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人心可取(1 / 2)

“昔王莽之亂,典籍殘落,光武中興,采求闕文,補綴漏逸,至遷還洛陽,經牒秘書載之二千餘兩,當時以為盛況。至今以來,典籍之數,已參倍於前,而多有雜亂,久未規整...

夏日炎陽熾烈,卻並未嚇退熱情的人群。

太學門前廣場,被太陽曬得發燙。

上百儒服玄冠的士子,以及看熱鬨的雒陽居民,圍著掛縑帛昭告的華表,將太學前街道堵得水泄不通。

站在前排的士子,正自告奮勇為眾人宣讀布告。

“今詔選天下學通行修,經中者以為博士,書法工整,誌節清白,心細堅毅者入為諸生,講習之餘,共參舊籍,查補缺漏,更錄整理...博士歲奉六百石,布百匹,諸生歲奉一百石,布三十匹...”

這份布告,竟是太學公開招聘博士和諸生的文書!

太學博士、學生,向來或地方推舉,或是高官子弟,何曾許天下人隨意報名?

竟如尋常庠學——哦,還不同,還要通過策試。

但不過是策試而已。

自負才學的儒生並不在少數。

“果然按照告示所寫,通過策試,便能入太學?”有人難以置信。

“不知這策試難不難?參補整理辟雍、蘭台典籍,莫非隻要入選,就能看到這兩殿珍藏經典?”有人躍躍欲試。

“隻要成為諸生,竟就百石有歲奉?”有人歡欣鼓舞。

“諸君,天子衝齡繼位,先免賦稅,知憫天下,再興太學,修典籍,知文教之重,仁愛百姓,再興教化,此聖君之相也!”儒生之中一人熱烈道。

“正是。”“不錯。”眾人紛紛讚同。

“聽聞,天子如今外著袞服視事,內著孝服守喪,不近女樂,心喪受孝,如此高行堪比虞舜。”這是知道內幕的士人。

“不錯,聽說先帝本不喜天子,更喜渤海王。”/“對,我也聽說過。”/“小兒子嘛。”這是被董太後輿論影響,熱愛小道消息的普通雒陽居民。

“天子是厚道人啊。”有人感歎。

“正是,正是。”眾人點頭。

“聽說為守孝,這三年,連皇後都不娶了。”又有人道。

“哇——”這是看熱鬨的路人。

作為路人甲,聽到堂堂天子,為父守孝,竟連老婆都不娶,頓時露出毫不做作的驚歎表情。

“天子聖明!”一人高呼。

“天子聖明——”一些人相和。

“天子聖明——”更多人被激情影響,歡欣鼓舞。

“聰睿聖明,無過天子啊——”一個老儒生在人群之中,眼淚花花,仰天長歎。

太學門內,高闕巍峨,峨冠博帶的儒者們搖著折扇,坐於閣中,俯望門前勝景。

“民心可用,民心所歸啊。”說話之人,正是新入太學為博士的老大夫蔡邕。

雖則何進將之征辟入朝,許以尚書、侍郎之位,但其一聽說太學要整理辟雍和蘭台之中所存典籍,立即拋棄何進,改投太學懷抱。

其人被眾人激情感染,見手中折扇“啪”一聲合攏,抬手揮起,如同指揮了一首交響樂。

年輕的太傅掩唇輕咳,長睫低垂,袖邊朱紅,稱著膚色似更白一層,宛若傅粉。

同為辟雍典籍勾來的邊讓,手中扇子搖得飛起,心中嘩啦啦流淌好多豔詞麗句,恨不得麵前擺了紙筆,讓他縱情揮毫。

太傅沒注意他,隻探眸望向身旁的太學祭酒鄭玄。

鄭玄頷首,一手撚了撚長須,一手折扇輕搖。

隻有他二人知道,這是安排好的。

起哄的人是鄭玄的學生,主意...是荀柔捏著鼻子出的。

他要在幾個月間,給劉辯搞出點名聲來。

儒生,本就是最容易煽動、最喜歡發言的群體。

投桃報李,一條看似通天之道,已足以讓其之熱血沸騰。

不過鄭老先生,深諳控製輿論之道,他一提話頭,對方就悠然心會,還將場麵搞到如此地步,不得不說,挺讓他大跌眼鏡的。

畢竟一開始,請這位老先生做太學祭酒,他並不願意。

撇開多年的學術爭論,就其人為迎合朝廷和風氣,在六經注解中,夾雜讖緯,讓荀柔對他初始印象不太好。

從原始自然崇拜,到神靈崇拜,再到唯物主義萌芽,拒絕宿命論,拒絕消極世界觀,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是先進思想。

作為一代學者巔峰,鄭玄應該清楚這個道理。

然而接觸過後,他竟發現,再沒有人比鄭玄更適合作如今的太學祭酒:包容、隨和、專注學術,以及變通。

“日後,太學便托付給鄭公了。”低頭,長揖一禮,廣袖垂落席間,“還請鄭公多加費心。”

“太傅放心,亦請陛下放心。”比起廟堂之上誇張表演,此時鄭玄的對揖,姿勢更為莊重真誠。

熱鬨也看了,鄭祭酒學生的控場能力也見識了,荀柔起身,準備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