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流行(1 / 2)

南北雜貨 報紙糊牆 6370 字 3個月前

生活在長安城那樣的大都市之中,基本上隻要有錢,天南海北的物什都能吃得著。

像常樂縣這樣的邊陲之地就不行了,今年春天,阿枝他們剛到這裡的時候,也是有幾分不適應。

彆的不說,這裡的普通人家竟是連一把油紙傘都沒有,因為當地既不產桐油也不產竹子。

個彆大家族中興許能有一兩把油紙傘,那也是從中原那邊過來的貨物,精貴得很,難得拿出來用一用,不用的時候便讓家裡的仆從奴婢們小心收藏起來,生怕弄壞了。

阿枝這些年在長安城看慣了各種油紙傘,下雨天的時候,亦或是夏日裡太陽正烈的時候,走到大街上便能看到許多油紙傘,折疊的直柄的,各種顏色各種花樣的,彆的不說,光看這些傘,便透出一股富足美好的氣息。

自來到這常樂縣,莫說油紙傘,就連雨水都是稀罕物。

這倒也沒什麼,最多就是偶爾下雨天戴草帽出門,水源更珍貴些,平日裡需得節約使用。

阿枝現在最最懷念的,還是長安城中那各式的點心吃食,那春日裡的櫻桃酪,夏日裡的冰沙和寒瓜,秋日裡的各種果子,冬日裡的罐頭,還有那蜜芳齋的糕餅,南北雜貨的甜品,街頭巷尾賣各種吃食的攤位食鋪,阿姊食鋪中琳琅滿目的各色小吃……

阿枝時常與常樂縣一些婦人們一起坐在外麵曬太陽做針線,一邊乾活一邊與她們說那長安城中的各色吃食,把這些婦人和圍觀的小孩們聽得直咽口水。

“那我們常樂縣這裡,莫非就沒有什麼物什是你們長安城那邊沒有的?”這日,有一個婦人聽著聽著,心裡莫名就覺得有幾分不痛快。

“自然也是有的。”阿枝笑道:“常樂縣這邊有白疊花啊,這白疊花多了,白疊布價錢便也低廉,這縣裡的人但凡能有一份工做,便沒有買不起白疊布的,這在中原也是少見。”

中原盛產麻布和絲綢,種麻種桑都得是水土豐美的好田,許多人家為了養蠶出絲,都是將自家最好的永業田用來種植桑樹,所以這時候的人常常又將永業田稱作桑田,所謂滄海變桑田,也就是這個桑田。

要得絲綢,便要從種桑樹開始,要得麻布,便要從種麻漚麻搓麻開始,這兩樣皆不是易得之物,如此,便使得這個年代的布料普遍都比較昂貴,很多人家在交了賦稅之後,便很難再給自家人湊出幾塊布料來做衣裳。

這白疊花卻是不同,直接從地裡種出來,采了花絮之後,再用那軋棉機一軋,便能用來紡線了,隴西許多乾涸鹽堿之地都能種植,每年秋天收獲頗多。

這就使得當地布價節節下降,從前他們這裡的布價可是要比中原那邊還要高出不少,現如今他們這裡尋常白疊布的價錢,約莫隻有中原那邊普通麻布價錢的三分之二,再過一兩年,價錢怕是還要更低。

“咱們這兒還有甜瓜。”旁邊一個小孩給她補充道。

“還有葡萄!”另一個小孩也說。因為阿枝為人和善,又常常與這些小孩一些吃食,於是這些小孩對阿枝的印象都是很好的。

“對對,還有葡萄乾。”阿枝笑嘻嘻地放下手裡的針線,從懷裡摸出一個巴掌大小的布口袋,從那裡麵抓出些許葡萄乾,與現場的幾個小孩分了,又與婦人們分了一些,大夥兒吃著葡萄乾,又說起了閒話,很快便忘了剛剛那一茬。

其實倒也不是阿枝整日要與這些婦人們說那長安城如何如何,她也沒當自己是個長安人,更沒有瞧不起常樂人的意思,早先還是婦人們先找她問,想知曉那長安城究竟是個甚模樣,讓阿枝給她們說說。

隻是這說著說著,不知不覺說得也是有些多了,倒是惹得一些人心裡不痛快起來,如此便也罷了,以後少說一些便是。

阿枝從小便被賣到喬家做婢女,喬俊林母親過世以後,他二人在新來的女主人手底下討生活,也是不易,後來去到長安城,先是住在侯藺那院子,後來又與羅家兄妹一起生活,後來又去了白府。

她的人生經曆比之尋常人豐富許多,見識過形形色色的人,在麵對一些情況的時候,應對起來也比一般婦人更靈活些許。

像今日這般情況,平白被人懟了一句,若是換了彆的人,說不定就生氣了,兩人當場便要爭吵起來,但是對於阿枝來說,這根本不算什麼事情,不值當生氣。

也是現在的日子著實過得有些太舒心了,家裡頭就她跟衡致兩個人,衡致手裡有多少錢都交給她管,她雖也不是個貪財的,拿著這些錢,心裡到底也是安穩,這舒心日子過得多了,不知不覺竟也開始有些沒心沒肺起來。

其實這常樂縣,確實也有不少彆處比不上的地方,就這三文錢一個月的沼氣燈,說出去就連長安人怕是都要羨慕死了。

早前因為冬日裡氣溫低,那些沼氣池都不怎麼產沼氣了,羅用便讓衡致他們造個鍋爐,又讓人到沼氣池那片地方去布置管道,到時候在鍋爐裡燒石炭,將熱氣經由管道傳導到各個沼氣池周圍,從而提高沼氣池中的溫度,促進沼氣的產出,轉眼時間已過去十來日,也不知進展得如何了。

這時候看看時候也不早了,阿枝便說自己要回去與衡致做飯去了。

婦人們留她再坐一會兒,她說不了,不僅要做飯,還要早早把熱水燒上,衡致每回從那機器坊回來都是一身黑,又是灰塵又是油汙的,說著便回往自家院子去了。

“你方才那般說話做什麼?”

“好好說著話,平白便要惱起來。”

“阿枝也沒說什麼不好的。”

“……”待阿枝走了之後,有幾個婦人小聲埋怨勸說起來。

“我不也就是那麼一說。”說話的婦人有幾分心虛氣弱的模樣。

阿枝平日裡待她們不錯,身上有點吃食,常常也會分給她們和她們的小孩,雖說大夥兒也不是回回都吃阿枝的,有時候各自也會帶點,但到底還是吃阿枝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