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1 / 2)

身世這樣複雜,確實是吳元澤之前沒想到的,他所有的猜測,都是來自於自己遇襲那日得來的那塊木牌。卻不想,這樣狗血之事,還能輪到自己身上,真是讓人無語的很。

享受了快要十年的平靜生活,隻怕是要被打破了吧!

吳元澤想著之前自己立下的那些宏願,隻覺得可笑的很,他還是彆在糾葛這些爛事兒了,尤其是英蓮,讓師娘好生地找個敦厚之人,嫁了吧,反正跟著自己,是不可能平靜度日的,自己一個人受苦擔心,總好過兩個人擔驚受怕吧。

肅親王自己信任了四皇子,將自己姐弟兩個托付給他,可是瞧著如今的情勢,隻怕他還顧不上自己這一頭了,又有了另一波人要置自己於死地,尤其還是當初害死了父母之人,吳元澤就更不想將甄家牽扯進來了。

這樣的事兒,可不是甄家這樣的鄉紳之家能攙和的起的,弄不好,丟家喪命也不過是貴人們一句話的事兒罷了。

這樣一想,自己與英蓮,也隻好是有緣無份了,好在她對於自己也不過是當兄長一般地敬著,自己一廂情願罷了。

這樣也好,這樣也好。

吳元澤縮在黑暗裡,思考了半晌兒自己的將來,卻也是沒有多少的頭緒,隻能走一步看一步罷了。

不過,想著自己知道的那些事情,皇帝在朝中的日子不好過,這是肯定的,至於日後等著老皇帝過世了,他會如何做,這才是讓人關注的。

吳元澤定好了日後的章程,好在他過不了多久,就去參加秋闈了,等中舉之後,便舉家遷入京城吧,這樣一來,正好兒地就將甄家摘了出來。

先生與師母年紀大了,對於英蓮的將來,自己自然是要安排好的,總不能自己走了,再讓彆人欺負了她,那實在是糟糕的很。

想好了方方麵麵之後,吳元澤便也不糾結自己的身世了,即便出身顯貴又如何呢?自己又不是原主,也不過是占了人家身子的孤魂野鬼罷了。

再如何地糾結往事也不會讓死複活,若是秦可卿還活著,那麼說不得自己上京之後還會探望一二,若是她已經死了,那就更好了。自己就是個涼薄之人,自掃門前雪便好,可不指望去搭救彆人,哪怕是親姐姐呢。

當然了,嘴上說的這樣狠,可是吳元澤還是想著,若是秦可卿還活著,那也好。這個世上,總歸還有血脈親人在,不是自己孤零零的一個人,即便她的處境不堪!

