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第 55 章(2 / 2)

女將 張佳音 8923 字 8個月前

裴君了解了,又問:“可有說好何時回複?”

“五日,剛才聽宋管家說,譚家送了請帖來,想要邀請我和你大伯去譚家做客,估計就是答應了。”

裴君頷首,“我不便去譚家,到時您和大伯帶宋有一起去,確準了,就直接定下,婚禮在我府上辦吧。”

“不行。”裴大伯過來聽見他們的對話,反對道,“怎麼能在將軍府辦?回頭族裡在京城置辦個宅子,就在那處宅子辦,日後族裡來人也好安置,總不能一直在你府上住著,再縱出些壞毛病。”

裴大伯是裴家下一代的族長,他的話必定是在為整個裴家考慮。

裴君便也沒說些客氣話,直接道:“京城地貴,族裡恐怕捉襟見肘,到時我添些錢,起碼買個兩進的宅子。”

她這話,裴大伯沒推拒,“族裡承你的情,待到裴司考上,手中寬裕,便多給七娘添些嫁妝。”

裴三叔也緊忙附和:“裴吉和裴向也沒少麻煩你,到時都添給七娘。”

而說到裴嬋的嫁妝,裴大伯便問:“七娘的婚事,你是如何打算的?明年她就十七了,婚事可以晚些辦,但一定要早些定下人,免得再拖下去沒有好的人選。”

“總要找個能讓她托付終身的人,我得慢慢看。”

以裴君的官職,裴嬋定然不愁嫁,隻是她還未正式在京中露麵,所以暫且沒人上門提親。

但裴君的打算,家世無妨,得找個知根知底、人品可靠的人交托,因此更要仔細看。

她心裡其實有個還不錯的人選,年齡也相當,不過一直沒抽出時間細細了解。

此時談及,裴君便記在心裡,準備抽空去問問,萬一這半年的時間,他婚事已經定了,或者發現有什麼不合適之處,她也好再做打算。

裴大伯知道她心中有成算,便沒再耽擱她的時間,催促道:“大郎,你的身體還未好,快些回去休息。”

裴君離開,卻也沒直接休息,而是回到主院,召來宋管家,問了問公主府那邊兒有沒有什麼動靜。

沒想到宋有告訴她,阿酒白日去過公主府,來回折騰許久。

裴君聽他說阿酒在藥房待了許久,然後主動去的公主府,便猜到阿酒肯定要做什麼。

此時已經過去半日,就是真做了什麼,也已經來不及,她便沒著急,吩咐宋管家出去時,順便叫一下阿酒。

過了一會兒,阿酒繃著一張臉進來,也不說話,就那麼立在書房中間。

裴君看見她這模樣,忍俊不禁:“怎麼?沒如意?”

阿酒氣惱地瞪她,“您還笑得出來?四公主都要教您憑空當爹了!”

裴君斂起笑容,平靜地問:“她已經決定好了?”

阿酒坐下,語氣不甚好道:“是啊,我本想讓四公主將墮胎藥喝了,可她掀翻了藥碗,她動胎氣,我還得治她。”

裴君溫柔地誇讚:“我們阿酒是個好大夫。”

阿酒白了她一眼,最後還是沒控製住內心的喜意,嘴角微微上翹。

裴君輕笑,拜托道:“那往後還請阿酒幫她遮掩一二。”

阿酒便是不樂意,卻也沒有辦法,勉勉強強地答應下來。

裴君則是看著她,忽然問道:“阿酒,你會接生嗎?”

阿酒:“……您覺得我會嗎?就算我真的能接生,宮裡會讓我給公主接生嗎?”

裴君摸摸鼻子,“是我考慮欠妥當了,也沒有哪家會讓未婚的女子進產房。”

阿酒歎氣,“足月的孩子,可怎麼瞞呢?原先還預備過幾日就搬回家,現下隻能等四公主胎坐穩了。”

裴君道:“辛苦你了。”

這是四公主的決定,裴君能夠承擔主動“求娶”的後果,其他的,都得四公主自己承擔。

……

又過了一日,便是朝議之日。

陰雨停歇,裴君的病痛也消失無蹤,精神抖擻地出現在早朝上,與眾大臣客氣地寒暄。

崔家主對裴君態度平平,裴君一個從二品,也不必對他諂媚,做到不失禮便足夠了。

太子和燕王秦珣單獨站在一處,見此,不免感慨:“論起養氣功夫,舅舅竟還比不得一個年輕的裴君。”

秦珣看了裴君一眼,道:“她回京後成長不少。”

太子微微一笑,想起一事,笑容又落下,轉而問道:“聽說上次早朝,裴將軍乃是因風濕病痛而未能來,阿珣你也在北境多年,若有些沉屙,定要教太醫為你好好調養。”

秦珣點頭,同樣關心道:“阿兄也是,天又涼了,教人好生照料,彆染上風寒。”

太子不以為意,“年年皆如此,已是習以為常,無礙的。”

秦珣不讚同道:“阿兄的身體萬不可輕忽大意。”

他還要再說,早朝的時辰已到,眾大臣紛紛入列。

今日頭一件朝議之事,便是全軍大比武。

有些朝臣已經聽到了風聲,有些沒有,但這不妨礙他們發表意見。

而勳貴之中,武將較多,信國公魯源一開口,魯肇也表示讚同之後,大多數武將皆讚同此事。

文臣的態度則與俞尚書和大理寺卿楊獻類似,皆是不願見武盛文弱。

不過他們不願意,不會直白地說擔心文官勢低,而是能夠引經據典地說明各種劣處。

待到明帝說要在千秋之時對各國使者揚大鄴軍威,文官們又改口,一次講武無妨,但沒必要頻繁舉辦。

其中,以崔家主反對的最為激烈。

明明裴君隻是抓了一群拐子,崔家卻像是她冒犯到他們一樣,無論裴君進言什麼,崔家一定是最先反對的,氣量實在小,全沒有世家的氣度。

裴君冷眼看著,心下覺得十分可笑。

她不否認她的一言一行也皆是想要達成她的目的,可也沒像某些人那般直白,實在沒水準。

但這一次,裴君並非孤身一人。

俞尚書是文官,也是寒門官員的中流砥柱,率先表示支持,隨後,大理寺卿楊獻等寒門官員紛紛響應。

原先一直老神在在的太子、大皇子、燕王秦珣等人紛紛側目,雖在裴君屢次進出顏相府時,眾人便有所預料,但真正見到時,方才確準,裴君的選擇。

而上首的明帝,泰然一笑,肯定道:“既然朝中支持者眾,此事便落定,從明年開始,每三年一次大比。”:,,.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