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姑娘其人(2 / 2)

民國棄婦逆襲 田大伏 4409 字 6個月前

方家的槐花糕在鎮上是有名的。這是吳氏從娘家帶來的做法。吳氏做飯一般,卻會做幾樣出色的花色小食。

蓋因吳氏之祖母是個愛好美食之人,晚年脾胃不佳,不愛正餐,隻愛小食,吳家又請不起好廚子,吳氏的母親便磨練出一手做花色小食點心的功夫。

吳氏快人快語快活計,最不耐煩這水磨工夫的東西,母親的手藝也就得其一二,在這沒有什麼精細吃食的小鎮上卻已是最好的。吳氏做的最好的,就是這槐花糕。蓋因熟能生巧耳。

方家牆外有棵大槐樹,當年方家初來買房時,這棵樹便有。本來有講究,房前屋後不宜種槐,因槐字中有“鬼”,是樹中最陰的樹。方晴的祖母本想把這樹連根刨了,卻被方晴祖父勸止:“福禍自招,與樹何乾?”

現在這樹已一摟粗細,每到季春,槐花開了,整條巷子都是甜甜的槐花香氣。吳氏就用這槐花做槐花醬和槐花糕。

因每年都做,做好又分贈鄰裡和學堂的學生,年年如此,槐花糕也成了方家的招牌,成了學生們對學堂生涯最甜蜜的回憶。

吳氏喜歡做槐花糕還是因為這槐花糕是眾多麻煩小食中不大·麻煩的一種。當然因為做的多,也並不省事就是了。

蒸槐花糕,方晴從小就打下手。

方晴與母親不同,最喜歡不用動腦子又磨工夫的事情,所以方晴於諸畫法中最喜歡工筆。

蒸槐花糕時,撿各種米豆、一點一點地碾碎槐花淘澄汁子這樣的事情就歸了方晴。

方晴就在臨窗或者院中陰涼處,搬個小凳,慢慢地撿,慢慢地淘,時不時眯著眼看看太陽,又偶爾仔細分辨前堂傳來的讀書聲,又有母親忙碌的身影出出進進,這時候的方晴覺得自己像一隻曬太陽的貓,這或許就是書上說的“閒適”吧?

想到做槐花糕,方晴的嘴角就不由得上翹。扒頭兒看一眼正屋的自鳴鐘,到了讀書的點兒了。

方晴最近在讀《明史》。要說明朝真是個有意思的朝代,富裕、奢靡、世俗,還有那麼點輕佻,哪怕從正史中也能窺得一二。

方晴愛讀史,倒不是為了“知興替”之類的明正原因,當然也沒多少感悟,就是覺得有意思。

方守仁書房也有雜書話本,但都藏起來,不讓方晴讀,怕“移了性情”。方晴更小一點的時候,曾偷偷找出來看,被方守仁知道,很是痛罵一頓。

要方晴說,爹防什麼啊,就這正史裡麵什麼沒有啊,奇詭的荒淫的凶狠的各種匪夷所思,恐怕比話本子上編出來的還離奇。

然而這樣有趣的明史今天方晴卻看不動,眼上上下下看那幾行字,半天也沒翻頁。眼看太陽升得老高了,方晴索性扔下書,拿出沒畫完的工筆牡丹接著上色。

方晴的畫技是家傳。

乃祖方宗昌擅寫意畫,用筆放縱,古拙淡雅,在京城小有名氣,時人認為其風格“頗類青藤”。

方守仁卻另有奇遇,幼年曾讓一個法蘭西國傳教士教過一陣子的西洋畫法,所以畫風便與其父不同,畫的好的是工筆畫,十幾歲上就被稱讚是那個“清於老鳳聲”的“雛鳳”。

惜乎方宗昌仕途不順老死鄉間,方守仁為衣食勞碌,逐漸被日子磨去了靈氣,再難於書畫上有大建樹。不意方晴倒是有些天分,於是更著重培養女兒,隻是心裡遺憾,縱然女兒畫得再好又怎麼樣呢?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