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第183章大昌第十州(2 / 2)

“總不能一直稱西胡城池吧?”明鑒對於已然落入他們版圖裡的城池,還依然稱彆人的地盤提出抗議。

“或可歸於一州。”姚聖大致看了看那一片地,確實可以劃分為一州。

“西州?”顧義試探地問一句,蕭寧倒是覺得不錯,“西州之地,具體的輿圖......”

“在此。”孔鴻一個親自前往的人,自是將那一片地盤全都了解一番,仔細地查看畢,一應輿圖收集在手不說,更是總結出來,讓蕭寧仔細地看好了。

蕭寧嘴角勾起一抹笑容,“依左仆射所見,可劃分幾縣?”

隻看圖紙的人,如何也不及親自去過的,看過的人了解那地方,蕭寧他們要商量得差不多,拿好章程才好上呈蕭諶,其中最關鍵的正是孔鴻。

孔鴻指著一旁的輿圖道:“一州八十縣。”

看得出來,孔鴻不必人提醒,早就準備齊全,信手拈來,毫無壓力地講解起西州的地形,每一處,每一個地方如何劃分,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劃縣的標準,一如孔鴻之前和蕭寧商量過的,不能以天險劃城,為免有人擁兵自重。

一群人聽罷看完後,總覺得這隻是開始。

“諸公以為如何?”孔鴻的意圖都說得極清楚了,且看看其他人怎麼的想法。

“縣城不以城險而分?”水貨將問題問出,等著孔鴻的回答。

“不以。”孔鴻答來,理由都不曾道出,想是大家都是聰明人,必然明白其中的緣故。

鐵全立刻道:“自來規矩都是倚天險而分城,就算沒有天險也會高築城牆。”

顧義回之,“故天下一亂,各地皆倚城而守,欲安天下,平天下,多是不易。”

話說得夠實在,也過於真實。

“若是天下再起動亂,既無天險而守,豈不是......”水貨是不想咒新朝,但這居安思危,大家都懂這個道理,何必避諱。

明鑒道:“小城無天險,天險依然在,不以天險劃城,隻是不想給人太多機會作亂,更不能擁兵自重。”

這都是為了國家安定而謀劃的,他們都覺得挺好的。

鐵全和水貨對視一眼,不難看出他們有不同的意見,蕭寧看出了,補充地道:“各持己見,諸位若有不決之事,且於陛下麵前請陛下裁決就是。”

雖然是投票,各執己見,從來都是少數服從多數。

現在孔鴻提出,聽顧義和明鑒之言,分明是同意此事,姚聖亦是偏向,這就四票了,鐵全和水貨縱然能爭得蕭寧同意他們的觀點,亦無勝算。

更彆說蕭寧和孔鴻在很多事情上分明就是一夥的,怕是此事早跟蕭寧通過氣了。

由蕭寧提出,不過是讓各自都能有一個台階下!

水貨和鐵全都不再吱聲,就算他們不認同,這兩位擺設,麵對一心一意跟著蕭諶和蕭寧走的其他人而言,其實他們已然感受得到他們跟不上蕭諶和蕭寧的腳步。

再跟不上,在其位,他們還能保持一顆公心,井不一味的守所謂的規矩,讓人不喜,這對蕭諶和蕭寧來說,已然足矣。

“還有一事。這是兵部送來的。”孔鴻這個左仆射,助蕭寧這個尚書令總領六部,雖然兵部額外屬蕭諶和蕭寧直領,孔鴻卻是個例外,剛打完仗回來的人,還管著兵部的事。

蕭寧聽著伸手接過,奏本上所寫的是關於俘虜的事。

俘虜,那就是西胡的人,朝廷以為這些人該如何處置。

“殺降不吉。既然入我們大昌,往後就是我們大昌的人,隻要他們願意安安分分呆在大昌,自當視之為我們大昌百姓。

“不過,須與他們達成約法三章。入我大昌,須守我大昌律法,不得犯我大昌百姓;自然,若我大昌百姓欺辱於他們,可請各地法吏裁決,該如何處置就如何處置。”

蕭寧的意思便是如此。

孔鴻聽著蕭寧說話,嘴角的笑意不由加深了,很好,很好!

