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 登月方案(1 / 2)

藍星與月球的轉移軌道是一個大橢圓軌道,探測器與火箭分離進入這一軌道後,探不需要自身加速,隻要沿著地月轉移軌道飛行,就可以到達近月點附近,探測器在近月點附近實施製動減速後,進入環繞月球的軌道,就可以進行後續下降、上升、返回等一係列工作。

按照大夏航天集團提供給九州科技的資料顯示,僅僅是發射登月探測器,火箭飛行就需要經過起飛、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火箭分離、器箭分離……等10個飛行階段。

不僅如此,從火箭點火到與探測器分離的過程中,火箭還需要執行超過70個時序的步驟和動作,每個動作都涉及到多項關鍵產品和關鍵參數,比如控製指令、解鎖裝置等等。

也正是因為涉及到的關鍵產品和參數太多,所以當初九州科技提議立月球開發科學技術協會的時候,大夏航天集團內部有不少人都覺得九州科技有些“狂妄”。

畢竟,雖然大家都承認九州科技在科技製造領域很強大,但是在航空航天領域,九州科技還是太“年輕”了,以大夏航天集團內部掌握的航天技術和數據,隻要願意,立馬就能夠在月球開發科學技術協會拿到極高的話語權,

也隻是現在這個技術協會還沒有產生什麼收益和價值,所以大家都將其當做九州科技自己設立的一個項目對接組織。

不過有一點讓九州科技所有航天人員感到暖心的是,大夏航天集團半贈送半合作的這些數據當中,雖然有部分因為保密權限的原因,沒有給予具體數據,但隻要是給出來具體數據的項目,都沒有弄虛作假,也沒有刻意設置什麼陷阱在裡麵。

或許是因為曾經北極熊的工程師有類似的劣跡,所以在溝通交流的時候,大夏航天集團那幾位年紀比較大的工程師還會語氣嚴肅叮囑道:“有什麼不懂的,隻要不違反相關規定,就主動來問我們。都是一家人,不要說兩家話。”

也就是在這種真誠的合作氛圍當中,九州科技的航天項目才能有如此快的進步,不然每次有什麼重要項目都需要做各種探測和數據收集,不僅浪費時間,還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當張天浩、詹坤戶、張攀陽、李建等人得知顧青到來的時候,並沒有像其他公司的技術人員一樣收斂自己的討論,而是和之前一樣繼續互動,隻不過在互動當中,他們會不時將問題拋給自家顧總,而不是像之前那樣圍在圈子裡亂繞。

“如果采用直接登月法,那我們就需要火箭推力足夠強大的同時,還擁有足夠精密的控製能力,畢竟飛行器在火箭的推動下飛向月球之後,一旦進入月球軌道,就必須要借助登陸腿之間的製動火箭,才能夠在月球上進行軟著陸。

這個方案的優點是飛行過程足夠簡單簡單。但它需要推力足夠巨大的運載火箭。

如果是一個五級火箭,其中大推力的一級就要有上千噸的推力,而其他級也需要數百噸的推力。但我們必須要解決控製係統,以及五級火箭模式先天的安全性問題和設備可靠性問題,畢竟載人登月不同於探測器登月,如果一旦在發射過程中出現什麼問題,航天員能夠生還的幾率極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