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1 / 2)

漢侯來自遠方 來自遠方 10451 字 4個月前

魏尚的奏疏送抵長安, 景帝看過之後, 召丞相周亞夫和禦史大夫劉舍入宣室共議。劉徹也被召來,隻是沒有說話的餘地,隻能坐在一旁靜聽。

“胡心狡詐,反複無常。凡和親之後,不過數歲即興兵南下。此番修好實無誠意,當拒其所請,興兵擊之!”周亞夫反對和親,看過魏尚送來的口供, 更是滿臉怒色,堅持要景帝出兵。

相比之下,劉舍更為持重, 在周亞夫堅決請戰時,拿起胡人的口供細看, 重點關注輸銅的途徑以及匈奴南下的道路。

無論長安還是邊郡, 對匈奴都是深惡痛絕, 能戰絕不願和。

然而打蛇不死反受其害,要麼不戰, 要戰就要徹底滅絕邊患。和景帝的顧慮相同,劉舍不認為現在是最佳的決戰時機。

不客氣點講,每次邊郡出兵,死得最多的都是彆部, 諸如丁零、氐、羌和各部蠻人。匈奴本部總能保存實力,更在一次次的南侵中獲得牛羊人口和財貨。

劉舍任太仆多年, 極得景帝信任。

君臣兩人的想法高度一致,都認為在彆部身上動刀根本無法達到作戰目的,要想滅絕匈奴,必須踏平單於王庭,屠滅本部貴種。

在匈奴人眼中,彆部和羊圈中的奴隸沒兩樣,屬於純粹的消耗品,死得再多都沒關係。就算有彆部死絕,大不了向西、向北發兵,抓上一批就能補足。

如果能借機削弱漢朝邊郡,他們樂得讓彆部去死。正如數月之前匈奴南下,目的之一就是減員順帶消耗邊郡兵力。

“陛下,臣以為和親之事可談,雲中郡上奏之事亦不能揭過。”劉舍放下竹簡,開口道。

“劉卿儘言。”忽略滿臉怒色的周亞夫,景帝將目光轉向劉舍。

“臣稟陛下,匈奴遣使入漢,妄圖刺探我朝,我朝同可遣人入草原。據雲中守奏,匈奴四王不和,彆部多有異心,單於年雖壯,威勢終不如冒頓在時。”

劉舍的意思很清楚,匈奴人派探子,漢朝也能。匈奴人內部不和,是絕佳的挑撥機會。縱然不能讓本部分-裂,隻要能借機消耗精銳實力,於長安就有益處。

假如冒頓還活著,這種謀算未必能成功。

可惜冒頓已經死了,沒有這位殺父的草原霸主,經過老上、軍臣兩代,本部貴種早就各懷心思,要不然,於單和伊稚斜的不和能擺上台麵?

中行說的計策的確能幫軍臣單於穩固統治,卻也在匈奴內部埋下隱患。繼續放任右賢王和左穀蠡王的勢力增長,早晚有一天,匈奴內部會出問題,而且是大問題。

禍害漢朝邊郡,中行說不遺餘力,為匈奴製定的策略也很有效。在處置內部權力爭鬥上,他所行的卻是飲鴆止渴之道。軍臣單於活著且罷,一旦死了,他的王庭就有可能成為戰場,淪為本部騎兵的埋骨之地。

劉舍順出條理,將從奏疏和口供中看出的東西逐項說明。說到匈奴彆部時,周亞夫還在冷笑,提到王庭四角,他臉上的冷笑開始消失,漸成一片凝色。

“劉卿以為當恢複和親?”景帝道。

“臣以為可。”劉舍正色道,“如舊約,送親隊伍多攜繒絮米糵、美貌婢仆,禁絕醫匠工匠,以刺探情報之人入王帳。”

匈奴人派探子刺探邊郡,劉舍的做法更狠,他要直接把探子送進單於大帳,送到王庭四角的身邊。至於彆部,邊郡派出的斥候自可應付。

“此事不易。”景帝沉聲道。

匈奴人不是傻子,不可能沒有一點提防。文帝朝傅翁主入草原之人,如今死的死、亡的亡,除了一個對漢朝懷恨在心的中行說,幾乎不剩一個。

“陛下,邊郡練精騎,非短期可成。”劉舍再道。

事情再難也得做。

在新馬具大批武裝騎兵,大軍足以橫掃草原之前,絕不能讓匈奴人察覺端倪。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終能滅吳,高祖受困白登山,獻侯施計賄於匈奴閼氏方得解。”劉舍沉聲道,“匈奴為禍邊郡數代,騎兵之勢勝於我朝,請陛下暫以絹帛綺羅惑之,他日練成精兵,自可滌清草原,除此大患!”