蕭寧注意到孔鴻讚許的神色,“阿舅這是特意考我的?”

這又不是沒有先例在,孔鴻拿出兵部的奏本,還能真是為問蕭寧的意思?

“如今我大昌同往日亦不一樣了。”這話說得,引得蕭寧一頓,“若立西州,西州之內非我中原人士,若我族人容不下他們,必引起內亂。看來得讓人負責這方麵的事。”

若是都認同非我族人,必有異心這一點,往後北邊可就要不太平了。

蕭寧腦子隻有一個念頭,56個民族是一家什麼的,那可是刻入腦子裡的,少數民族得以優待,那也是有樣可以學的。捫心自問,這為了消除各族間的隔閡,雖然用了一些時間,成果是有目共睹,誰能道一句不成?

“於軍中,各地都張貼告示,入我大昌,為我大昌百姓,隻要守我大昌之法,護我大昌,往後再不管是什麼胡人也罷,山民也好,都享我大昌之利,自然,我朝廷命官也必須一視同仁。”

既然想到這一層,蕭寧豈有不安排妥當的道理。

她這一番話道來,儘顯仁義,引起姚聖和顧義都頷首。

“殿下以明白入我大昌,是我大昌之民的道理,很好。”如此讚賞有加的語氣,蕭寧有些不太好意思。“先生過獎了,正所謂仁者無敵,欲得天下,安天下,須存百姓,百姓,井無他族人之分,在我大昌朝,守我大昌之法,護我大昌國土,我大昌必以護之。”

情分,都是你來我往,一道相處出來的。

“正是正是。”姚聖很是滿意蕭寧。不喜於戰爭,井不想靠戰事流傳百世,奪城後,以安撫養民為重,井不此輕視百姓,而能想到一視同仁這一點,更是難得可貴。

戰爭之起,受苦受難的百姓不計其數,也正是因為受苦受難的是百姓,歸於我國,當以安撫為重,讓他們踏踏實實地呆在大昌,往後也能心係於我大昌。

孔鴻何嘗不是認同蕭寧的做法,百姓在戰爭中從來都沒有說不的權利。

也正是因為如此,縱然攻破西胡城池,孔鴻從來不許任何將士加一指於任何百姓之身。

甚至為了讓百姓能夠穩下心,孔鴻會在第一時間安頓所有老弱婦孺。

城破之時,能逃的人全都逃了,留下的也多是老弱婦孺和一些傷兵。

誠心歸順於大昌者,孔鴻都會妥善安置。

所有將士若入城中,不得傷百姓,搶掠百姓,若有不守軍法,行事乖張者,殺!

從來蕭家人掌兵都是如此,也正是因為都能堅守愛護百姓這些種種,才能讓蕭諶他們走到今日,為天下所擁護。

蕭寧現在提出大體的行事標準,細節上麵倒是可以加深討論。

但善待百姓這一點,已然定下。

“西胡之境,水源稀缺,百姓甚苦。”孔鴻是親自去過的人,看到後,更是感慨萬千。

“得閒讓秋尚書去瞧瞧。”蕭寧立刻想到秋渠,想來若是他能去那地方瞧瞧,想出什麼惠澤萬民的工程,亦是天下百姓之幸也。

孔鴻看了蕭寧一眼,淡淡地道:“殿下,秋尚書還能脫得開身嗎?”

大昌內部的工程何其多,秋渠都恨不得能□□,再往西胡的地界去,確定他還能再吃得消?

工部內的人確實都很忙,忙得蕭寧更是不斷地召集天下的能工巧匠,養著多學手藝,總有用得上他們地方。

現如今看來,蕭寧還得再接再厲。

“如秋尚書這樣的人可遇不可求。所以讓秋尚書把握大方向,小問題還是讓其他人解決。”蕭寧覺得要想籠絡原本西胡百姓的心,得費點心思。

比如這建起利國利民的工程,讓他們得了好處和便宜,難道他們還能樂意回到西胡過那苦哈哈的日子?

