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教育觀(1 / 2)

() 杜清和一本正經地說道:“肯定餓不死。”

“額……”

司機大哥有點語結了,他知道杜清和是一語雙關。做廚師的,是一門手藝,隻要還有人,就得要吃飯,餓是肯定餓不死的。但工資呢,可能沒有大家想的那麼高,也掙不來多少錢。最關鍵的是,辛苦。

要承受高溫高壓的廚師,就跟化工原料一樣,被揉圓搓扁,連怨言都沒時間吐露。

這種辛苦,沒乾過的人是不知道的。也就杜清和,有著神通能任性一點。其他廚師,哪一個不是因為久站而有一身病痛的?

李子堯就納悶了:“大哥,這讀書是最輕鬆的事,為什麼不讀了?”

司機大哥也一臉苦悶:“能讀得進去才行啊,根本就無心向學了。現在的手機,害人不淺啊!”

杜清和毫不留情地揭示:“小孩子沒有自製力,大人也縱容,那自然就是這個結果了。”很多人都說西方的教育很好,對孩子都是放養式的。那就大錯特錯了,杜清和所知道的,很多西方精英家庭,一律嚴禁孩子過早接觸電子設備。至於上學,一點不比中國學生輕鬆,甚至更加辛苦。就拿米國私立高中來說,學生的學業壓力非常大,而且學校的管理非常嚴格,作業、論文到淩晨都寫不完,學生幾乎每天也隻能睡四五個小時,在許多地方甚至比中國的重點中學還要殘酷。

這些私立高中的所有學生在放學了之後,都背著書包、扛著樂器、抱著練習冊,一個個地趕場上補習班。據統計,米國私立高中90%以上的家長都給孩子請了家教。

隻有體驗了米國精英高中教育才知道,西方的“快樂教育”都是騙人的。這麼說吧,西方國家早就通過“快樂教育”,實現了階級的固化和分層了。

在中國不一樣,隻要你有天賦,肯努力,高考就是相對公平的,能讓人生從此改變的一條路。而在西方國家,不去私立中學、不去輔導班補課、不花大價錢去學習才藝、參加社會活動、豐富自己履曆的孩子,很難進入頂尖大學,更難躋身精英階級。因為在西方國家,早就通過所謂的“素質教育”,篩選出了階級。

為什麼?

還是拿米國舉例,頂尖的大學,幾乎全是私立的,而且苛刻的入學條件背後,看似“素質教育”,實質上都是有錢人家孩子的專利:米國高考sat成績,想要拔尖必須請家教,公立學校可沒這個待遇啊。要有州長、教授、ceo、參議員之類“名人”

的推薦信。還要在體育、藝術有特長,最後還得證明你對所選的專業有基情——不好意思,是激情。不管是出書,開個人藝術展、演奏會,做科研,去華爾街的投行實習,創業……哪個是窮人家玩得起的?

可見,很多中國家長不明就裡,一直縱容孩子,給孩子所謂的“快樂教育”。要知道,大部分孩子是沒有自製力的,一旦沉迷在電子產品的世界中,被娛樂綁架了,那這個孩子幾乎是半廢了。單單是潘州,已經發生了不止一起學生被老師沒收手機後跳樓的事件了。

很多家長認為,教育就是學校的事,家長不用教。

大錯特錯,家庭教育,才是決定一個人前途的關鍵因素,占比起碼去到80%。而學校,隻占20%甚至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