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了解(2 / 2)

“是啊,這一點我們也知道,大家都在儘力,隻不過農村的孩子連學都上不起,能拿出買課本的錢都很不容易了,何況是買課外書,而且就算他們想買也沒地方買去啊。彆說是鄉鎮了,就連縣城都沒有書店,買一本書得跋山涉水地到城市裡買,進城一趟不容易,很多孩子長那麼大了,都沒有去過省城,更彆說是去書店了。”

“所以你才辦了農家書屋,就是想讓你們那兒的孩子讀到書,了解到外麵的世界,”楊平慈愛地看著她笑,“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好好,我最欣賞的就是你這一點。”

劉好好的笑容很勉強,“農家書屋隻是一個嘗試,這件事也是剛剛開始做,我現在又一直在京城,具體的操作都是由咱們小學的校長和老師,具體效果怎麼樣,短期內還不好說。說實在,這件事雖然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我不認為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手段。”

“農家書屋?”曹峰很感興趣地追問,得到劉好好的簡單解釋後,更覺得好奇了,“我覺得這個主意挺好的啊,如果能在每一個鄉鎮村落推行,能夠大大地節約教育成本啊。”

“每個鄉鎮村落的情況都不一樣,如果強行推行,就會淪為擺設,甚至是政績工程,彆說在現階段是件勞民傷財的事情,就算放在幾十年後,也未必能有什麼好效果。”她批判起前世的自己也是毫不留情,“解決問題的關鍵還是在人。”

“怎麼說?”

“我在我們大目小學搞這個農家書屋,一來是平時在教學中引導孩子們讀書,讓他們對書裡的世界感興趣,培養他們的興趣,二來是有兩位負責任的好幫手,也是大目小學的校長和老師,他們真心地愛孩子,願意提升自己的素質,和孩子們一起學習,願意花時間和精力把這件有意義的事情做好,這兩者缺了其一,這個書屋都不可能辦下去……”

“你還漏了一點,其三是有你這麼一個負責任的好老師,就算不再教他們了,還時時刻刻關注著他們,為他們采購書籍,督促我們這些老骨頭寫書,如果沒有你,這個農家書屋也不可能存在。”蘇弘毅笑眯眯地補充道。

劉好好想了想,毫不謙虛地點了點頭,“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在這件事裡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人。每個地方的狀況都不一樣,不可能要求所有地方的老師都能有這樣的素質和愛心,所以就短期而言,農家書屋的經驗不可複製。”

“那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曹峰有些失望,現在的人都有強烈的家國情懷,都想為國家做一些貢獻,沒有聽劉好好提起那些農村的情況還好,既然聽說了這麼大的城鄉差彆,卻又找不到縮小的辦法,是一件很讓人沮喪的事情,他相信這個聰明的小姑娘一定能想出辦法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