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 章 玄真(1 / 2)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悶熱的五月,正值芒種,田間家家戶戶忙著插秧,收早麥種晚稻,忙得不可開交。

頑童們同樣閒不下來。

不是在池塘邊捉蛙,便是在樹林子裡打鳥,就連眠了一冬的蟄蟲都被他們從洞穴中搗了出來,主打的就是一個都逃不掉。

謝拾坐在村口的大青石上,懷裡是滿滿一兜熟透了的梅子,一群小孩圍著他裡三圈外三圈。他有條不紊地拋擲著手中的三枚銅幣,惹來小夥伴們驚歎又期待的目光。

“擔心偷藏糕餅被爹娘發現是吧?”熟練地解完卦,謝拾拍了拍眼前這小胖子的肩膀,先是寬慰一句,語氣又逐漸變得高深莫測,“放心,從卦象上來看不會的。不過,你藏幾天了?現在還能吃?”

小胖子前腳還喜笑顏開,後腳就陷入呆滯:“是哦,我的糕餅它還沒壞嗎?”

一刻也坐不住的小胖子連招呼也來不及打,將懷裡的梅子往謝拾手中一塞,便頭也不回地朝自家所在的方向狂奔而去。

“輪到我了輪到我了!”立刻就有小夥伴補上他讓出的空位,迫不及待地站到謝拾麵前,先將捧在手裡的梅子遞給了謝拾——這是事先說好的卜費,絕不白嫖。

收到小夥伴上貢的卜費,謝拾懷中的一兜梅子又壯大了一小圈。他咽了咽口水,在大青石上正襟危坐,擺出一副專業姿勢,還不忘先頭頭是道地解釋一遍占卜規則。

“……你要問什麼?先說好,隻有七成準。無論準不準,卜費一概不退哦。”

謝拾可沒撒謊。就連孔子都是“百占而七十當”,那不就是隻有七成準確度嗎?

麵前虎頭虎腦的小孩連連點頭表示聽明白了,卻憋了半天也沒說出想占卜的問題。

“哦哦哦,柱子害羞了。我知道他想問什麼!”見狀,周圍的小夥伴忍不住開始起哄。亦有人不耐:“不算就讓我先來?”

被這些人一激,虎頭虎腦的柱子終於一咬牙一閉眼,哼哼唧唧道:“……我想知道阿芳是更喜歡我還是隔壁的二狗,為啥不要我送的青蛙,還說再也不同我玩了?”

“?”謝拾緩緩打出一個問號。

這個問題不用占卜他都明白,哪個女孩子會收下青蛙這種奇奇怪怪的禮物啊?擁有兩個姐姐的謝拾可以擔保答案是否定的。

至於阿芳更喜歡柱子還是二狗?這個問題超綱了……五歲的小朋友深沉地歎了一口氣,想不到小小年紀竟會直麵情感問題。

他相當儘職敬業地拋出銅錢,連拋六次後,認認真真翻開書找到對應的卦象。

——哦哦,凶卦!定然是碰上了那三成不準的情況,不可信不可信!!

懷著“吉兆則靈,凶兆則不靈”的樸素思想,謝拾合上書,一本正經忽悠道:“事無定論,想有好的結果,你得從此改變。就從送禮開始,以後彆再送青蛙了。”

末了,他語重心長地叮囑一句。

……這算是一記小小的助攻罷。阿芳目前更喜歡誰他不清楚,但小夥伴要是繼續送青蛙,倒是有望登上被阿芳討厭的榜首。

“好了,下一個。”

得了指點的柱子恍然大悟,高高興興地走了。新的小夥伴捧著一把梅子閃亮登場。

……

謝拾帶著滿滿一大兜梅子回了家。

而這已經不是第一回。

這段時間,兩個姐姐儘管已經習慣小堂弟每天晚飯前回家時總裝著一兜梅子,可一日比一日多的數目著實令她們吃驚。

直到今日,謝梅終於忍不住了,問道:“……村裡攏共才幾棵梅子樹,拾哥兒你該不會是把梅子都摘光了吧?”

從頭到腳乾淨整潔、完全不像是爬過樹的謝拾無辜地搖搖頭:“不是我摘的,我已經是成熟的大孩子了,才不會亂爬樹。”

“那就是攛掇彆家小孩摘的。”

謝梅斷言道,開始腦補被家長們找上門的場景,心中直呼離譜——小堂弟這是進化了呀。以前帶著一群小孩拔公雞毛好歹是親身上陣,被抓住了都抵賴不掉,如今卻隻動動嘴皮就“坐享其成”了。

謝拾大呼冤枉。

“大姐你怎麼能憑空汙人清白?”

明明是小夥伴們自願上交的卜費,公平交易,童叟無欺,怎麼能是他攛掇的呢?

這是他憑自己的努力賺到的!

又能賺梅子,又能在實踐中增進對《周易》的理解,誰見了不得誇他一聲聰明?

偏偏大姐居然還冤枉他……

小家夥從鼻子裡發出氣哼哼的一聲,表示他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好了好了。這分明是咱們拾哥兒憑聰明才智賺到的成果,可見讀書果然是有用的。放心,二姐絕對站在你這邊。”謝蘭走過來接過小家夥手裡的梅子,隨手拿起一枚嘗了嘗,又順便將另一枚塞進了姐姐嘴裡,笑道,“……嗯,真甜。吃了這梅子,以後咱們可都是拾哥兒的共犯了。”

她衝姐弟倆促俠地眨了眨眼睛。

氣鼓鼓的小家夥立時又笑了起來,還不忘聲明:“什麼共犯,我可沒乾壞事哦。”

謝梅被塞了一嘴梅子,下意識就舔了舔,情不自禁跟著點頭:“的確甜得很。”

一時便將可能被家長找上門的煩惱拋到腦後,與弟弟妹妹排排坐著吃起梅子——妹妹說的是,管梅子怎麼來的,問就是拾哥兒聰明,小小年紀便能“自力更生”了。

.

作為一部集史書、哲學、占卜、文學……諸多屬性於一身,既富人世哲理,又有自然思辯,“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奇書,儘管謝拾在學堂中認真聽講,生活中抓住機會便“學以致用”,對《周易》的掌握也不過皮毛。

哪怕他有係統在手,甚至能通過學海獲得更多輔助習《易》的書籍與筆記,對年僅五歲的小家夥而言,依舊是艱難的挑戰。

——若是人人都可自學成才,也就

不需要老師了。

幸而還有徐夫子能為他傳道授業解惑。是以,每每在日常“學以致用”中積累了疑惑,抑或者夢中翻閱相關書籍與筆記似懂非懂時,謝拾總會先牢牢記下來,到了學堂,再將疑惑一股腦朝徐夫子傾瀉而出,統統獲得解答才心滿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