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園田居(其一)(2 / 2)

這下所有人都知道他種田不行了。陶淵明哀歎。

“哈哈哈哈哈……”他的頭號迷弟首先不給麵子,大笑出聲。

蘇軾笑的眼淚都要流出來了,一邊揉眼睛一邊對張懷民說:

“懷民兄有所不知,每次讀到這首詩的時候,其實我也讚同天幕的觀點,覺得陶公寫的非常有意思。”

“哦?從何說起。”張懷民頗有興致。

蘇軾莞爾:“你看這(其三),種豆南山下作為首句無功無過,但是緊接著就是草盛豆苗稀,一般人可能會認為接下來就要哀吟了。”

蘇軾先是模仿了普通詩人一臉哀愁的情態,然後繼續說道“但是陶公呢,對此他並不感到憂愁。他寫自己夙興夜寐,寫每天都出去看顧農田,即使種的不好也沒有消磨掉他的樂趣……”

說到這裡,蘇軾長歎:“可惜陶公這樣的人千年以來隻有他一個,像他這樣質樸純粹的人真的太少了。”

天音悠悠,繼續講述:

【遠離世俗的生活,讓陶淵明真正的找到了自我。這場曠日已久的,誌向與本心之間的交鋒,終於以本心的勝利告終。但陶淵明一刻也沒有遠離過現實,與之相反,他更加熱愛自己具體的生活。】

【左手鋤頭,右手筆頭,雞鳴桑樹,狗吠深巷。眼睛看見的,耳朵聽到的,萬物可愛,隻要是令他心中有所感悟,他都一一記錄下來。】

【“忽與一觴酒,日夕歡相持。”有酒,想喝就喝,可喜可賀,寫詩記之。“方宅十餘畝,草屋□□間。”有家有田,生活幸福,寫詩記之。“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耕好地,讀本書,寫詩記之。】

畫麵飛速流轉,展現了陶淵明歸隱後的種種情景。

大秦

“要是六國之人都能像陶淵明這般安分守己該有多好。”肅穆莊嚴的宮殿內,秦始皇斜飛的英挺劍眉下,眸光微微晃動,似是若有所思。

趙高立侍於旁,聞言諂笑道:“陛下多慮了,六國不過區區餘孽作祟,派將軍剿了便是。”

秦始皇不可置否,反正有他在,大秦是不可能亂的。

扶蘇……

想到自己那個被淳於越教得越發不明所謂的兒子,秦始皇的心情直轉而下,越發差了起來。

宋朝

“子瞻,要不咱們歸隱算了。”張懷民看到陶淵明歸隱後的神仙日子不禁有些豔羨。

蘇軾白了他一眼,心知無論是他還是自己都沒那麼容易放棄仕途歸隱,在本心與誌向之間作鬥爭的人,何止是陶淵明一個呢。

雖然蘇軾自己經常提著要退隱,但是在他心裡誌向卻是重過本心的……

未等蘇軾回話,天幕又變了。

之前可以說一直是陶淵明的獨角戲,這次卻是出現了一個麵容疲倦的婦人。

婦人的臉龐上充滿了歲月的滄桑感,皮膚很粗,依稀能看見早年麵容嫵媚的影子,但比之陶淵明,還是要老上許多。

這是一個明媚的日子,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陶淵明正靜靜地坐在柳樹下彈琴,衣衫樸素,眉目溫潤,眼眸裡盛的是雲淡風輕,是超然脫俗。

歲月不曾苛待他,即使不可避免地多了皺紋,也隻是讓他看起來更加成熟,而不是老邁。

婦人看著自己風華依舊的夫君,默默歎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