劉舍一番話落,宣室內陷入長久的寂靜。

哪怕是一力主戰的周亞夫,也不得不承認劉舍的話有道理。以目前的兵勢,出兵的確可行,也能取得幾場勝利,但要讓匈奴傷筋動骨就是笑話。

除非大軍開到蘢城,將單於的大帳徹底踏平,不然還是按照劉舍所言,先答應恢複和親,麻痹匈奴,暗中鍛煉精銳,儲備戰爭所需,他日兵鋒所向,讓匈奴徹底斷根絕種。

“雲中郡之事該當如何?”景帝問道。

劉舍抬起頭,臉上浮現一絲笑容:“陛下必有決斷。”

君臣對視一眼,景帝心態放鬆,不由得也笑了起來。

周亞夫表情緊繃,到底沒有在這時開口。

劉徹坐在景帝身邊,思量劉舍的一番奏對,大部分覺得有理,但對於恢複和親,還要向匈奴贈送繒絮米糵很有些彆扭。

“陛下,需遣人往雲中,將蘭稽一行引入長安。”劉舍建議道。

“可。”景帝頷首,親自鋪開竹簡,提筆寫成旨意。待到明日朝議之後,即可派人前往雲中郡。

丞相周亞夫都閉口不言,不再提出異議,朝中的聲音也將趨於緩和。至於和親的人選,景帝沒有太多想法,依太後所言,擇一無封號的宮人即可。

周亞夫和劉舍告退後,景帝帶著劉徹前往長樂宮。

梁王從封地送來一套玉器,竇太後心情大好,陳嬌陪坐在側,王皇後和程姬等後宮妃嬪前來請安,也被留下一起觀賞俳優歌舞。

景帝攜太子到來,給了妃嬪們不小的驚喜。

竇太後靠在矮榻上,麵上帶笑,灰蒙蒙的雙眼望過來,不如往日予人壓力。在劉徹行禮之後,將他叫到身邊,笑吟吟的命宮人送上蜜水和蒸餅,道;“太子近日常讀《莊子》?”

“回太後,確是。”

“甚好。”竇太後笑容更為慈祥,摩挲著劉徹的鬢角,道,“黃老為治國之道,也不能一味浸於此。法家、儒家經典可觀,隻是休要聽那些儒生胡說八道。”

“諾。”劉徹正色應聲,隨後就坐到一邊。雙眼對上一身綺衣的陳嬌,後者一如往常,轉過頭,沒興趣同他說話。

景帝飲下半盞熱湯,明顯有話要同竇太後說。

王皇後和程姬知趣的站起身,帶著嬪妃和宮人們告退。

在殿中時,兩人麵上帶笑,不見半點不睦。等到走出殿門,程姬徑直越過王皇後,帶著宮人宦者返回宮室,全無半點對皇後的尊重。

四周的宮人和宦者屏息凝神,全都不敢出聲。連將行都微微躬身,低頭移開視線。

王娡深吸一口氣,壓下胸中的怒意。隨後邁開腳步,直接返回椒房殿,脊背比以往挺得更直。

長樂宮內,俳優樂人儘數退下,宮人宦者侍立兩側,如泥塑木雕,聲息不聞。原本樂聲繞梁、鶯聲燕語的大殿,突然間變得寂靜,顯得空空蕩蕩。

竇太後靠在榻上,等著景帝開口。

景帝放下漆盞,將劉舍提議諸事道出。

“如此,當選良家子。”太後沉吟片刻,說道。

既然要安排人,女子比男子更有優勢。

“阿母,此事是否不妥?”景帝皺眉。

“如何不妥?”竇太後坐起身,沉聲道,“尋常女子如何能夠事成?有聰慧貌美者,才可加以教導,其後隨傅出塞。”

“高皇後時就曾送美入草原,可惜未能功成。如禦史大夫所言,軍臣不比冒頓,人挑得好,未必不能成事。”

竇太後到文帝身邊前,曾在宮中侍奉過呂後。對於呂後的手段和政治智慧,竇太後親眼目睹,親耳聽聞,同樣也學到不少。

現如今,聽景帝言及劉舍之計,竇太後本能的想起呂後。

可惜那時草原有雄主,呂後的手段終究未成。如今冒頓已死,他的子孫雖有遺風,終究不如先祖的雄才大略。

“既要出塞,當從邊郡擇選。人送到長安後,由宮中派人教導。”如果是南地女子,抵不住草原苦寒,難保事情不成,白白搭上數條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