第二日一大早,吳元澤便又開始了往日的生活,若不是他的神色倦怠,整個人更加地沉穩了,吳氏夫婦還隻當是自己做了一場夢一般。

即便是如此,他們也極為地不讚成吳元澤對於甄府的那些安排,即便甄家的那位小姑娘是個可人疼的,可是這樣分散主子身邊兒的護衛,殊為不智。

可是吳元澤這次卻是鐵了心,對於吳氏夫婦的反對,並不應答,隻是強硬地吩咐了他們遵從即可。

吳氏夫婦聽了,少不得去安排一二。隻是心中卻是沒有多少真心的,對著甄家,也是存了一些怨氣的。

雖然甄家對於自家主子,實在算是有大恩的。甄士隱這些年的教導之恩,維護之情,吳家夫婦雖然感動,可也沒有吳元澤那般地感同身受。

這事兒了解了之後,吳元澤便去溫習功課了,他現在要抓緊時間,若是八月的秋闈過不了,那還要在江南滯留一年,這實在不是他所願。

這樣想著,吳元澤更加地刻苦了。這之後,再去甄家,他便有各式地借口,賴在甄府吃吃喝喝。

瞧著他憊懶的模樣,士隱雖然嘴上嫌棄不已,可是心下卻是歡喜的很,就更遑論封氏了。

就是英蓮,隻要聽著哥哥留在府裡用飯,便會親自下廚,替前院兒添一道兩道的菜。

吳元澤吃了這許久,哪裡能不知道是出自誰之手呢。這盤菜,便成了師徒倆之間的官司,每次都是爭鋒相對的。

士隱固然可以仗著自己的輩分,可是元澤偏偏地是個手快的,那菜也不過是以小碟子罷了,手快的吳元澤幾筷子就揀到了自己碗裡。

對於士隱橫眉瞪眼之態,吳元澤隻當自己沒瞧見便是了。他誠心地耍賴,士隱也拿他沒轍,隻得放下師父的架子,自己去爭搶。

對於父親與兄長對自己手藝的賞識,英蓮自然高興,便越發地賣力了,日日地去廚房裡,為他們煮菜。

後來,還是封氏怕女兒的手弄粗了,才不允許她每日下廚,兩人商議一番之後,便定下了三日下廚一回的規矩。

吳元澤自然是有法子能知道的,之前他就能曉得,更何況如今自己有人在英蓮的身邊兒,更加地便利了。他蹭飯的日子也變成了三日一次,士隱夫婦自然是心知肚明的,可是也無可奈何。他二人又是豁達之人,便放任不管了。

士隱是知道吳元澤秋闈之後要進京之事了,吳元澤的借口非常地拙劣,可是士隱並沒有多問,便同意了,讓吳元澤長舒了一口氣。

士隱這樣,自然是猜測吳元澤是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回京自然是認祖歸宗了,那是皇室之人,自然與甄府的距離越發地差距大了,他還真不敢將英蓮托付給吳元澤了。

是以,除了對吳元澤更加賣力地教導之外,士隱對於元澤,再沒有了其他的要求了。

吳元澤自己似乎也是知道士隱的高要求的,除了一絲不苟地完成先生布置下來的各項課業之外,他也是對自己的要求更高了,額外地完成些自己該完成的。

除此之外,便是在江南開始找尋自己外祖家殘存下來的遺跡。雖然吳氏夫婦說了,上皇找了借口,將吳氏族人殺的殺,流放的流放,可是自己似乎還有一個年幼的小舅舅在彆人的照顧下,活了下來,可是如今流落在何方,卻是不知道了。

雖然說是年幼,可是依著他的年齡,如今算下來,卻也是二十左右了,如今的社會,卻是能獨擋一麵的大人了。

吳元澤打發了人私下查訪,總會有些蛛絲馬跡的,吳家之前也不是那些沒名沒分的人家,即便是如今的白家,當初也不敢在吳家麵前齜牙,可想而知,吳家之前在江南的名聲地位。

吳家倒台之後,白家順勢崛起,好幾代人的努力,到了如今才總算是顯出了成效。

白家的家規卻是從不攙和皇家事,若是有女子入選宮廷,那麼白家闔族,不管是多大的官職,都要卸職回鄉。

這樣的謹慎,自然是好處多多,白家從前朝起,到現在屹立不倒,就能看出來其中的妙處了。

再者,白家結親,從不看對方的家世,曆代主母的選擇,要求的是品行。

是以,白夫人想要為兒子白坤誠求娶英蓮的事兒其實也並不多稀奇。就是白夫人自己,娘家也不是高門大戶,不過是中等人家罷了。

白家長子的性子有些仁懦,老太爺不放心,查訪之後,便為長子定下了這個性子潑辣的白夫人。果然,白夫人很是厲害,將白家內外打理的妥妥帖帖,就是與丈夫的關係,也處的極好,即便是有幾個小妾通房的,也不過是擺設罷了,白家的兩子三女,都是白夫人所出。

她自己性子潑辣爽利,到了兒子身上,卻不是這樣想了,主要是因為白坤誠主意太正,要是再找個能乾爭強的兒媳,那麼兩口子勢必不睦。

英蓮的性子頗為柔順,可也不顯得怯懦,正好兒地應了那句話,以柔克剛。白夫人自打見了英蓮幾次之後,便喜歡上了這個玲瓏剔透的姑娘。

士隱夫婦對於女兒的教導,自然是極為儘心的,就算是有些不足,那也是瑕不掩瑜。白家書香大家,自然不會要求兒媳婦兒是睜眼瞎,英蓮飽讀詩書,做的一手的好詩,更是讓眾人喜歡了。

封氏之前也曾經想過與白家結親,可是白家的門第太高了,英蓮出身小戶,隻怕高攀不起。再者,這門戶之見並不是誰家獨有的,他們雖然想將女兒嫁的好,可也不想著女兒去彆人家受苦受累,還是小門小戶的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