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產業升級(二)(2 / 2)

這其實是一個簡單的算術題,以及背後深層次的邏輯問題。

粗淺的算術題是:例如一個芯片大小為2mm*2mm,在12英寸的晶圓切片上能切出多少個芯片?而換成了18英寸呢?

而背後的深層次知識卻是:十二英寸最為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技術,還是會在生產中有一些部件的位置導致麵內分布很不好看,隻能通過彆的工藝來彌補,但是到了十八英寸就不會有這個問題。並且十八英寸晶圓的整體潔淨度是絕對要比十二英寸高的,所以同樣的產品從十二英寸轉移到十八英寸上,良品率會進一步提高,如果出了問題,也能進行整改,減少損失。

燕京由研的高管幾乎是一臉感激的握著董琦的手,很是感慨的說道:“九州科技以技術入股的方式幫助我們提升技術的同時不僅給與設備,還幫助大夏半導體企業整體製程的進行躍遷,咱們的製造業從量大轉為質強,需要的就是你們這些敢於擔當,舍得投入研發的企業。

說了慚愧,我司擁有這麼好的資源,在晶圓製造領域卻比不了你們的研發進度,唉,真是羞愧。”

這種話,怎麼可能隨便接。

董琦搖頭說道:“大家都在為了大夏半導體而努力,我們也是僥幸罷了,顧總和研發部門的同事幾乎沒有休過假,每天起早貪黑的忙碌就是為了有一點點的進步。

像我這種庸人隻能幫他管管財務,處理一些雜事。”

這話說的,在場就沒有一個人信。

九州科技幾乎是吹氣球一般,在短短數年從幾十個人的小公司膨脹成數萬人的大公司,與此同時企業內部管理從未出過問題,財務上更沒有出過大亂子。

在場都是人精,也知道這是對方自謙的說法。

不過他們卻都認可顧青以及九州科技研發部門的研發實力,真的是和自家公司比都不能比。

晶圓是矽元素加以純化,經過照相製版、研磨、拋光、切片等程序將多晶矽融解拉出單晶矽棒,然後切割成一片片晶圓。

這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簡直就是地獄難度,一個小數點的進步都是無數心血的堆積。

如果不是九州科技連續拿出技術,並且給設備給培養人才,三年前全球一半以上的半導體矽材料產能可都集中在霓虹、高麗這些國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勢力幾乎就是壟斷了高品質晶圓的市場,也不怪乎當年韓星半導體想通過晶圓這一張牌,賺一筆大的。

可惜而又慶幸的是,顧青帶著九州科技幫了他們一手,新技術新設備,幾乎是打的國外晶圓製造企業滿地找牙。

而這一次,十八英寸帶來的產業革新,恐怕會讓剛大筆投入研發的韓星半導體,被徹底打成殘廢。

而且從晶圓波及到芯片,某些企業的嘴臉恐怕也得收一收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