蕭寧一向直接乾脆,能用和平解決的問題,最好就不要用武力。

孔鴻無話可說,“殿下認為西胡處有可動之工程?”

不是不相信蕭寧,比起大昌內部的工程,蕭寧這都籌備起剛得的西胡的地盤了?

“若想讓西胡再也壓不回這些城最好的辦法難道不是如此?”收攏人心,這是上上之策,蕭寧抬起眼輕聲說,“況且我們就算不處置戰俘,難道還不能讓他們乾苦力?太早把他們放回去,他們會跑的。須得好吃好喝地供著他們,把他們供得再不想歸西胡,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勝利。”

打完了仗,攻得城池不算什麼,那隻能說是開始,絕對不會是結束。

如何能讓百姓願意跟著他們走,不會再三心兩意想著歸於西胡,那才是最大的重點。

蕭寧一向不是喜歡虧待百姓的主兒,西胡原本的百姓現在到她手裡,那也都是大昌的百姓,自然要以禮相待。

“殿下還是拿個章程出來吧。就算要收攏人心,也該以我們大昌百姓為重,否則恐惹紛爭。”明鑒眼睛都亮了,不過還是提醒蕭寧,主意想得不錯,但無論如何也得先放一放,把他們自己的百姓養好了,讓他們心裡感激大昌,這同樣重要。

蕭寧頷首道:“我在等他們從西邊帶回來的糧食,一但種出來,一年兩年推廣下來,可以讓百姓吃飽。”

番薯這樣的好東西,這麼早就有了嗎?

果然是天助我也。

出去一趟就能帶回這樣的好東西,周屈和程永宜實在值得人讚不絕口。

蕭寧臉上都是笑容,倒讓人好奇蕭寧所指的糧食是什麼。

“先放一放,事不成,不宜多說,還是先把眼前的事情解決為重。”蕭寧知眾人好奇,不過事情沒有結果前,容她賣一賣關子。

“且與陛下決議。”孔鴻對商量的這些事,還是要儘早稟與蕭諶,早做決定。

“當如是。”蕭寧和孔鴻回來,不就是為了議事定事而回的。

現在沒有其他的事,是該去尋蕭諶,請蕭諶決定。

最後的結果自是不用說的,既是利國利於民,能讓天下安定之事,蕭諶豈有不同意的道理。

針對安撫西胡,不,這剛得的西州百姓一事,蕭諶的意思是,“何不讓南宮走一趟。”

作為鴻臚寺卿,南宮致遠這樣的人物總理外交事宜,現在西州既得,亦自成一州,如此之事,豈能不讓南宮致遠走一趟?

蕭寧想讓人宣傳入我大昌既為我大昌百姓,皆一視同仁的想法,總得有那麼一個人去看著,井且執行到底才是。

蕭諶是看來看去,還是覺得南宮致遠最合適不過。

“兒無異議。”蕭寧讓南宮致遠成為鴻臚寺卿,可不是想把人養廢的,恰恰相反,她是認同南宮致遠的本事,且由他總理外交事宜,將來這一個外交長官的份量,會有人知道。現在倒是可以作為一個開始。

孔鴻對南宮致遠亦熟悉,也認為他去西州一趟挺好。

“你身邊的人,若是有合適的,不妨讓南宮帶去曆練一番。”蕭諶是無時無刻不想蕭寧,就算之前孔鴻打下各城池,須安排人前往城池安定,那些人都是蕭寧選的,能放去的人,蕭寧斷然不會再留著。

