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好則坐在講台上認認真真地寫著學習小英雄米多多的心得體會,這還是她到了這個年代後,第一次動筆寫文章。
她前世就是有名的筆杆子,初入仕途的時候就是靠一支生花妙筆才入了領導的眼,對這一套和公文寫作沒什麼特彆大區彆的套路自然是駕輕就熟。
但是畢竟這個年代和她那時候相差太久,許多時興的口號語言都迥然不同,所以這段時間她一有時間就紮進生產隊的辦公室,把這一兩年的重要報紙都給仔細研究了一遍,一是研究方針政策走向,二是研究這個年代實行的表達方式。
生產隊的乾部文化水平都不高,她這個“高材生”願意去辦公室轉悠,他們也樂得把檔案資料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交給她整理,反正她是根正苗紅的老革命後代,人人都信得過她,借著這個機會她倒是了解了不少生產隊的基本情況。
這一篇心得體會是她第一次試水,落筆的速度很慢,每一個字都細細斟酌,生怕遣詞造句有什麼逾矩的地方。
寫好了自己的文章,又把學校裡選上來的兩篇學生習作認認真真地看了一遍,現在的教學質量不高,小學五六年級的作文水平和前世小學一二年級的水平差不多,甚至還多有不如,不但錯彆字連連,而且前後毫無邏輯關聯,詞語更是貧乏,讓人不堪卒讀。
她隻得從矮個子裡選高個兒,挑了劉天天和另一個六年級的小男孩兒。
劉天天不是那種聰明有天賦的孩子,還有些偷奸耍滑的小聰明,學習態度算不上很端正,底子又差,但是劉好好把三個弟妹的學習抓得很緊,幾乎和他們在一起的每一分鐘,都在用各種方式往他們的腦子裡灌輸知識,彆的暫時還看不出什麼效果,他們的詞彙量卻有了很大的突破,至少遠超同齡人了。
就連小學一年級的劉向上都會在作文裡用拚音合適地使用三五個成語了,更不用說已經上五年級的劉天天了,這篇作文從結構到遣詞造句,以及最後的錯字修改,全程都在她精心的輔導之下,寫得比那個六年級的孩子還要更好。
她要訓練的不止是他們的學習能力,還要提高他們的自信心,無論這次劉天天會不會獲獎,能夠被推薦上去,已經讓這個孩子高興了幾天。
至於那個小男孩兒,她看著作業紙上工工整整的“陳俊華”三個大字,腦海中浮現出那個衣著整潔,但有些內向陰鬱的男孩子形象,這是唐明亮班上的學生,成績一向很好,隻是在學校人緣很差,因為太過瘦弱,明明是個六年級的孩子,還常常會被一二年級的孩子欺負。
陳俊華家在生產隊裡沒有什麼地位,他的爺爺是大地主陳瞎子,陳瞎子雖然是大地主,但是他是外來戶,聽說他在軍閥的部隊裡乾過,後來發了一筆不義之財,就逃到了大目村,當年在大目村買了不少土地,又娶了個如花似玉的年輕姑娘當老婆,還生了孩子,在村子裡過得很是滋潤,當時大目村裡的有一半的劉家人都是他們家的佃戶。
chapter();</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