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景年雖說對蘇家沒什麼期待,但是對蘇家這種背後捅刀子的行為,心裡還是不爽的,不得不說,這麼多年的皇室生活帶給了他很大的改變,已經有了一些唯我獨尊的想法,蘇家按理說應該為自己效力,現在居然有了二心,心中自然生出了芥蒂,不過也僅僅是心裡而已,明麵上,他對蘇家的態度一如既往,當然,主要表現在對蘇煜的態度上,蘇煜一開始還糾結了一陣子,不過見徒景年不像是有什麼不滿的樣子,也漸漸不再多想了,不過是依舊和以前一般,與徒景年相處,跟徒景年說一些外麵的事情。
宮中難得陷入了平靜之中,不過沒多久,便有消息傳出,說聖人有意南巡。
這並不是什麼稀罕的事情,本朝皇帝權威較重,幾乎每個皇帝都出巡過,不過是地方不一樣而已,□□曾經封禪泰山,高宗曾經北上親自巡邊,仁宗曾經三次巡幸洛陽,便是先帝也曾經南巡過。
不過,一般出巡都要有個理由,□□當年驅逐韃虜,恢複了漢人衣冠,自然是驚天動地的偉績,封禪泰山也說得過去,高宗巡邊也是蒙元餘孽寇邊,高宗禦駕出行,那是去對蒙古人炫耀武力的,仁宗巡幸洛陽,卻是打著祭祀的名義,畢竟所謂生在洛陽,葬在北邙,曆朝曆代多有皇陵就在洛陽邊上,仁宗那會兒卻是跑過去祭祀曆朝曆代的皇帝的。先帝南巡是因為當時有倭寇常常登岸,屠殺漁民,甚至是衝擊縣城,先帝雖說在家事上有的時候顯得有些拎不清楚,對外卻保持著徒家人一貫的作風,誰要是敢伸爪子,那就打回去。因此,竟是親自跑到東南大營那邊坐鎮,將來犯的倭寇打得落花流水,又下詔送往倭國問罪,直逼著倭國天皇低頭才作罷。不過比較悲劇的是,他其實是找錯了人,因為這麼多年來,天皇那就是個傀儡,倭國那邊掌權的其實是幕府,天皇低個頭,對倭國來說,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不過那些倭寇也算是得了教訓,已經有數十年不敢上岸了,一般頂多是充當海盜,打劫一些過往的商船,還得是那種小型的船隊,要不然,沒準也要遇到硬茬子。
輪到承慶帝,他登基這麼長時間了,也想出去玩玩了,這會兒國庫充盈,四海承平,沒什麼需要他過於操心的,自然想要出去哈皮一下,他當皇子那會兒就光跟著幾個兄弟還有老爹勾心鬥角了,先帝南巡那會兒他還小,又是跑去督戰的,哪裡能隨駕出行,因此,這會兒也動了心思。
隻要有了這個想法,想要找理由還不簡單嘛?正巧,之前承慶帝教導徒景年的時候,看到一本折子上寫著錢塘江潰堤,水患嚴重,眼睛一轉,便想到了主意,回頭便直接宣布,自己要去巡查南方各處的堤防情況。
下麵的臣子勸諫也沒用,你要是不讓皇帝出去,是不是心虛,是不是朝廷往堤防上投了那麼多錢,都叫你們這些人給貪汙了過去?因此,雖然有人真的是心虛,不過還是得硬著頭皮開始準備起來。
帝王出行自然不會是什麼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這裡麵麻煩事情多著呢,皇帝出行鑾駕總得準備好了,還有儀仗什麼的,哪些大臣要隨駕,哪些大臣要留在京中,還有一路上的安全問題。徒景年這個年紀,還沒正式參與政事,自然是不用留下來監國的,也得跟著走,於是,這裡麵還得牽扯到太子的儀仗什麼的,加上承慶帝還打算帶幾個妃嬪跟著,這同樣都是麻煩,內務府的人忙得快要喘不過氣來。後宮裡的一乾妃嬪也是開始行動起來,所謂一入宮門深似海,這輩子有沒有機會出門就得看運氣了。難得遇到這樣的機會,一個個哪有不動心的,因此,隻要覺得自己在聖人心裡還有點地位的,都開始四處活動起來,打聽著出行的名單,遇到承慶帝的時候,撒個嬌什麼的,求承慶帝帶上自己,倒是讓承慶帝很是享受了一段時間。
不過到了最後,如願的不過是少數,端妃之前孕育公主有功,被晉了賢妃,算是正妃了,田家又在東南,承慶帝哪怕有意削權,也得緩緩圖之,之前因為立後的事情給了田家一個大棒,這會兒自然也該送個甜棗上去,因此,便帶上了賢妃,並許諾到時候可以讓賢妃見一見家人。甄昭容是目前最受/寵/的,也是出身金陵,這次自然也要帶上,而且,承慶帝覺得甄昭容升得太快,這次帶她伴架也算是一個獎勵,等到過兩年再晉封不遲。另外,承慶帝又帶上了幾個位份不高的小妃嬪,總得多換換口味。
準備了差不多兩個月,眼看著都入秋了,南巡正式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