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1 章 離去(1 / 2)

最後的尾音落下,萬籟俱寂。

無數雙目光投向大堂中的少年。

驚訝,欽佩,不可思議,大受震撼!

縱使此前謝拾在文會上展現才華折服過許多人,亦有不少心氣高的士子承認他才華的同時並不服氣,總想著還能一較高下。

此時此刻,他們卻是心悅誠服。

在這個年僅十六歲的少年身上,他們看到了自己一輩子都無法抵達的高度。那是他們難以超越的才華、人品、思想的高度。如麵難以翻越的高山、難以跨越的汪洋。

於是他們隻能拜服。

某個恰好就在附近,因為李允泉送禮的動靜被吸引過來的士子驀然發出一聲歎息,並非遺憾,反而像是心滿意足的喟歎,仿佛剛剛嘗過一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

心中突然萬分慶幸自己今日踏入了這間客棧的門檻……隻因他深知:“今日不曾在此的讀書人,恐怕日後都要追悔莫及!”

現場聆聽“講道”的機會,錯過便不再有。事後“補課”哪裡比得上現場聽講?

他朝謝拾鄭重一拜:“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解元郎之言如雷貫耳,謹受教!”

他的動作仿佛觸碰了什麼開關。

回過神來的諸多士子紛紛向謝拾下拜,撼動著所有圍觀群眾的心神:“謹受教!”

謝拾起身,正色回以一禮。

“不必如此,你我皆是求道之人。”

大家都隻是在這條路上摸索而已。

饒是大字不識的百姓都反應過來了:這位年紀輕輕的解元郎必然是說了一番了不得的話!沒看這麼多讀書人都被折服了嗎?

如此一想,不由大為懊惱。

不行,他們剛才隻聽了一遍,太深奧的沒有聽懂,隻聽懂了其中較為簡單的部分。這不就虧了嗎?趕緊回憶起來……這麼多讀書人都佩服的話定然是了不得的道理。就算他們不懂,教給自家孩子也是好的!

好在有士子主動向謝拾提問:“謝兄大才,私德、公德之說振聾發聵,隻是在下還有些許不明之處,謝兄可否細解?”

隨著眾人踴躍向謝拾提問,而他態度謙和耐心,應答如流,小小一方客棧,突然就變成了大型講學現場,氣氛十分狂熱。

經過謝拾一番點撥,眾多士子心潮起伏,早已熱火朝天地互相討論起來。

謝拾今日提出的概念於他們而言如醍醐灌頂。並不是說此前從未有過相似的概念,但從來沒有人如此清晰而明確地歸納總結出來。似乎在曆代先賢的思想之上更進一步升華,超越了這個時代的局限。

一如埋在海灘下的貝殼,它們確有天然的美麗,但隻有謝拾將之從沙土下掘出,又整整齊齊串在一起,展示給大家看。於是看似全新的“道”呈現於眾人眼前——比簡簡單單的修齊治平更加具體和清晰。

有士子大受觸動地陷入沉思。

還有人反複念誦印象深刻的句子:

“享天下之大福者,必先天下之勞;宅天下之至貴者,必執天下之至賤……”

而即便現場聽了謝拾宣講,每個人理解總有不同,又有想法不同的士子互相辯論起來,似乎都覺得自己的理解才是正確的。

在他們爭論之間,圍觀的普通百姓總算弄明白了謝拾方才究竟都說了什麼。原本聽的半懂不懂的他們,這下全明白過來了。

而後,百姓們的反應出奇一致:

“好啊,好啊,解元郎說得好!”

“罵得也好!倭寇奸細,該罵!”

被包圍的傅學益慘遭唾沫星子洗臉。

百姓們對他的舉人身份固然有幾l分敬畏,但想到這個人看他們都是賤民,也瞧不起解元郎和段大帥,隻覺得他合該挨罵。當然,嘴上咬定倭寇奸細死不鬆口,他們可沒有冒犯舉人老爺,隻是教訓奸細而已!人多勢眾的情況下,膽子自然而然變大。

更何況,解元郎說的多有道理啊。他們此前從未想過世間還有這樣的道理。無論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老爺,還是他們平頭百姓,在保國保家上竟是都有責任——大齊是遮風擋雨的屋子,大家都是屋簷下的鳥,該齊心協力護好這屋子,這話一聽就是明明白白。

如此一想,大家竟是自豪起來。這麼些年抗倭,大家心裡想的隻是自家的妻兒老小,想著得護好他們不受倭寇欺淩。想不到他們其實也算是為大齊做出了貢獻哩!

……奇怪的榮譽感生出來了!

百姓們昂首挺胸,走路帶風,離開後逢人就說:“知道嗎?解元郎都誇我們……”

一時間,謝拾的言論口口相傳。

眾人散去後,謝拾正要上樓,轉頭發現趙橫呆立一旁,神色變幻,仿佛陷入沉思。

他喚了一聲:“趙兄!”

趙橫回過神來,動容道:“上至天子下至匹夫,具血氣者皆有保國保群之責?說來容易,做來難。旁人若是如此說,我隻當他放屁。謝公子卻是當真說到做到……”

說到此處,他鄭重抱拳:“趙某生平從未佩服過哪個讀書人,謝公子是第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