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完這本書的基本情況和作者概況,那麼下麵,我就來為你詳細講述書中的內容。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三個重點內容:第一個重點,是複雜網絡的起源,人們對複雜網絡的認識從隨機網絡過渡到無尺度網絡模型。鏈接無處不在,無序和有序共存;第二個重點,是複雜網絡的共有特點:包括先發優勢、適者生存、健壯性與脆弱性並存,樞紐節點和層級結構在各種網絡中廣泛地存在;第三個重點,是我們站在今天的角度怎麼看待複雜網絡的發展變化,和它永恒不變的內核。為什麼說複雜網絡是樹根,大數據是樹乾,人工智能是樹葉?
第一部分
在過去,人們認為網絡都是隨機形成的,把這些網絡都叫作隨機網絡。比方說一場酒會有100個人,他們一開始互不相識,是孤立的100個節點,但是當酒會結束的時候,這100人已經形成了一個複雜網絡。每個人都會認識幾個人,但是從進門到出門,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會認識誰,會認識幾個人,所有節點之間的鏈接都是不確定的。這就是一個隨機網絡的形成過程。作者指出,這種隨機網絡的形成速度可以非常快,門檻也非常低。在這個例子裡,隻要每個人認識至少一個人,不出半個小時,這100個人就能全部鏈接起來。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認識不止一個人,所以我們之間的鏈接就更加緊密了。由此產生了一個非常著名的理論,叫作六度分隔。你和這世界上任何一個人之間,最多通過6個人就能搭上關係。即便你想認識美國總統也是如此。用隨機網絡來解釋,如果每個人認識100個人,那麼通過6個中間人,我能搭上關係的人理論上有多少呢?1萬億人,是地球人口的140倍。這就是隨機網絡的力量。可以說,鏈接無處不在。你從任何一個網頁出發,平均隻需要19次點擊,就能跳轉到另外任何一個網頁。自然界裡也是一樣,在食物鏈網絡中,任何兩個物種之間的平均間隔隻有2個物種。因此六度分隔和類似的現象,在生活中確實非常常見。
在隨機網絡的基礎上,作者進一步提出了“樞紐節點”這一概念和無尺度網絡模型。什麼是樞紐節點?就是在一個網絡中比其他節點擁有更多鏈接的節點,在人類社會中,樞紐節點就是那些社交麵非常廣、朋友非常多的人。
現實生活中的網絡不是像隨機網絡那樣均勻分布的:比如一場酒會下來,有的人新認識了百八十人,有的人隻認識了兩三個人。再比如有些善於交際的人,微信好友有幾千人,有些爺爺奶奶的微信好友隻有家裡的幾口人。一個網絡的結構,主要是樞紐節點在支配和起作用。我們人類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