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霓虹半導體(2 / 2)

在半導體行業剛發展的時候,投入的資金和人力還不算大,所以id模式還能行得通,但是當技術迭代越來越快,需要投入的資金人力越來越大的時候,贏家通吃,變得越發艱難。

而對成本敏銳至極的歐美廠商,便轉向了輕晶圓廠模式,自己研發設計,然後與代工廠合作,以降低研發與生產的總成本。

在霓虹本地市場,使用id模式壟斷市場的企業為了繼續壟斷市場,自然不想放手讓彆人發展,所以沒有催生出“代工廠”這個行業出來。

本來,如果霓虹經濟能夠一直騰飛,id模式或許能走出霓虹,在全球各地生根發芽,讓霓虹擁有眾多跨國壟斷企業。

可惜,“天災”幾波打擊下來,霓虹陷入了經濟蕭條。

經濟不行,各大公司為了活下去,自然會縮減開支,其中半導體行業越來越高的研發生產成本自然就理所應當的被各種砍了。

如果當年冬芝沒有研發出閃存技術,恐怕也要走這些倒閉廠商的老路。

當然小日子越來越難過的霓虹企業們肯定也會學習開始吃香喝辣的其他國外企業。

自己做設計、研發,然後保留一個產量不錯,技術先進的晶圓廠,多的訂單讓彆的廠代工。

甚至自己就不耗費資金做生產企業,把手頭的晶圓廠賣掉,直接做研發設計,然後將訂單給代工廠,輕裝陣。

想法是美好的,轉變的方向也是對的。

但是當時,他們這些走id企業手中的晶圓廠有好有壞,好的不肯賣,又誰願意買下他們這些技術落後的晶圓廠呢?

隻有歐美高麗的企業才有這麼多資金,但是有這種規模資金的企業,會傻到不買先進的,花大價錢買落後即將要淘汰的晶圓廠?

他們可沒有什麼技術限製,某些協定對他們是無用的。

這時候,不得不說小鬼,咳咳,霓虹人的狠辣,嵩下半導體甚至將整個半導體業務變賣了個乾淨。

這樣看,霓虹半導體就是個日落西山又自我閹後的殘廢。

但是,瘦死的駱駝也有肉,再加產業先飛的優勢,霓虹的攝像頭、傳感器、光刻膠、靶材料這些依然是世界領先。

霓虹的眾多公司為全球半導體製造35的設備和50以的材料。

加撐下來的晶圓廠企業,霓虹仍然擁有全球15以的月產能。

這也是韓星這兩次行動都帶霓虹,而霓虹很是願意出手的原因。

玩得好,那就是白白大賺一筆,玩的不好,也不會虧多少,畢竟這個行業的玩家已經不多了。

顧青坐在自家公司設計並製造的人體工程椅子,看完了這一份不長,也不算短的報告,心中不由的感慨。

“當年要是沒那幾場天災和霸主的收割打壓,讓霓虹再發育下去,還真有點難以收拾,至少從經濟是難以處理的。”

s神秘代碼,企鵝群615717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