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賀蘭澤離開前,八州刺史諸侯原是以他為尊,詔令皆在他手。離開後,這八州之地乃是由他的兩位男父賀蘭敦、賀蘭敕、以及丁朔、公孫纓四人共領。礙著賀蘭氏與賀蘭澤的關係,又是前輩尊長,丁朔和公孫纓多來謙讓。如此便隱隱有賀蘭氏兄弟統領八州的趨勢。
延興十九年秋,賀蘭敕二次領兵西征,將原本中斷的船隻建造重新開啟。
延興二十年五月,九皇河上船隻建造齊全,可謂占儘地利人和。隻待天時,七月吹起東風。數萬軍隊便可順流而下,渡過九皇河而去,攻占益州。
彼時,往來探子得到消息,所處益州永昌郡的謝瓊瑛幫助刺史劉華將其治下原本已經不聽詔令的三郡蕩平,重新歸攏兵甲。不僅如此,還欲以聯姻之勢,將堂妹謝九嫁給荊州的劉沐。
如此,平益州,聯荊州,欲以兩州之兵甲、加上九皇河天然屏障對抗八州的聯盟軍。
賀蘭敕聞此消息,恐謝瓊瑛此計得逞,兩州聯兵成功,遂不顧五月六月逆風、欲要強行渡河征討。
彼時,駐守在九皇河上的聯軍共計八萬,其他調防回了各自州營,待命而行。而丁朔的並州一貫負責糧草,守在後方,聞此消息並不同意此舉。隻快馬前往九皇河,建議派暗子多放探息,以防謝瓊瑛兵不厭詐。畢竟益、荊兩州,嫌隙已久,若是能聯盟,何至於此。
而幽州處,這會還是公孫綸和公孫纓共掌之局麵。凡公孫纓所行,公孫綸皆與她反向行之。族中內鬥,待公孫纓除去族兄,趕赴九皇河時,已是這一年的八月。
丁朔一家之言,難抵賀蘭氏兄弟。
賀蘭敕第二次派探子前往刺探消息,得知劉沐已經應下納謝家女郎為妾後,便再不肯等待。六月初看河麵平靜,連日無風,遂下令渡河而去。
不想在船上的第三日,西南風起,逆水行舟,速度緩慢。又是六月酷暑日,將士們身心俱躁。
第五日,便同謝瓊瑛所領的前鋒五千人形成遭遇戰。確切地說是謝瓊瑛順水而下,夜中偷襲,殺得賀蘭氏聯軍措手不及。
聯盟首戰敗北,軍心渙散大半。
而正值將領商議是繼續前行還是返航之際,兩萬雙劉兵甲借著西風之勢,實行火戰,萬箭齊發,滾油帶火,擊潰聯軍。
如此,賀蘭敕隻得領殘部退回涼州城。
這一戰,八州
聯兵四萬人奔渡九皇河,歸來不足兩萬人。而對方傷亡不過三千,超過七比一的戰損率,自賀蘭澤十餘年前掌軍立營,從未有過。
一時間賀蘭敕亦有些頹敗,隻得聽從其兄姊之話,暫緩西征之舉。
而事後方才得知,雙劉之間並未結盟,隻是一時抗敵。反倒是這次得勝之後,兩州兵甲在謝瓊瑛撮合下,正式結盟。
隨後,謝瓊瑛又將堂妹謝十一娘嫁給劉華之子為正妻,如此三方彙兵。由謝瓊瑛為主導,原本已經凋零的謝氏隱隱有再度崛起之勢。
同時,謝瓊瑛更是派快馬傳信給賀蘭氏兄弟,感謝他們此番西征之舉,強渡九皇河,給他如此機會東山再起。以此攻心。
至此,賀蘭氏回神,當日暗子所探消息,當真是迷魂計罷了。
賀蘭敕因此大病一場,留其兄賀蘭墩鎮守涼州城,重新整兵建造船隻。西征之舉暫時擱淺。轉年延興二十一年春,東線八州齊聚遼東郡,再商大事。公孫纓提出,將西征計劃改成中線直入。占洛陽而奪長安。
此舉最大的好處是可以預防謝瓊瑛統領三方兵甲投奔定陶王。雖然謝瓊瑛叛過定陶王,但此番也抵抗住了他們東線的聯盟。亂世之中,原沒有永遠的敵人和朋友,有的是亙古不變的利益。
然賀蘭敕一來不舍得九皇河上已經重建的船隻,二來欲要一洗前恥,隻堅持繼續西征。是故,春日裡這場聯盟會議,眼看就要不歡而散。
最後賀蘭敏出來緩和的局麵,道是讓他們分從兩處,一處西征,一處中線入長安。
因賀蘭敕的半點不肯退步,恐聯盟解散,公孫纓和丁朔處隻得暫且讓步,按賀蘭敏所言,分兩處而行。
然,看著是雙管齊下,實乃八州聯盟隱隱分成了兩派,以賀蘭氏為主的青、徐、袞、豫,加上被賀蘭敦搶占去的涼州這五州為一
派;以丁朔和公孫纓為主的並、幽,還有原本賀蘭澤自己的冀州此三州為一派。
這一年五月,由李洋為先鋒,丁朔和公孫纓為主力,出兵五萬中線入長安,一路還算順暢,直接攻入了虎牢關,兵臨洛陽兩百裡,距離長安五百裡。
正預備要求增援,一鼓作氣,不想涼州先傳來消息,要他們留兵甲鎮守不再前行,其餘搬師增兵九皇河。預備八月渡河西征。
兩廂僵持許久,未幾定陶王處又出兵抵禦,一
時再難推進。看著好歹中線一路挺進良多,遂由丁朔處,並州兵將留守虎牢關。丁朔回去準備糧草,公孫纓遂領兵前往九皇河。
延興二十二年三月,曆時半年,幾經鏖戰,兵甲渡過九皇河,占領益州和荊州城池。然入城之後,便發現已是兩座空城。雙劉座下死傷無數,謝氏兵甲卻傷之毫末,幾乎未動根本。
但因謝瓊瑛暗裡早早遞投名狀於定陶王,領雙劉俱歸長安。雙劉保其性命,定陶王得起人手,謝瓊瑛地位便愈發提高。待到延興二十三年,天子崩,定陶王繼位,謝瓊瑛已被封為驃騎將軍,官居二品。
五月裡,新帝登基慶典浦一結束,長安城中鼓瑟之聲還未斷絕,他便領兵六萬西出長安,破虎牢關,占中線要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達並州城外,二次占據上黨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