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組裝機”(1 / 2)

要製造一架飛機,其實和製造一台筆記本、一部手機是一樣的工業步驟。

在有成功產品的情況下,要製造一架飛機,就像是拚拚圖,按圖索驥,慢慢拚湊。

當然,這個拚圖的規模很大,拚湊難度也極高,百萬個型號各不相同的零件,甚至這些零件都有不同的工藝、編號、材料,而它們組建起來的卻是各種平整的部件。

機身、機翼、尾翼、發動機、駕駛機艙……等各個部件。

雖然通常情況下,飛機隻是被分為機身、機翼、尾翼、起落架和動力裝置這五個部分,但是在實際建造中,飛機一位體型龐大,每個部分都會被拆解開來。

比如飛機的機身,就會被工程師分解為機頭、前機身、中機身、中後機身、後機身前段、後機身後段和艙門等幾個大部件,而這幾個大部件還會被負責的團隊小組分解為一個個小部件,而每一個部件還有對應的工藝卻製造、防護。

而尾翼也包括了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一般情況下,飛機製造公司都會將這些尾翼交由不同的廠家製造,之後再送去總裝工廠進行組裝,但是九州科技的智造工廠卻能夠彌補這個缺點。

因為每一個尾翼,它的生產與製造,可以做到“無人”知曉的程度,畢竟最開始的時候,設計師也不可能確定自己設計的尾翼就會被製造出來。

而且這些步驟在簡化之後,僅僅是飛機製造這個過程,也僅僅是是指按設計要求製造飛機的過程。

僅指機體零構件製造、部件裝配和整機總裝,而不涉及飛機的其他部分。

飛機的其他重要部件,比如航空發動機、機載設備、液壓係統以及其他設備,如果是藍星其他飛機企業,都會將這些部件交由全球各地的其他優秀公司工廠來研發製造。

等到製造成功後,再將這些部件放到已經搭建好的飛機框架進行安裝。

“從工藝準備、到裝備的製造、各零部件製造、部裝、總裝、檢測試驗、總裝下線。或許現今世界,隻有我們公司才會這麼奇葩到把飛機各零部件都生產安裝完了,再弄到風洞裡麵來測試吧。

這要是出現問題,虧損的何止億。

後續還要檢查零部件和零件的問題,希望不會有密封件出現大問題,不然這就太麻煩了。”

九州科技本逐月星艦項目總工程師羅勇山,一臉凝重的說道。

而顧青在一旁聽著這位老成持重的院士這麼說,也是深有感觸的點頭回道:“按照傳統的工藝進行設計、研發、製造,這其中不僅要牽涉材料學、擬生學、流體力學、動力學、物理、數學等等數十個學科。

而且飛機製造中采用的事不同於一般機械製造的協調技術和大量的工藝裝備,以保證所製造的飛機具有準確的外形,然後根據不同型號的飛機製造大量飛機生產過程中所需要的各類特殊模具、特種製造用具。

但是我們有靈境生態的擬真實驗室,現在我們九州科技百分之九十與物理相關的實驗都將會在這個擬真實驗室裡麵進行測試,讓智能程序和超算為這些測試進行萬億次實驗,在實驗之中找尋到正常使用環境下,幾率極低的錯誤問題。

而且這些實驗在虛擬實驗之後,還會進行現實實驗,每一次現實實驗的所有細致數據都將反饋給靈境生態的實驗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