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第131章冒名頂替者(2 / 2)

話音落下,收獲木紅娘幽怨的眼神,“皆為公主。先生知曹根早以皇陵令蕭家軍止兵,不前,有一便可有二,命我網羅一些好手,必要助大昌一臂之力,尤其不能讓大昌受製於人,不能前進一步。”

一個不喜歡呆在一個地方,樂意遊曆天下的人,若不是自家先生吩咐,她是斷然不會留在舊京許久。

“後來,先生多讚於公主,我想著公主肯定會在大敗曹軍後抵達舊京城,不想這一等再等,公主就是不來。後來等我反應過來,趕往雍州時,又聞公主巡視各州。為此我連先生都嗆了一頓,指責於他沒有先生的樣兒。”

木紅娘提起這事,越想越是怨念,好不容易碰上蕭寧一個好玩的人,等在原地許久,結果蕭寧一去不複返,兩年的時間,連麵都沒見著。

額!蕭寧隻想說,她不是故意的。

“舊事不宜再提。公主且說吧,留與不留?”木紅娘不過隨口抱怨,舊事已過,當下和未來最重要。

“我並非一直巡視。”蕭寧真實的情況不好忽悠人,總得說清楚。

“你為眾矢之的,就算留在你身邊,事情也少不了。再者,要是真有那麼一天你身邊不好呆,我自離去,定與公主說一聲,公主不必介懷。”木紅娘連後路都想好了,走或是留,且看蕭寧身邊有沒有值得她留下的理由。

蕭寧笑了,還會說一聲嗎?蕭寧還以為木紅娘會說,若是見不著我,且當我已然離去,何日再見,不知。

灑脫是灑脫,情分還是有的!

“可。”蕭寧亦爽快,彆說一個木紅娘了,就是她身邊的每一個人,去留皆隨己。

“紅娘醫術高明,擅長女子之病嗎?接生會嗎?”木紅娘正高興蕭寧也是爽快人,不想蕭寧竟然丟出這些問題,木紅娘麵上一僵,“現學成嗎?”

“有何不可?時間還長著。”縱然蕭寧已經讓人準備這方麵的人才,若是木紅娘能成為其中的佼佼者,改進醫學的領域,有何不可。

木紅娘是個陽光豪邁的女子,和姚聖從根子上或有相似之處。相處起來頗叫人喜歡。

哪怕如歐陽齊這樣的人,木紅娘既對他無所畏懼,能一眼看破歐陽齊身體的缺陷,還能跟歐陽齊相處融洽,相較蕭寧身邊人都對歐陽齊心生畏懼,木紅娘讓蕭寧一再另眼相看。

寧琦有著小姑娘的特質,喜歡觀察人,尤其是到蕭寧身邊來的人,不管是誰,她都會研究,在蕭寧的麵前亦對木紅娘讚賞有加。

“木娘子讓人不由自主的喜歡,就好像公主,誰看到公主笑起來的時候,都會不由自主地喜歡公主的。”寧琦想來想去,身邊的人若說有和木紅娘相似的人,蕭寧是一個。

“而且木娘子的消息甚是靈通,公主讓我核查馬縣令在任期間的所作所為,我沒查出幾樣,木娘子也不知道從哪裡弄來了好些人,他們都說馬縣令擔著縣令之名,一直都是無所作為,而且是假的!”

若隻是表麵,不至於讓寧琦驚喜,還是本事擺在眼前,叫寧琦心生敬佩,這才叫她讚不絕口。

蕭寧聽在耳朵裡,“如此說來,你從木娘子處學到這本事了嗎?”

此問來,寧琦頷首,“木娘子甚是大方,她告訴我方法了。我之前一直從馬縣令的身上下手,查來查去,一直找不到有力的證據,百姓們縱然知道一直都是那一位潘先生代管衙內之事,總是聽說而已。”

這件事說難不難,說易不易,蕭寧意示寧琦說下去,對假的這話,記下。

“後來我就想,若是代理,上麵的筆跡並不相同。我將所有衙內的公文全部翻找出來,確實不是馬縣令的筆跡,但潘先生本就有助縣令辦事的職責所在,就算筆跡不是馬縣令的,亦不能說明什麼。”

寧琦一樣樣去嘗試,麵對一個據不承認自己不作為的縣令,若尋不到真憑實據,想以此定罪,自來的律法,疑罪從無。

蕭寧很顯然更想利用馬縣令,警示天下,讓天下官員知道,無所作為的官員是何下場。

若不然,就憑馬縣令敢耽誤春耕之罪,足以讓他當不成這個縣令。

“木娘子就在這個時候出現,他把馬縣令身邊的人全都送來,其中竟然還有他的奴仆。”寧琦說起此,蕭寧提醒,“奴告主,不可為證。”

寧琦哭笑不得,連忙解釋道:“公主殿下,我記著。最重要的是從前一位小吏,因不滿於馬縣令不作為,與馬縣令棄筆不願再為吏,這一位留下了不少證據,更告訴我們一件大事,馬縣令他不識字。”

???蕭寧絕想不到。

看到蕭寧也露出驚愣的表情,可見此事換作何人都驚訝。

寧琦總算是吐了一口氣,繼續丟出另一則大消息,“隨後,更得到一個叫人難以置信的消息,馬縣令是冒名頂替者。”

蕭寧對這反轉也是服了,問:“馬縣令的家人?”

