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產業升級(二)(1 / 2)

“你們那地方是搞出口的料嗎?海運沒有空運不行,陸運也差!拿著現在十二英寸的技術,好好造福周邊企業就行了,十八英寸你都敢上?你們有那麼多錢嗎?

也不怕風大閃了舌頭!”燕京由研的大領導在電話裡如此說道。

電話另一頭是安慶晶合的老總,這位孔總聽著電話裡那土匪一般的腔調,也不生氣,反而笑著說道:“老李,你這話說的就不對了啊,咱們安慶好歹也是三角洲地區,瀕江近海,交通可不落後啊,而且咱們都是大夏的企業,做企業就應該想著做大做強,這九州科技的技術擺在那裡等我們去學,我們要是不學,那手底下的人還不戳我們脊梁骨啊?!

再說咱們晶合在拿到了九州科技的技術之後,也沒有停滯不前,今年3月裝機產能達到了70000片。而且從18年開始,我們的LCD驅動芯片可是遠銷海內外的,這晶圓製造說什麼也得跟上。

我反正給你透個底,我們公司原本計劃建置4座12英寸晶圓廠,其中一期投入資金就超過百億元,現在九州科技有18英寸的技術出來,兄弟我自然要跟上。”

“得得得,你小子一向是不見兔子不撒鷹,你要知道十八英寸晶圓雖然是好東西,但那東西要整個生產體係都跟進提高才行,說不準還要四五年,芯片代工廠才能接受十八英寸晶圓。

你們投這麼多錢,還要等個四五年才能看到賺錢的單子,不虧死你們。

你既然舍得給九州科技送股份,那就去送吧,還以為哥哥我是想攔著你發財啊?我也是為了你的前途著想”

“不跟上產業進步的節奏,還有個屁的前途,你也彆在我這裡想辦法了,你們燕京由研是了不起,但全球市場這麼大,分咱們一口吃的,能讓你少兩斤肉啊?”

幾大企業背後的故事很多樣,但不變的是對於技術進步的渴求。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割舍股份,而且之前十二英寸的生產建設已經花掉了不少資金,企業也要考慮資金鏈的問題,所以推辭了。

第二天,七月二號,大夏五大半導體晶圓製造商代表與另外三家晶圓製造企業的代表,共同進入了九州科技的會議室。

這一進去,便是良辰好景虛設,一眾精英看著技術和設備,或是按著心臟,強自鎮定,又或是滿臉通紅,激動得不能自己。

而且這並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夏芯科技也在準備十八英寸晶圓的切割和芯片製造技術。

這讓一眾廠商先前的顧慮一掃而空。

畢竟光刻機,刻蝕機台,爐管都不能支持同步支持18英寸的話,那這麼大的晶圓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當然也不是真的無用武之地,之前燕京由研的大佬也是在誆騙安慶晶合。

就像國內這些廠商之前也沒有那麼12英寸晶圓的出口需求,但他們為什麼會跟進?

因為很多12英寸晶圓並不是為了攻克寸,而是為了擴產能,並且給八寸降成本。

如果當時安慶晶合的大領導隻是個上袖善舞沒有技術功底的人,恐怕還看不清這一層迷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