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九章 山路(2 / 2)

他們有的是土生土長的京城人,有的來自工業小城,還有一些南方人也是出自魚米之鄉,多是平原、丘陵地區出來的,南省於他們而言,地理風貌也十分特殊。

“南省的風土地貌很不適合發展農業,所以在農業社會,南省人的日子一直都過得很苦,因為在家種地養活不了一家人,南省人隻能出去闖,長福縣有現在的發展也是生活所迫。青山縣原本是我們h市各方麵發展得比較好的一個縣,因為靠山吃山,他們有田地有山林,山貨能收不少,村民們雖然算不上太富裕,但勤勞一些,總是能填飽一家人的肚子,所以他們的心態也相對安逸一些。”一路上劉好好都在給他們介紹南省的相關情況,講了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心態太過安逸,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失去了上進心和孤注一擲的勇氣,到了商業社會,他們就失去了競爭力。青山縣的老百姓安於現狀,乾部們也懶得做出什麼改變,結果青山縣的經濟總量在全市的排名逐漸下落,從第一到墊底,其實也沒有幾年時間。現在外麵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來水和電力已經覆蓋到長福縣的每一個村子,而青山縣還和前幾年一樣,每晚燒著煤油燈,老百姓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麵朝黃土背朝天地乾活,有不少山裡的孩子連電燈是什麼都沒見過。”

“這還真是此一時彼一時。”趙企搖搖頭,“但是青山縣的山路這麼多,不像長福縣有那麼長的海岸線,還有一個不錯的港口,他們這裡發展工商業的確不容易。”

“趙老師,您說的對,青山縣走工業化的道路走不通,農業才是他們的根本。”劉好好讚同道。

“如果當初你沒被分到長福縣去,而是去了青山縣,你還有辦法讓這裡也變得像長福縣那樣亮眼嗎?”謝亮有些好奇。

“做不到,”劉好好誠實地搖搖頭,“長福縣的成功完全是天時、地利、人和共同促使的,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如果沒有上麵的政策,沒有長福縣沿海的便利,沒有蘇華年和許多長福華僑的支持,長福縣不會有今天。我被分到長福縣,算是我運氣好。”

“因地製宜,長福縣的一些經驗值得推廣,但是成功是不可能複製的。”趙企點點頭,長福縣的崛起可以說是一個奇跡,少了任何一點都無法成就今天的輝煌。

劉好好帶著他們直接去了市水利局同誌們勘測出來比較適合建水電站的地址,青山縣的副縣長已經等在那兒的,見到他們又是一陣熱情洋溢的歡迎寒暄,但這股熱情勁兒,總讓人覺得怪怪的,似乎真誠的意味並不濃。

劉好好沒理會那麼多,直接讓市水利局的同誌給他們介紹情況。

趙企雖然一把年紀了,但在山裡上上下下走了幾趟,還過了木橋到對岸觀察了一番,結合手裡的圖紙,微微搖了搖頭。,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