“都是馬縣令成為縣令後再娶的夫人。冒名頂替於人,為官三年,無所作為,他怕是也想不到有一天竟然會被人識破,暴露了他的身份。公主殿下以為此事如何?”寧琦作為一個親自查出這些事的人,受到的震驚不亞於任何人。

蕭寧沉下了臉,“此事,必要核查清楚。”

冒名頂替朝廷命官是死罪。馬縣令不是馬縣令,那麼真正的馬縣令呢?

“已經派人去請馬家的族人前來,他們之中自然是有識得原本馬縣令的人。”寧琦本以為查樁小案而已,不想這查著查著,小案變成了大案,出人意表。

木紅娘於此時在外麵喊道:“寧小琦,誇我的話能免則免,要不要跟我出去逛逛?我可還有不少好東西沒有告訴你。”

看來方才寧琦和蕭寧在屋內說的話,木紅娘全聽見了。

寧琦馬上回應道:“去,我去。”

縱然寧琦是武將出身,從小算是見過不少世麵,和木紅娘這種老江湖相比,還是差得遠了。

最近跟木紅娘在外轉悠,寧琦得以打開新世界的大門,自是樂意跟隨在木紅娘的身邊。

正事說完,核查此案一事,並非一朝一夕可見,接下來隻能是等待。

“去吧。”蕭寧有她的事要辦,一會兒秋渠要來見蕭寧。兩人就開荒修渠一事再作商量。

寧琦衝蕭寧福福身,歡喜離去。

***

馬縣令的案子,本以為隻是捉著一個不作為的縣令,查到最後,竟然是冒名頂替,甚至當初的馬縣令更是為這假的馬縣令所殺,不僅是馬縣令自己,縱然是他的妻兒,一律亦慘遭毒手。

假馬縣令本是劫匪,殺人越貨是常做的事,殺了馬縣令一家後,正好想金盆洗手的人,便拿了馬縣令的官牒印章前來縣衙報到。

想想二十一世紀冒名頂替大考的事都大有人在,如今在這科技落後的年代,一應隻認官牒印章,誰若拿到便可代之,蕭寧亦考慮,是不是往後要多加一樣?

即下達委任狀,官牒印章,自該也弄些可以證明身份,但絕不會怠慢太多時間的事?

筆跡?亦或是中舉文章,上任後核對筆跡,斷其文。正好詔書送往各州縣前,總要人跑一趟的,不如就加多一樣,縱然未必能有太多的用處,能防著一個是一個。

得說,果然巡視天下,就是不斷發現問題,不斷想辦法解決問題的一個過程。

很顯然,天下各處的問題還多著,有已經擺在眼前的,也有藏得深,尚未發現的,此行,任重道遠。

披露馬縣令不識字,由此得出馬縣令或許是假冒一事,木紅娘出力最多,若不是她尋來一開始在縣衙內的小吏,誰亦想不到查一個縣令的真假。

寧琦查明此事後,麵對木紅娘更是眼冒金光,那是對木紅娘的敬佩。

“公主,陛下命人送來的八百加急文書。”就在蕭寧讓寧琦忙著查馬縣令一事,她則跟秋渠在青州再逛一圈,兩人就先前開荒修渠引水的一係列計劃再以完善,蕭寧自入冀州後所行之事儘上報於蕭諶,這會兒蕭諶給回應了。

