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章(1 / 2)

“文以載道,言以修身,”01頓了一下,“文章是為了說明道理,反過來,從文章中也可以看出作者的秉性。”

“從《資治通鑒》中我們可以看出來,司馬光以儒家“正名”觀念來梳理和評價戰國初期至五代華夏的華夏曆史,是儒學教化下的典範。”

“所以說他一聲迂腐也不為過。”

天幕上的《資治通鑒》再度快速一頁頁翻過,讓底下急於從書中隻言片語尋找和自己有關記載的帝王們看花了眼。

大概是這天上人想耍弄人玩。

各朝各代的帝王們都隻看清了其中一句話,就是評價漢武帝劉徹和始皇帝一樣殘暴,卻沒有得到和秦朝滅亡一樣的結果。

再多的就看不清了。

對後人來說,這句話早就是曆史上發生過的事情,對他們來說算不得什麼‘提點’,但是對於始皇帝和劉徹來說,這事就大了。

始皇帝不言不語,饒是如此,也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氣勢,讓身邊的人不寒而栗。

趙高直接跪了下來,胡亥也被嚇到了,雙腿顫顫,不敢出聲。

“陛下,”趙高避重就輕說道,“這仙人既然指責了司馬光,應該就是不讚同他說您殘暴這一點。”

“後世之人說的話也有可取之處,”扶蘇趁機說道,“天上之人在指責司馬光的同時,未嘗不是在提點大秦。”

“或許父皇可以借著這次機會,一改過於苛刻的刑罰,讓黔首們知道父皇也是仁愛之君。”

“不可!”李斯瞪了扶蘇一眼,勸道,“非酷刑不能壓製六朝遺民之心!”

“繼續看下去,”始皇帝沉聲說,“再強大的國家,遇到能力不行的子弟,也必然會走向滅亡的下場。”

“明朝的朱祁鎮能力不行,自負自大,宋朝的趙佶三父子懦弱無用,朕倒是想看看,大秦的誤國子弟究竟是誰!”

他冷眼掃過胡亥和扶蘇二人,再想到沒有被允許過來一起看天幕的其他子女,心裡不免戚戚然。

這麼多人。

居然沒有一個是令他滿意的。

……

劉徹震怒。

這聒噪的老頭,要是生在大漢,敢寫出這樣的言論,他非得讓司馬光好好受一受腐刑之苦。

“難怪宋朝會亡國,”他冷笑道,“皇帝怯懦,臣子迂腐。”

大臣們拱手站在一旁,默契的垂著頭,裝聾作啞,天幕上剛剛展示了什麼?他們沒看到,沒看到。

“不知司馬光比之司馬遷如何。”

劉徹無意識的說了這麼一句話,就聽到天音繼續說道--

“史界□□,端推司馬遷,”01說,“司馬遷的《史記》開創了紀傳體史書的先河,不同於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史記》的人物沒有受到任何學派框架的閹割,而是立體的,有血有肉。”

“後人評價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文學成就方麵,司馬光再有才,也遠比不上司馬遷。”

劉徹:“?”

天音說的是他的臣子司馬遷?

裝聾作啞的大臣們也紛紛抬起了頭,一臉驚訝。他們原先聽天音點評後人時,也曾經想過自己會不會名留青史,也被天音點評一番。

但是現在他們所有人,都沒有被提及隻言片語。

偏偏司馬遷被提到了!還是那麼高的評價!

那司馬遷是誰啊,他父親司馬談是朝廷的史官,不僅如此,他這個家族世代都是史官。

司馬談立誌撰寫一部規模空前的史書著作,卻沒能實在這個理想,隻能在臨終前囑托兒子司馬遷能完成他的理想。

司馬遷年少遊曆四方,拜了很多名師,原本可以踏踏實實的完成父子兩人共同的理想,卻因為幫叛將李陵說話,遭遇飛來橫禍,被定為誣罔罪名。

誣罔之罪為大不敬之罪,按律當斬。

漢朝法律規定,被判死刑的犯人有三個選擇,一是直接死,二是拿錢買命,三就是腐刑了。

司馬遷沒那麼多錢,又不能死,就選擇了腐刑。

有不少人欽佩他能忍辱負重,但更多的還是輕蔑,瞧不起。對文人名士來說,生死都是小事,死為小,名氣為大,為保名節一死了之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

偏偏這司馬遷居然選擇了腐刑。

偏偏他的著作,他這個人在後世的評價居然這麼高,還能被天音親口讚揚。

一群人麵麵相覷,再看高高在上的帝王也麵色鐵青,臉上浮現懊惱之意。他們互相對視了一眼,打算找個時間去拜訪司馬遷,保不準自己也能在後世留個美名。

計劃通。

*

“臣才學確實不如太史公,就是不知這異象為何會指責臣迂腐。”

司馬光緩過了神,看向天幕的眼神算不上友好,他一生清廉正直,為了大宋江山可謂嘔心瀝血,這天幕究竟是何人在裝神弄鬼?

還有那《資治通鑒》是什麼?是他打算編撰的《通鑒》嗎?

趙頊心裡則是美滋滋,就連天幕說自己搖擺不定一事也沒放在心上。

他居然是宋神宗嗎?

真不錯。

司馬光沒得到皇帝的附和,再看對自己馬首是瞻的那些臣子們也一言不發,不由氣惱的抬頭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