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 保杜構(1 / 2)

南北雜貨 報紙糊牆 6383 字 9個月前

在二十一世紀,嶺南這片地方也是發展得很不錯,全國四個一線城市,嶺南便占了兩個。

然而在唐初這時候,嶺南卻著實算不得是一個好地方,唐政府在秦嶺以南設置嶺南道,其地域範圍包括後世的福建省,廣東省,廣西大部分地區,雲南東南部,以及越南北部。

嶺南道的治所在廣州,後世是廣州市,這時候的廣州乃是一個州名,治所所在城池亦稱廣州,廣州是個有名的港口城市,許多番邦人士通過海運來到這裡。

這時候的海運還是相對落後,所以這些胡商們大多都是沿著海岸線航行而來,唐政府允許這些胡商在廣州居住,甚至專門設置了番坊。

然而被朝廷作為流放政治犯的地方,又怎麼會是廣州那種富庶繁華之地呢,像豐州崖州那些地方,都已經算是比較好的了,若是被流去了合浦、日南、九真那些地方,那正是哭都沒地方哭去。

朝廷之所以要把這些人流放出去,一來是為了懲治罪犯,二來自然是為了讓這些人在餘生之中發光發熱,到那些生存條件惡劣的地方去搞搞開發。

豐州崖州那些地方自古以來便是有名的流放之地,已經有不少前人在那邊打下了比較好的基礎,所以生存條件相對還算是比較好的。

不過就算如此,當年有個被貶崖州的晚唐官員李德裕,還是寫下了這樣悲愴的一首詩歌:“一去一萬裡,千去千不還,崖州在何處,生度鬼門關。”

在這個荒蕪落後的年代,人類站在大自然麵前,還是十分地渺小無力。

這時候的人想要開發一片荒蕪之地,往往要用無數的人命去填。包括羅用他們眼下所在的河西走廊,早前在漢代那時候,便是當時最主要的流放地之一。

這些被流放的人裡麵,其中不少犯人可能是因為自己犯了罪,但肯定還有肯多人,是像杜構這樣被親人連累,或者是其他方式的連坐。

古時候的連坐製非常可怕,最殘酷的時期,就連鄰居犯法都會被連坐。

唐初這時候政令還是比較寬和,建朝之初,原本就應該讓百姓休養生息。

李世民這個皇帝又很重聲名,因那玄武門之變,畢生都受桎梏,總想表現自己仁德寬厚的一麵,在這些事情上下了不少功夫。

朝廷的官兵前去萊州杜構家中拿人的那一日,萊州百姓群情激奮,當地義士與這些官兵僵持對峙,就是不肯讓他們捉了杜構去。

就連當地的官府,隱隱也有回護之意,隻是一個勁兒地安撫那些前去拿人的官兵,讓他們不要心急,免得惹出民憤,屆時他這些人怕是誰也擔待不起。

雙方僵持之下,最後還是杜構發了話:“這些年下過江出過海,甚風浪沒見過,那嶺南又有什麼可怕,去了便是。”

他這也是不想連累當地民眾,若是趕在年景不好的時候,戰亂年間,那他便也沒有那許多後顧之憂,隻是眼下這天下太平,當地百姓的生活也是一日好過一日,在這樣的好時候,若是為了他杜構一人,連累這般多的民眾,著實不值得啊。

不日,官兵押著杜構上路,往那嶺南而去,在他們身後,七八名義士一路緊隨,言是要跟著他們一起去嶺南,家裡的事情都安排好了,他們這一次若是回不去,家裡的妻兒老小自有鄉親們幫忙照顧。

當地父老還與他們籌備了不少盤纏,杜構本來就有些錢,再加上當地百姓給的,他這一路上也不缺錢花,吃得好住得好,又有那些義士相護,官兵們也不敢十分欺侮於他,不時再請他們這些人吃吃酒,待關係緩和些了,這日子就更好過了。

“你說你們這些人,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跑去嶺南做什麼?”這一日,這一行人坐在船上吃酒,席間便有一個官兵對那些萊州青壯說道。

“我們杜郎君乃是冤枉,聖人現在既讓他去嶺南,我兄弟幾個便好好把他送到嶺南,他日聖人開恩,我等再護送他回萊州。”一個二十六七歲,長相頗精明的青壯言道。

杜構在萊州經營這些年,手底下也有幾個得力的,此人便是其中之一。

“難啊。”一個年長的官兵聽聞了他這一番話,搖頭道:“這回這件事,畢竟不同往常,連他們杜家人都不敢開口求情,眼下又能指望誰來?”

“連那廢太子都被流放嶺南了。”一個年輕些的官兵壓低聲音道:“皇帝親兒子還在那兒受苦呢,那節骨眼上他會肯放彆人回來?嘖,若是換了我必定是不肯的。”

那萊州青壯沉默半晌,言道:“你們可聽聞過離石羅三郎?”

杜構這個人從前也是不喜交際逢迎,在長安城並沒有什麼時分親近又得力的朋友,洛陽城那邊倒是有些老朋友,這幾年關係也算不錯,隻可惜眼下這件事,他們卻是使不上力。

杜家人選擇沉默,杜構這回唯一可以期待的,約莫就是他與羅用的那一層關係了,隻是聽杜郎君所言,他們之間的交情似乎並不很深。

“怎的,你家郎君還與離石羅三郎有交情?”那離石羅三郎都不簡單啊,連皇親國戚都能撬得動的人。

“自然。”那萊州青壯言之鑿鑿:“要不然你們以為我家郎君因何那般早便知道要種杜種樹,還知曉做魚罐頭?便是那三郎相傳!”

“哎呦……若是那離石羅三郎出麵,你家郎君這個事,倒也不是一點都沒有轉圜的餘地。”

“隻是河西之地太遠,不知他如今聽聞了這件事沒有。”

“……”

那萊州青壯見眼前這幾名官兵七嘴八舌的,似是信了他方才所言,不禁暗暗鬆了一口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