隻是這內容蕭寧看來,頗是詫異。

行啊,蕭寧以吏為官的事隻怕剛送到蕭諶手中不久,蕭諶倒是先聽到旁人參蕭寧了。

這個事蕭諶和政事堂諸公商議,有覺得蕭寧所為一如既往的符合大昌取才用人的風格,非常讚同。

不讚同的人所指的亦是規矩,自來官是官,吏是吏,以吏為官,甚為不妥。實在是亂了規矩。

蕭諶自然是站在蕭寧這一邊的,一千個一萬個同意蕭寧的做法,彆人不同意,誰管他們同不同意。

現在大昌最缺的就是人才,隻要是人才,管你是何出身,用人為重。

反正蕭寧做都做了,既然做得,倒不如昭告天下。

隻不過對於任吏為官一事,針對吏的考核,一開始半年一回,三年後才能與其他官員一般,三年一考。

對此,蕭諶的解釋是,為吏者,再是能乾,也要比直接當官出身的更難,朝廷考核嚴厲,亦不過希望他們切莫鬆懈,更不能忘記,他們因何而得來的機會。

唯心存百姓,一心為百姓謀劃,且又能乾又敢擔事,他們才有這機會。

既如此,為官後,切不可同那當官不作為的人一般。

另,蕭諶提起礦山。蕭寧就近製作一應之物,這個主意不錯,東胡吃過他們雍州兵馬的虧,若不是有十成的把握,斷然不敢出手。

西胡內鬥不休,一如蕭寧所預料的那般。

這對大昌而言是好事。

不過,該準備的武器必須準備。待這兩胡緩回氣來,再犯邊境,那是意料之中的事,不可不防。

發展民生,讓百姓休養生息之際,萬不能忘了後患,尤其不能忘了猛獸在後頭虎視眈眈,但凡大昌有絲毫讓他們覺得可以將大昌吞掉的可能,他們會立刻蜂擁而至。

蕭寧認同無比,樹欲靜而風不止。大昌樂意過太平安樂的日子,可是外頭的人有太多不樂意的。

信在最後,蕭諶提醒蕭寧,應該沒有忘記山民要來的事。

去歲喊了許久,如今終於定下行程,將由南宮致遠於本月初六,親自護送他們前往雍州。算算日子,蕭寧過不了多少日子便能跟他們碰上,這算是好事吧?

蕭寧倒也期待,外交關係重大,雖說犯我中原者,雖遠必誅。若能不動兵戈又能太平安樂,何樂而不為。

山民,如今尹山了不得,借一次乾旱,利用蕭寧借的糧食,再借南宮致遠之手,已然將大半山民收入手中。剩下一小半,不過是負隅頑抗。

可以窺見,來日的山民若由尹家人一統,跟一個人打交道,交好了,這是好事。至於能交好多久,一代人儘一代人的事,哪能顧得上長長久久,永永遠遠?

蕭諶總算是把正事說完,又提問了一嘴,一行的兒郎中,可有合蕭寧心意的人?

蕭寧忍不住翻了個白眼,自打把親事攤開說,蕭諶都顯得有些著急了,害怕擔心蕭寧將來尋不著一個合適的。

額,好像也不太重要,蕭寧樂意高興最重。其他人的看法,為旁人而活,這可不是蕭諶要過的日子。

是以,提問蕭寧是否有看中的郎君後頭,有很明顯塗改的痕跡,可見為人父的雖然希望蕭寧能有看中的人,亦不曾想讓蕭寧為了讓他放心,或是怕他著急去尋。

蕭寧露出了笑容,不得不說,有蕭諶的支持,她底氣足!

額,潘仁這一個代縣令,可以暫時代下去,半年之後核查,參考縣令同樣的考核,至於最後他能不能作為縣令擔任下來,蕭寧登記上,讓自己務必記得親自查看。

青州該確定的事,轉完一圈了,如今春耕開始,倒是可以繼續前行,這一回卻是徐州。

徐州之地,這可是好地方,土地肥沃,可為糧倉。

蕭寧之前都沒有來過徐州,這一回來,特意讓秋渠跟著一道來。

“公主殿下,徐州內的世族對我們意見挺大。”比起蕭寧對徐州隻聞其名,不見其中人,秋渠可是親自去過徐州的,打過交道,最是明了那裡頭的人對他們挺有意見。

“無妨。”蕭寧從來不是怕事的人,最怕的是無人挑事!

不對,這等想法並不妥當,當改之,當改之!

可是,蕭寧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她竟然連徐州的地界都進不得。

是的,蕭寧被陳兵阻於徐州界外。

當日蕭穎用計,以令徐州刺史樹倒猢猻散,最後徐州為大昌不費一兵一卒而得。

也正是如此,為了保證徐州的安定,當時前來接手徐州的蕭穎隻是安撫於徐州世族,考慮的也是,城池落入他們手中,往後要怎麼收拾人有的是機會。

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死了一個徐州刺史,倒是有彆的人取而代之,集結徐州兵馬,以守衛徐州境內。

彼時的蕭穎並無號令兵馬之權,其他將士雖知大昌一貫行事風格,斷不容國中有國。

然彼時的蕭諶亦另有思量,無非是考慮徐州一地掀不起風浪,隻要有一部分兵馬守衛徐州,其他人倒不如分而擊之。

故,並不欲於外有胡人進犯,內有曹根蠢蠢欲動之際,在徐州再興刀兵。

蕭寧巡視各州,是為落實民生之大事不假,何嘗不是為了讓大昌的政令,能夠傳達天下九州的每一地,更為各州做到令行禁止。

徐州內部的世族隨蕭寧名聲在外,且都位同親王了,越發多的人表露出不滿。

去歲的徐州是為豐收,然賦稅得之糧食竟然為負。居於徐州內的人急忙著此事送傳朝廷,正是希望有人出麵,解決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