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瑜在皇帝麵前所說的,當然誰都知道,是借木蘭詩裡“木蘭不用尚書郎”的句子,以明心跡了。他連尚書郎都不要了,就是要還故鄉。他不是在考慮,是否要進計廷,還是從安撫經略使那裡做起,而是壓根就不想要再當官了。
“劉愛卿何故棄朕而去!”皇帝一聽就接受不了了。
這說得好好的,怎麼突然要辭官?
邊上曾公亮也開口勸道:“子瑾,你如今也是做到一路經略相公的人,不要再耍這種小性子。有彈劾你貪墨,那就讓人去查嘛,你理會他乾什麼?”
甚至曾公亮還望了一眼王安石,半開玩笑地說道:“不成王相爺能還得了王子純清白,老夫便看著你劉子瑾蒙冤麼?”
王韶也是被彈劾,侵占弓手田地什麼,王安石
把他保了下來,的確是有這事的。
曾公亮這話,說幾乎攤開了說,便是劉瑜真貪墨了,又怎麼樣?他一樣願意站出來保住劉瑜。
“臣不敢當官家厚愛。”劉瑜向皇帝行了禮,又向曾公亮道了謝,之後才說出自己要辭官的原因。
而他說服皇帝和曾公亮、王安石的理由,當然不是他的人生理想,就是不為奴,衣食無憂,他不願去肩負這個時代,他不願去站隊,因為他知道新黨馬上就不行,接著舊黨又再於司馬光和高滔滔帶領下,喪權辱國。
他要敢這麼說,那大宋再對文官客氣,隻怕也不得不讓他劉瑜犯個什麼惡疾,藥石無效而亡。
他要辭官,關鍵也不在於此。
大宋的勝負手,不是王安石這時的轟轟烈烈。
而在於章惇上台之後,默默地恢複元氣,再出兵西夏、吐蕃,收複失地,開疆拓土,驅逐西夏人並以沙漠為界;遼人作勢恐嚇,章惇直接下令
,敢越界就殺了,遼人自然不敢來。
那個時刻,才是大宋的勝負手。
要完成劉瑜不為奴,或是不亡天下的理想。
劉瑜更願意,在那個時候幫章惇一把。
而如果作為一個官員,他自問,自己不可能做得比章惇更好,所以他留在官場,是沒有意義的。
“臣嘗聞,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劉瑜深吸了一口氣,對著皇帝和兩位相爺,用他們能理解的話,說出了自己的思路,“臣之所擅,不過細作。細作者,在於不知姓名,無從捉摸,因此防不勝防。細作並非勇將,不是名帥,不當有赫赫之名,不應有驚天之功。”
他邊說,王安石和曾公亮頗頗點頭,皇帝聽著,也漸漸入了神。
“臣瑜,願請消除一切出身文字,以教敵國無所尋蹤,方能一展所長,為國家出力,為百姓開
太平,為君父效命。”
劉瑜是在宮裡用了午膳,才回家的。
以至於仙兒沒好氣地嘲諷他:“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皇帝和王安石、曾公亮基本被他說服。
所謂基本,也就是秦鳳路經略安撫使,會派人去接任,不會再安排給他明麵上從行何差遣,許諾不在公文上具名。但皇帝和相爺都不同意,抹去一切出身以來文字,這是對文人最嚴厲的懲罰了,這不是賞賜。
王安石後麵甚至動了肝火,怒斥道:“範堯夫怎麼教的學生!子貢贖人和子路受牛都教不明白麼!”
堯夫就是範純仁的表字,王安石的意思,就是如果這樣對劉瑜,那是會寒了天下官吏的心,劉瑜為國家做了這麼多,怎麼可能不賞反而給予極刑?如果劉瑜堅持,那王安石看他的樣子,隻怕真的會把範純仁都罵上一通,到時鬨得天下皆知
,就是不劉瑜的初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