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 章 縣試(2 / 2)

隨著考生全部入場,考棚大門封閉,雲板敲擊三聲,一直在公堂上閉目養神的縣令宣講了一番紀律,縣試第一場這才開考。

鴉雀無聲的考場內,唯有書吏舉牌在場中巡遊而過的腳步聲。而考題就寫在木牌上,分彆是試四書文兩篇,試貼詩一首。

謝拾抬眼一看,木牌上果然有未冠題與已冠題之分,他於是認真看向未冠題。

首題:人不知而不慍。

次題:不如無書。

試貼詩:賦得春風扇微和得風字,六十字成。

先抬筆刷刷將三道題目一字不漏謄抄在草稿紙上,隨後謝拾才開始思考如何作答。

思考完畢,得出結論:不難!

徐夫子曾經同他們說過,周知縣性格穩重,文風亦是四平八穩。縣試隻是童試第一關,周知縣不太可能出稀奇古怪的截搭題,更何況是未冠題,想來隻要通讀四書,八股初具其形,詩句平仄無誤,便不成問題。

如今看來,夫子所言不差。

看過首題,謝拾便確信無誤——這道題目毫無疑問是送分,作為《論語》開篇,試問在場考生,誰家先生不曾押過這一題?

反正徐夫子就考過這一題。

考場裡接連響起好幾聲壓抑的驚呼,明顯透出押中題目的驚喜。

謝拾在記憶裡翻找一番,便找出了自己當初做過的文章,在徐夫子的指點下,幾處不足都已修正,重新寫來正是花團錦簇。

他不假思索抬筆便默了出來。

此時,如此做的人不在少數。

行雲流水般寫完第一題,謝拾看向試四書文第二題:不如無書。

此題出自《孟子·儘心下》一章,全文為——【孟子曰:“儘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此《書》非一般意義上的書,而是指四書之一的《尚書》。聯係上文,《孟子》稱“春秋無義戰。彼善於此,則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敵國不相征也”可知,他說這段話是因“春秋無義戰”,許多國君無端掀起征伐,卻假托武王伐紂,美化自身的暴行。

是以,孟子才說《尚書》記載不可儘信,如武王伐紂之事,他僅取其中二、三策而已。至於其他記載,如“血流漂杵”便屬於“不可信”,武王伐紂既然是以仁者之師討伐不仁,百姓自然該是紛紛歸附,豈會有慘烈廝殺、血流漂杵?

換而言之,孟子推崇的是武王“奉天伐暴,施行仁政”,而否定的是“血流漂杵”,而各國國君隻看到後者,並未看到前者。

——因此儘信《書》,不如無《書》。讀《書》當明其大義,而非生搬硬套。如武王伐紂故事,“奉天伐暴,施行仁政”才是各國國君該從《書》中領悟的道理。

一番思索過後,謝拾在草稿紙上下筆破題:“大賢論為學之道,貴知大義而已。”

大賢即孟子,做八股文時,必稱孔子為聖人,孟子、子思子之流,則稱之為大賢。

既已破題,謝拾文思如泉湧,順勢繼續落筆,承題,起講,八股,收結……洋洋灑灑寫下來,一氣嗬成,終於收筆之時,他隻覺腹中空空如也,原來已經過了午時。

用端正的館閣體在試卷上仔細謄抄完畢,他收好試卷,取出準備好的饅頭和清水,開始吃午飯。

由於考棚如廁不便,謝拾儘量少喝水,隻是潤了潤唇,吃了七分飽,便繼續答題。

兩道四書題已經做完,隻剩下最後一題:賦得春風扇微和得風字,六十字成。

賦得春風扇微和得風字,即以“春風扇微和”為詩題,“風”字為韻腳。而“六十字成”則指五言六韻詩,縣試一貫都是如此。

若是沒有限韻,這題並不難。畢竟學子們幾乎年年春日賦詩,以此為題實在簡單。不過既然有限韻,就要好好思量一番了。

謝拾在草稿紙上寫寫劃劃,塗塗改改,小半個時辰後,確定平仄無誤,這才將自己草稿上的五言六韻詩謄抄到試卷上——

青陽初入律,淑氣應春風。

始辨梅花裡,俄分柳色中。

依微開夕照,澹蕩媚晴空。

拂水生蘋末,經岩觸桂叢。

稍抽蘭葉紫,微吐杏花紅。

願逐仁風布,將俾生植功。!

嬴天塵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歡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