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2 章 歲試(1 / 2)

時隔一年,謝拾再見江提學,他依舊清瘦儒雅,著緋色官袍,冠五梁,金革帶,儒雅中又透出執掌一省學政的威嚴氣勢。

這一日大概是府學諸生人數最齊整的一天。平時隻掛名不現身的生員都老老實實趕到府學,迎接江提學的案臨與接下來的歲試。

須知中了秀才並非就能一輩子高枕無憂,按照大齊製度,一旦考砸了歲試,辛苦獲得的功名都未必能保住。

平日裡勤學苦讀的生員也就罷了,疏忽學習、臨時抱佛腳的生員可就提心吊膽了。

謝拾自然不會是後者。

歲試在大多數生員眼中都是避之不及的苦差,對他而言卻是求之不得的美事。

生員中有廩生、增生、附生之分,隻以成績而論,謝拾並不比任何一位廩生差,偏偏所有新入學的生員一律被列入附生,若想升為廩生,歲試是一條最直接的道路。

依據“六等黜陟法”,一旦歲試考取一等成績,無論此前是增生還是附生均可補入廩生——這無疑是他苦等了一年的機會!

這份迫不及待的渴盼與真實不虛的期待讓他在恭迎江提學的隊伍中顯得如此突出,一眼看去便有種與眾不同的真摯。江提學好似察覺到他滿懷興奮的目光,隨意偏頭一看,看清謝拾的模樣,便是一怔。

這孩子……似乎很是期待他的到來啊!

如此受歡迎,任誰能不高興?

這位險些被他壓了名次的少年天才,江提學還不至於不記得。想起院試排名的一波三折,江提學心中不免泛起淡淡的好奇。

……也不知這位小小年紀奪得院試榜首的“神童”如今是光彩更盛還是泯然於眾?看這孩子的模樣,想來多半是前者罷?

片刻後,與戴府教同往明倫堂的路上,江提學隨口提起謝拾,問了一嘴他的近況。

本不指望戴府教回答,畢竟府學生員眾多,謝拾潛力再高都需要一定時間兌現,如今的他指不定都不曾入戴府教之眼;沒想到戴府教卻對這位風雲人物印象深刻。

戴府教開口便是一通誇讚:“提學大人好眼光,謝拾年紀雖小,卻吃得起苦,耐得下性子,幾位訓導無一不對他交口稱讚。前些日子的月考,他還得了頭名呢。”

江提學大吃一驚。

府學頭名?這豈不是意味著哪怕去考鄉試都有一定的把握?

——當然,鄉試成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考官,無人敢說有百分百必中的把握,江提學都不敢打這個包票。當年的吳中才子之首方汝輝都是考了兩次才考上舉人,可見縱使才高八鬥也未見得就能中舉。

考慮到謝拾去歲才入府學,這份進步委實驚人。當初他院試的文章江提學可是親手批閱過的,無論如何都達不到鄉試門檻。短短一年,真不知謝拾如何進步這般快!

江提學心中一時五味雜陳,充盈著好奇、期待,與驚喜。這一刻,他與謝拾竟是都不約而同地開始期待起歲試的快快到來。

而,一如上正餐之前得先來個小菜,江提學案臨第一日,按照慣例得先召集府學諸生,向其授課講學,次日才主持歲試。

經驗豐富的他隻打眼一掃,對上下方一雙雙或是忐忑、或是期待的目光,便知道哪些人是底氣十足,哪些人是心慌意亂,前者學習必然用心,後者多半荒廢了光陰。

這樣的人他向來是看不慣的。是以,講學途中,江提學冷不丁就玩起了突然襲擊,隨機點名發問,他不找一看就胸有成竹的生員,偏偏找那些臉上寫滿心虛的生員,令臨時抱佛腳的諸生個個苦不堪言,心中隻差大罵江提學究竟是什麼品種的魔鬼。

——什麼叫公開處刑啊!戰術後仰

謝拾卻是聽得津津有味。

江提學學問深厚,六經貫通。聽他講學與訓導們的講學印證,儼然又是一番收獲。

若論博聞廣識,他或許不及何訓導,可若論經義上的造詣,江提學比之更勝一籌。何訓導強於廣度,而江提學勝在深度。

今日講學圍繞“民不益賦而天下用饒”而起,江提學引經據典,信手拈來,逐漸講到謝拾最熟悉的《大學》,他的聲音抑揚頓挫,極富節奏韻律:“……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何解?”

“國無遊民,則生者眾矣;朝無幸位,則食者寡矣;不奪農時,則為之疾矣;量入為出,則用之舒矣。[1]”他停頓片刻,“人君以仁為本,以財為末,務本節用,則國用恒足,此為生財之大道也!”

不得不說,江提學在經義上的功底雖然深厚,可觀念終究還是過於保守了一些。或許他正是不折不扣的“崇古”派文人罷?

隻能說聽他的講學確實有利於舉業,不過卻不必以江提學的觀念作為理政之道。

聽著聽著,謝拾漸漸出了神。

眼前仿佛又浮現出當年徐夫子上課時,尚且稚嫩的他舉手發問:“夫子,若無開源而隻有節流,國用如何富足充饒?既然仁義為本,利祿為末,何以世人皆舍本而逐末?我隻知人若無財,不能有生也。”

自小接觸到的一切都在告訴他銀錢的重要性,沒有足夠的銀錢,生存都是災難,這與經義中強調的“重義輕利”截然不同。

猶記得徐夫子如此告訴他:“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2]人若無財,不能有生,此言有理。所戒者非財,乃貪也。明知不義之財而求之,是舍本而逐末矣!”

至於隻靠節流何以足國用?徐夫子坦然承認自己亦有不足,他鼓勵弟子:“治國當安民,民安則國定。安民不可不以禮樂,倉廩足,則知禮節。若有一日你能使國用饒而民自富,天下還有何事不能成?”

……

待謝拾回過神來,就聽見身側姚九成斬釘截鐵的聲音:“開海禁方是富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