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設計結構(4K)(2 / 2)

但哪怕如此,如果是普通人或者其他行業的專家來看這一係列“花裡胡哨”的操作,恐怕早就眼花繚亂了,但是在實驗室眾人看來,這些操作都極為精確甚至是精準。

從各種設備對接的力與速度、對接的時機、軌道計算、姿態調整、引擎輸出功率等等一係列的問題,智能AI程序天工都在一旁跟隨著空間站建設、工作的進度,標注了公式和數據。

細致的看下來,在航天器的建設時間和空間對接上,這一套流程富有邏輯性,幾乎已經是大夏空間站官方標準答案的進階優化版。

但是這還不夠。

楊市匈看著每一次對接的細節,還有每個接口因為衝擊導致的細微形變,眉頭越發緊鎖。

他的心裡麵不時會想起顧青剛剛說的話:以後再這座空間站生活、工作的航天員不是幾個人,而是十餘人甚至數十人。

這代表著他現在設計的不是普普通通的汽車、輪船,而是將數十人放到最惡劣環境當中,讓他們賴以生存、生活下去的“家”。

汽車出了車禍,有主體框架、安全氣囊作為最後的保障。輪船、飛機等交通工具出了問題,再不行也能跳船、跳傘。

但是空間站在外太空要是出了問題,那些航天員如果沒有及時搭乘救生艙,就隻能在沒有空氣和水源的惡劣太空環境中等待後續地麵上的救助。

“T字形適合大夏空間站,但不一定適合我們九州空間站。或許我們可以從這方麵入手,畢竟空間站主體重量、所用設備這些重要參數,我們與大夏空間站都不一致。”

顧青這句話就像是晴天霹靂一樣打醒了楊市匈和其他工程師。

在此之前,他們也都是三好學生,想著儘快利用好公司資源,把空間站設計成功。

但也正是因為資源太豐富,待遇太優厚,並且還有前麵大夏空間站的作業可以抄,他們在設計空間站造型的時候,雖然有設計一些其他形狀和對接方式,但是最終還是選擇了穩妥的“跟著前輩”。

不僅是楊市匈開始著手選擇其他設計,實驗室內的其他工程師、實驗員也開始忙碌各自的工作,部分主要負責空間站結構設計的工程師更是一邊抓著頭,一邊眉頭緊鎖。

顧青的視力早已經突破了普通人類的極限。

他清晰的看到這些工程師、實驗員的眼睫毛在不停的眨眼中掉落……

眼睫毛都能這麼掉,那被實驗帽子束縛的頭發,恐怕也……

而在他身旁,楊市匈在一陣糾結的選擇中,最終還是選定了自己最初想做的項目。

一圈圈圓環光點組成了一個數道圓環旋轉結構的空間站。

十分科幻,也十分美麗,甚至顧青已經可以想象到這座空間站在軌道上成為巨大螺旋的風景。

但是楊市匈卻愁眉緊鎖,口中喃喃自語道:“這個數道圓環組成的旋轉結構很好,甚至能夠在部分情況下減少損耗,但是有個很大問題,空間站動平衡無法解決。

航天員在空間站內部的實驗、生活,操作設備引起的震動、艙內物資的改變都會改變每一道環的質量分布,尤其是在太空中,微小的重量都會影響航天器的姿態穩定。

而且,圓環空間站的旋轉體半徑越長,力矩越大,動平衡問題就越大。

按照當初的設想,要想具備即時的質量分布調整能力,環形旋轉體的艙體結構可以分成數個艙段,在每個艙段都有可以用來調整質量分布的壓艙水、壓艙模塊甚至是陀螺儀矯正器。

當一名航天員向其中一個艙段移動時,就會從這個艙段的壓艙水倉相應抽取壓艙水注入到對向艙段的壓艙水倉中,以維持整體的質量分布均衡——類似於做汽車輪胎動平衡時候用配重塊來調整動平衡。

但是航天員的運動可以控製,可航天員的實驗、隱私生活,還有操作設備引起的震動、艙內物資的改變根本不可能精確控製。

不行,現階段弄不出來。”

瘋狂的搖頭之後,楊市匈又從一堆設計圖中找到了目前已經快要報廢的藍星國際空間站設計圖。

他雙手一劃,將其放置到操作台上,讓無數光點聚集在一起,把國際空間站的設計圖和運行模擬場景一一呈現出來。

“國際空間站的總體設計采用的是桁架掛艙式結構,就像是樹木一樣有一根粗實的桁架作為為基本結構,增壓艙和其它各種服務設施掛靠在桁架上,形成桁架掛艙式空間站。

毛熊當初的多功能艙,通過對接艙段及節點艙,與他們的服務艙、實驗艙、生命保障艙、美利堅實驗艙等軌道設施等對接,形成空間站的核心部分。

另一部分是在美利堅的桁架結構上,裝有加麻大的遙操作機械臂服務係統和空間站艙外設備,在桁架的兩端安裝四對大型太陽能電池帆板。這兩大部分垂直交叉構成龍骨架。

從設計上看,這的確加強了空間站的剛度,而且有利於有利於航天員出艙裝配與維修。

但是國際空間站的部件太多了,全都由合作國家研製,雖然在當時看非常先進,可也因為技術太過分散,導致維修麻煩。

而且由於各種設備的故障,國際空間站很有可能會迅速瓦解,出現雪崩。

這不可取。”

抓頭,思索。

想出了辦法,又否決了方案。

找到另一個方案,但是因為方案無法推進,而被舍棄。

顧青極有耐心的看著楊市匈和實驗室其他工程師、實驗員抓耳撓腮,看他們還沉浸在思索的海洋當中,顧某人打開了天工的檔案資料庫,查找起了實驗日誌。

其他大學實驗室、公司機構實驗室的實驗日誌或許有被篡改的可能,但九州科技的實驗室實驗日誌是不可能有任何被篡改的可能性。

畢竟一切實驗項目都在智能AI的監控之下,沒有任何一個角落的黑箱操作可以瞞得過玄武、天工、獬豸這三個智能AI的全天候監控,哪怕瞞過去了,也會因為視頻證據不足,而被AI打上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