“我也正愁呢。家裡這情況,出去了不放心,不出去又覺得日子沒盼頭。”
兩人站在寒風中,你一言我一語地商量起來。
“我是真想去外麵闖闖,掙點錢回來。可當家的就是不同意,說家裡離不開我。”王桂蘭說道。
劉一花點點頭,“我家那口子也一樣,死活不讓我去。可咱這日子過得實在是緊巴啊。”
“要不咱再好好跟他們商量商量?”王桂蘭提議道。
劉一花搖搖頭,“商量也沒用,他們根本聽不進去。”
路過的張叔看到她們,停下腳步。“你們這是咋啦?大冷天的在這兒發愁。”
王桂蘭把外出務工的糾結說了出來。張叔皺著眉頭說:“這外出務工是能掙點錢,可家裡老小沒人照顧也不行啊。咱村以前也有人出去過,可回來後發現家裡都變了樣,孩子也跟他們生分了。這值當嗎?這出去打工啊,可得慎重考慮。”劉一花聽了,心裡更加糾結了。
這時,牛翠翠也走了過來。她聽到大家的討論,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覺得可以出去試試,現在外麵機會多。咱可以把孩子托付給老人,等掙了錢再回來好好補償他們。”
王桂蘭搖了搖頭:“那也不行啊,老人年紀大了,哪能照顧得過來。而且你看我跟大嘴都吵成那樣了,這出去打工真不是個容易決定的事兒。”
牛翠翠不以為然地說:“那有啥難的?出去掙錢才是最重要的。等有了錢,啥問題都能解決。”
王桂蘭苦笑了一下,“哪有那麼容易啊。孩子的成長可不能沒有媽媽,萬一出點啥問題,後悔都來不及。”
劉一花也附和道:“是啊,孩子還小,需要我們的陪伴。可這日子過得實在是艱難啊。”
幾個人陷入了沉默,寒風呼嘯著,仿佛也在為她們的困境而歎息。
就在她們糾結不已的時候,村裡的老支書路過。看到她們愁眉苦臉的樣子,老支書關切地問:“你們這是咋啦?有啥煩心事跟我說說。”
王桂蘭和劉一花便把外出務工的糾結說了出來。老支書聽後,沉思了片刻,緩緩說道:“外出務工確實能增加收入,但咱也不能忘了家裡的根。你們可以考慮一下在附近找點活乾,既能照顧家,又能掙點錢。或者看看村裡有沒有什麼發展的機會,大家一起努力,把咱村子建設得更好。”
王桂蘭皺著眉頭說:“附近哪有啥活乾啊?咱這窮鄉僻壤的,也沒個工廠啥的。”
老支書笑了笑,“咱可以想想彆的辦法嘛。比如說,咱可以發展一些特色農業,種點經濟作物,或者搞點養殖業。現在國家政策好,對農村的扶持力度也大,隻要大家肯動腦筋,總能找到出路的。”
劉一花眼睛一亮,“老支書說得有道理啊。咱可以試試搞養殖,養點雞鴨牛羊啥的,說不定能掙不少錢呢。”
王桂蘭卻有些猶豫,“養殖也不容易啊,得有本錢,還得有技術。咱啥都不懂,能行嗎?”
老支書鼓勵道:“不懂可以學嘛。咱可以請專家來給大家講講技術,也可以去彆的地方考察考察,學習學習彆人的經驗。隻要大家有信心,有決心,就一定能把日子過好。”
幾個人聽了老支書的話,陷入了沉思。她們意識到,外出務工並不是唯一的出路。也許,在這個不一樣的冬季,她們可以尋找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既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又能照顧好家人和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