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往深裡挖(求訂閱推薦)(2 / 2)

“人性。你想,一個突然驟變的社會,民眾遇到類似末日一樣的感染危機會發生什麼呢?每個人的選擇,在災難麵前的抉擇,難道沒有意思嗎。把視角從喪屍身上放到人類身上。”

“篇幅會不會太大了,很難具體的表現。”身為編劇的埃裡克-紐曼一眼就看出了問題的所在。

人物群像一向最難刻畫,這也是為什麼電影很少把格局放大的原因,比如《後天》,明明是全球性的天災爆發,也隻是鎖定了紐約這一個城市,一群受難民眾,也是同理。

萊曼點點頭,滿是讚許:“你說的沒錯,所以我們要主動縮小場景來具體表現發生的故事,你說,在一輛行駛的火車上,有感染者混進來,會怎麼樣?”

說著,把畫好的場景圖遞過去。

狹小的車廂裡,一邊是受到感染的喪屍,一邊是驚慌失措的人群......

“這創意絕了。”

紮克-施耐德在一旁看著,也忍不住說道:“以行駛的火車作為場景載體,直接加劇戲劇的衝突。非常的有意思。”

“因為是突然發生的,所以才考驗民眾會作何反應?”

埃裡克-紐曼繼續說道:“一整個車站全都變成煉獄,求生的難度被無限的放大?”

“沒錯,就是這樣。”萊曼點頭道:“所以這樣的一部電影更加考驗群像,並不是集中在單一的幾個主角身上,也沒有一貫喪屍片喜歡的血腥大尺度鏡頭,隻是比較殘酷。”

“聽著,就感覺會很精彩。”紮克-施耐德完全就被這樣的創意設定勾起了拍攝**。

埃裡克-紐曼看向萊曼,“故事的主線呢,怎麼設計?”

萊曼想了想,說道:“就以一對父女的主視角展開吧。父親也就是男主角a是個上班族,有一個女兒,剛剛離異。”

“單親家庭?”

“對,這是為他們去火車站設計理由。”萊曼繼續道:“女兒假期的時候,吵著要去見媽媽,父親無奈,便請假帶她去。火車路線的話,最終站就是去紐約,電影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紐約行》。至於病毒是怎樣爆發的,你可以自己想想怎樣合理的埋下線索,然後,感染者是怎麼混上車站的,你也可以構思一下,要讓觀眾能看出一點異常,但又不知道具體會發生什麼。保持一定的神秘感。”

“嗯,我會好好構思的。”埃裡克-紐曼拿筆記著點子。

說完,他猶豫道:“不過這樣一來的話,電影場景很多,還會跟紐約市政府打交道,成本方麵......”

原本,他們構思的項目拍攝預算才2500萬美金,還是因為群演方麵支出太多,但現在,如果按照萊曼的創意來構思的話,粗略算算,沒個5000萬打底都不一定能拍出來。這還是不考慮大牌明星加盟的前提下,要是請一線演員參演的話,妥妥的上億大製作。

“這方麵不用擔心。”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