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聖誕新聞”(2 / 2)

幸好,我們相信了大夏航天集團的工程師團隊,在設計九州登月艙的時候,留有足夠的餘量,所以這次我們九州探月項目為我們九州科技帶來了總計5千克,也就是五公斤的月球樣本。

采樣過程也是根據大夏航天集團工程師提供的月球環境數據進行工作,因為在機器人自主采樣的過程,程序需要試驗、學習月球的環境,然後才能夠讓探月艙、探月車這些設備更好的完成任務。

碳基芯片在此次任務中發揮極為穩定,所以未來我們九州科技將會把碳基芯片作為航空航天一級技術,不會將碳基芯片技術開放給普通合作企業。”

5千克的樣本,即使是記者在聽到這個樣品數據的時候,也極為驚訝的提問道:“這應該是藍星所有航天機構采集樣品最多的一次登月任務,請問這些樣品接下來會如何處理?”

在聽到這個事先就已經安排好的問題時,李建知道,允許自家公司打廣告的時間已經過去了,接下來就必須要“照本宣科”。

“公司對月壤的處理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和三個用途。

三個部分是,此次樣品的大部分將會放置到我們九州科技位於大夏蓉城新科區的研究基地,進行科學研究。另一部分則是贈送給大夏科院天文台與大夏航天集團,感謝他們的無私幫助。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經過處理後的月岩,將會被保存在護南韶山。

至於三個用途,第一個用途也就是最主要的用途,科學研究。此次我們采集到的月球樣品有月壤、月岩、月冰以及少部分金屬礦物質和特殊物質,當然目前我們也僅僅是完成了3千克的樣本分類,剩下還有兩千克的樣本,不知道還會給我們多少驚喜。

第二個用途,一部分處理過後的月壤,將會被放置在大夏博物館、蓉城博物館以及九州博物館,讓所有科研人員、普通遊客都能夠進入博物館,近距離觀察到另一顆星球的實物,而不是看照片和視頻。

第三個用途,我們九州科技將會根據國際間的公約和此前簽署的合作協議,將部分月壤贈送給合作企業與機構,幫助夥伴企業機構能夠更快了解月球的不同,幫助他們發展航空航天技術,培養航空航天人才。”

這就是九州科技對月球樣品的安排,從大體方向上,基本和大夏航天集團此前處理的方式一致,隻是具體實施細節不同。

在新聞的最後,主持人念道了一首詞當中的內容:“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