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整裝待發(4k)(1 / 2)

恰似屋漏偏逢連夜雨,在韓星發出公告之後,外媒路透社又曝光稱韓星與海力士將在合約訂單完成後,無法再給夏為合約外的手機手機儲存芯片。

隨後有人拿出了夏為的供應商名單指出,夏為中高端智能手機一直在混用和韓星以及京北方三個廠商的屏幕,其中兩個廠商將會斷供,這對於夏為的手機業務來說,毫無疑問是一次沉重打擊。

而在這連番噩耗中,夏為公司的國內手機市場在短暫的低迷後,卻是爆發了消費者搶購狂潮。

於程東、徐曲軍等眾位高管也不得不麵對詭異波折的市場,頻頻在媒體上辟謠和科普自家供應鏈問題。

“韓星顯示隻是對夏為的高端折疊屏供應,短暫停止供貨,但諸如te數字係列、係列的屏幕供應目前是不受影響的。

而且在韓星停止供貨前,我們夏為已經有充足的折疊屏麵板存貨,而對夏為的供應數量一直是有限,我們很容易就可以通過京北方拿到足夠的屏幕供應。

所以目前消費者不用擔心te的供應問題。”

於程東雖然淡定自若,但顧青看到這個采訪之後,卻歎了一口氣。

夏為曾經是不靠手機業務賺錢的,但此一時彼一時,年出貨上億後,手機業務的比重早已超越了其他項目。

曾經手機的王者們,摩托摩拉、諾基亞都是自己決策問題,走錯了路,然後直接拉胯,將市場拱手送人。

但唯獨夏為是被拉清單,被某些勢力活生生給逼迫得要離開智能手機行業。

什麼狗屁的自由、平等。

它需要的時候,就是自由、平等,不需要的時候就是直接強盜邏輯。

在如今的全球化時代,沒有任何一家智能手機公司可以擁有完全自主的高端產品供應鏈,甚至沒有一個國家內部擁有。

韓星有自己的屏幕和芯片代工技術,但它敢有獨屬於自己的操作係統嗎?那片貧瘠的小土地上擁有特殊金屬礦藏資源嗎?

而平果公司,今年3月份,平果對前200家供應商名單進行更新,其中屬於大夏的就有四十六家企業,然後美利堅與霓虹以三十八家的數量同列第二。

所以沒有哪一家公司能夠獨善其身。

哪怕是目前的九州科技想做手機,也是如此。

商業不像軍事。

軍事可以不管你勞什子專利法,有目標有方向,衝就是了。

而商業收到的製約太多,大家要在一個棋盤上按照規矩過招。

本來這也算公平,畢竟還有規矩。

但架不住現在下棋的某一方是個臭棋簍子,老是走些犯規棋。

不過隨著時間推移,市場情緒在多方的努力下,開始緩和。

韓星也不想做的太絕,這樣會影響到其他大夏廠商與自己目前短期的合作利益。

而其他國產廠商的鼻子也不差,不論高管們心頭是怎麼打的小算盤,但有些事卻已經被真的擺到了明麵。

大夏軟件開發聯盟終於是召開了第二次重要會議。

出席會議的有大米、等嚴重依靠全球供應鏈的廠商,也有目前日子逐漸不太好過的夏為,當然還有軟件開發聯盟的技術者九州科技公司。

不去做無用的事,是顧青一貫的行事準則。

所以第二次高管們的碰頭會議,九州科技出席的是董副總。

一個不懂技術的高管,天然能避開技術方麵的談話限製,為己方爭取足夠的利益。

會議上,董副總可謂是“舌戰群儒”,手拿顧老板的“機密文件”,將大米等各家手機係統給剖析了一遍,最後直至要害。

“既要給聯盟技術支持,又要照顧眾位手機係統的各種局限,所以我們九州科技需要的投票數必須是第一份額。”

本來還有些人不服氣,想拍桌子。

但思來想去,最終這個提議還是被眾位大佬給通過了。

得知了這個消息後的顧老板,很是欣慰的表示“農忙時給地主打工,地主還要管兩頓飯呐,白乾活的事,咱不乾。

咱身板子硬,吃的多點,讓那些窮酸去嫉妒吧。”

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人力資源總監張元豐每過三天都會收到總裁辦的更新名單,並且安排相應事務。

李由所負責的半導體部門研究團隊,從三位數逐漸膨脹到了四位數,其中更有不少大拿,這也導致了李由剛有點雄赳赳的氣概,瞬間就謙遜了起來。

而軟件工程部門目前是由顧青一手來抓,所以人員雖然越來越多,但還沒有一個技術大佬敢觸犯他。

甚至說觸犯都不對,顧老板還遇到了自己“粉絲”,有些腦殘的那種。

都說搞技術的直男多,其實是因為人家全神貫注在技術專業領域,所以在其他方麵沒有太多的精力投入,所以顯得情商卻參差不齊。

比如說現在。

“老師,人工大數據也是需要當事人的反饋才能進行調整,但是如果用評分、評價或者意見反饋來看的話太過單一,而且對比大米和夏為的係統,他們的更新頻率和實際達到的效果卻不如每一個季度的大更新,而且這也造成了多餘的係統文件垃圾。”

張本煜戴著黑框眼鏡,眉頭微皺向顧青提著問題。

作為一個三十歲的男人,他每次向顧青提問時,態度都非常恭敬。

但顧青卻知道,這個青年背地裡卻將他的照片貼在了房間,就像粉絲看偶像一般

他不提倡個人崇拜,但技術方麵的領先又的確是事實,所以隻能暫時選擇當張本煜的老師了。

“大米一周一次更新,夏為係統半個月或者一個月一次更新。

這其實是很正常的,微軟的普通更新頻率也是如此。

打修補漏洞的補丁,增添小功能,進行一些個性化定製內容都需要時刻跟進。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因為他們的係統核心並不具備真正的學習智能,充其量隻是對數據抓取和統計刪選有一套算法而已。

就像修建房子,核心框架限製了係統的發展,後麵的技術人員就隻能搭建磚塊、好一點的對建築內外都進行裝修,差一點的就做的粗糙點。

但他們都無法打掉承重牆,修改建築的主體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