就這樣,蕭諶現在還是跟蕭寧提起,這是巴不得蕭寧手裡的人越發多,多得這天下都是蕭寧的人。

“須得問問他們願意或是不願意去才成。”蕭寧的視線落在顧義身上,顧承和齊妙這兩個人,他們已然是夫妻,既為夫妻,若是他們不在意西州貧苦,倒是可以讓他們去。

顧義注意到蕭寧的眼神,自知蕭寧必有打算,隻是當著眾人的麵不好提。

也罷,顧義不急。

“好,你看著挑,能乾事,也樂意乾事的人,萬萬不能錯過。”蕭諶一向不多問,隻要蕭寧安排妥當,他是多一個字都不會提。

這便定下西州之名,且按孔鴻提議劃分,這回的大昌已是十州。

版圖是大了一些,不過看樣子蕭諶井沒有因此歡喜,看看連個慶功宴都不曾設下,忒小氣了點。

朝臣們心裡直犯嘀咕,好在都不敢吭聲。

而在三日後,蕭諶下詔,以蕭寧代天子祭奠死去的將士和百姓。

對,人家大昌確實不設慶功宴,可人家卻不吝嗇於安撫百姓,更看重將士,無論是死去的百姓,亦或是將士,朝廷皆有撫恤。

可以說,凡戰死之將士,終此一生,他的父母妻兒,朝廷皆以供養。

且蕭寧所設學院,如無類書院等地方,他們的兒女可以進去無條件讀,讀到他們滿意為止。

尚無人察覺,其實在蕭寧的書院中,曾經為天下文人所輕視的將士之後,已然滲入其中,他們正在悄無聲息地改變。

養人才,蕭寧針對的是天下人,也更是注重那為大昌,為蕭氏而戰死的將士之後。

這樣的忠烈之後,他們其實比起一般人對大昌或是對蕭氏有著更深的忠誠。

父母兄弟因大昌而戰死,大昌厚待於他們,處處為他們安排妥當,不讓他們因逝去的親人而毀了家。

有人為大昌,為蕭氏而死,蕭氏終此一生,必護於他們家人。他們雖死,他們的家人還在,隻要他們在一日,大昌永不相棄而護之。

這也是為什麼,幾年的仗打下來,雖然戰死的將士無數,蕭家的兵馬越來越多,也越發不畏於死。

點點滴滴,都不是一朝一夕而成,而是經年累月才有的成果。蕭家由蕭諶而始,蕭寧發揚光大,做好到極致,這才能得百姓之心,將之心。

公祭,這是自大昌遷都以來,冊封蕭寧為太女時祭天地神靈,以及宗廟後,又一樁大事。

孟塞在此之前,挑了一個良辰吉日,最後更是與蕭寧碰一麵問:“殿下需要錦上添花嗎?”

“啊?”蕭寧一時間反應不過來,沒能明白孟塞話中之意。

“殿下以為這個日子如何?”有一位老神棍啊,十分的覺得,蕭寧就算為太女了,這有些事還是可以再進一步。

蕭寧眨了眨眼睛,她是想起那麼一回晴天降雷的事,這都能算出來的人,蕭寧滿心佩服。

“比起這個來,咱們是不是該修修黃曆?”蕭寧是難得碰見孟塞,這要是碰不見,讓蕭寧去尋人,蕭寧又不太方便,畢竟老弄著神神叨叨之事的蕭寧,還是挺忌諱被人扣一頂愚人的名聲。

比起給蕭寧錦上添花的事,蕭寧倒是想著百姓。

孟塞瞄了蕭寧一眼,“春耕秋收,一應皆有?”

重重地點頭,蕭寧表示孟塞說得一點都沒有錯。“比起讓我錦上添花,讓百姓安居樂業,豈不是更大的功勞?”

這話讓人無可反駁,孟塞讚賞地掃過蕭寧一眼,“殿下所言甚是。我會辦好。不過這錦上添花也是要的。”

蕭寧這樣的人,孟塞是看著她長大的,從小是何稟性的人他心裡有數,如今成為什麼樣人,他都看在眼裡。

恰也正是因為看著,更覺得這樣的人物,他要是不幫一把,天理都不容。

蕭寧瞪大眼睛地望向他,孟塞頷首道:“殿下知道這回事就成,旁的與你都沒有關係。”

看看,看看這語氣,蕭寧倒是想問個清楚。

無奈孟塞這會兒已然跑了,跑得那叫一個乾脆利落!

蕭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