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為什麼會在幕僚恭喜的時候不說明白?一則這確是功勞一件!
二則,你不能讓人家知道你摸清皇帝的心思了,把著皇帝的脈了,這不是找死嗎?
君心難測啊!
大家都知道雷霆雨露均是君恩,不敢妄加揣測。
但身為宦海浮沉中,不想的多些怎麼步步高升?
和幕僚商量好後,林如海讓心腹召集相關工人摸索相關流程。
小半年後終於摸索出毛線的製作,染色,織布機製作毛毯,人工手織衣物、鞋襪,裝飾品等等各個環節。
言娘把事情都托負給林如海,自己當了甩手掌櫃。
有心情賞雪了。
對於古代貴族人家來說,下雪,那是意境。
什麼踏雪尋梅、雪天炙鹿、寒江獨釣、風雪夜歸等等,都是閒情逸致。
不過言娘挺喜歡白居易的那首小詩: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言娘邀請林老爺窗前暢飲,當然言娘飲的是蜜酒,林老爺是養身的桑葚酒。
窗外雪花紛飛,窗內梅花幽香。
言娘突然想起上世很傷情的一首網絡詩文:忽有故人心上過,回首河山已是秋,兩處相思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頭。
好像哀傷更能引起眾人強烈的感情波動,像《紅樓夢》、《哈姆雷特》、《茶花女》、《基督山伯爵》等中外名著都是悲劇收場。
所以自己上世雖然沒有這麼傷情的過往,也記得這首網絡詩文,45度明媚的憂傷,很有一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感覺。
不過,言娘覺得杜鋪的《暮年》更符合自己的心情,然後情不自禁的念出來了:“你我暮年,閒坐庭院。雲卷雲舒聽雨聲,星密星稀賞月影。花開花落憶江南,你話往時,我畫往事。願有歲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頭。”
言娘有些自得,姐這些年看書,還是有用處的。看,這首詩就背下來了。
林如海認真的看著言娘吟完這首詩,待言娘聲音落下,就不假思索的接上:“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裡,不如你。願有歲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頭。”
春天的綠水剛剛上漲,葉子萌發嫩枝,林子清幽,十裡春風依你,卻不如你麵若桃花!沒有期望歲月能夠倒流,就用彼此的深情共度餘生!
雖然現在是冬天,草木枯榮,但擋不住自己內心的溫暖,隻能用此詩來表達自己對未來美好的期許。
這是誰的詩?林如海自己做的嗎?
言娘感覺臉有些疼,剛才還覺得自己又文化素養呢。
回去偷偷問一下兒子。
夜深人靜,言娘覺得,今晚的林如海更溫柔繾綣。
康熙44年萬壽節要來了。
萬壽節前夕,林如海直接給皇帝上了奏折。
皇帝當場叫好:“林愛卿,朕之肱骨!”
林如海能想到的,他當然也能想到。
想想他每年不止一次的巡幸塞外,往蒙古各部嫁了那麼多公主宗室女,為了什麼?
不就是為了促進滿蒙融合,構建大清的北部屏障。
還有葛爾丹就是因為天高皇帝遠,和沙皇勾結,企圖列土分疆而治。
所以自己才傾全國之力三征葛爾丹,國庫都空了,不就是為了實現對漠西、漠南、漠北的全盤掌控嗎?
現在小小的羊毛就能讓自己把人手釘到蒙古內部,便於監控蒙古各部,這不是做夢就能笑醒的事兒?
像林如海奏折裡說的,聚集的人多了就成了城鎮。
隻要蒙古各部嘗到甜頭,羊毛線作坊往漠南、漠北、漠西鋪展開來,慢慢形成更多的城鎮,那蠶食蒙古可不是夢想。
林如海,當賞!
孫氏郡主,當賞!
康熙看過奏折,就讓太監宣心腹大臣議事。
然後宣裕親王愛新覺羅·保泰覲見。
去年,康熙惱怒索額圖蠱惑太子和自己作對爭權,於是直接下旨處死索額圖。
父子關係非但沒恢複,反而愈加緊張。
餘眾阿哥蠢蠢欲動。
皇帝不放心兒子們,讓親侄子保泰督辦此事。
不過,林如海是忠於朕的純臣,沒站隊結黨,雖然有有一女嫁入宗室,但與皇室的關係還是不夠緊密。
而且,林家大姑娘和林家未來的當家人還不同母!
有什麼比聯姻更能讓兩個家族關係緊密的呢!
康熙覺得,應該讓林家後世嫡係子孫血脈裡,融入愛新覺羅氏的血液!
宗室女?
不,還是朕的公主更可靠!
“林如海長子多大了?”康熙帝頭也不抬的問道。
“林如海長子,是康熙32年出生,今年12歲了。”
嗯,年齡差不多的公主,隻有章佳氏所出的皇十五女了。
十五皇女和胤祥、十三皇女同母所出,三個孩子幼年喪母。
自己已經定了十三皇女下嫁翁牛特杜棱郡王倉津了,小十五就留在京城吧。
滿蒙聯姻是□□定下的基本國策,難道自己是鐵石心腸,眼睜睜的看著那麼多姐妹女兒、宗室女們嫁到蒙古,早早的香消玉殞不傷心嗎?
她們身為皇室女兒,享受了萬民的供養,就得有付出。
現在有了羊毛線,奶塊兒,肉乾兒,聯姻的用處會慢慢減小。
也許,以後就是蒙古各部,求著朝廷下嫁皇室閨女了!
以後皇室女兒的處境會變好吧。
康熙帝不確定的想著。
第二天大朝會,直接任命裕親王保泰全權負責羊毛作坊事宜,餘部門要全力配合。
並當場下聖旨,表彰了孫氏郡主的貢獻,賜封號福慧。
賞賜了林如海2個莊子,立其長子為世子。
封賞結果果然不出林如海所料!
經過多翻考量,康熙帝以為,還是不要引起蒙古各部的警惕!
但羊毛線確是是解決老百姓防寒保暖的一項惠民政策,稍加賞賜,大家會下意識的不重視。
除了昨天被召見的幾位大臣,大家都很吃驚。
不過,一聯想前麵的羊毛線事宜,大家也就了然。
都是在朝堂上混的,對於羊毛線的政治意義都多少了解一些。
下朝後,大家都恭喜裕親王,這個差事不難,辦成了都是大功勞。
沒見提出這建議的林如海夫人都升爵了嘛。
一想,這林伯爺夫人可是裕親王的新嶽母。大家已經把言娘當成林如海的正房夫人了。
大家恭喜之餘,還有羨慕嫉妒恨。
尤其是宗室子弟。
這小子命這麼好!
親爹走了,想來丟了大靠山了吧,但承襲王爵當家做主,這馬上來了個又立大功的嶽父母。
回去扒拉扒拉林如海還有待字閨中的閨女嗎?
扒拉後知道,有一個,還是福慧郡主親生的。
不過,還不足十歲。
就是適齡,也輪不到自己。
那福慧郡主的娘家有侄女嗎?
有,兩個,都嫁人了。
遺憾。
保泰回府後,先去正院,和黛玉交代收拾東西。
他帶她一起去。
本來是新婚燕爾,而且自己去蒙古之前,要先到嶽父那取經。
自己可是第一次辦這麼大的差,激動之餘,讓嶽父給自己支支招兒。
這也是皇帝的意思。
於是原本會慢慢和八爺黨攪和在一起,插足九龍奪嫡的新任裕親王,直接遠離漩渦中心,去遼闊的蒙古辦差了。
他可是知道這是皇伯父疼他,把兄長去世的遺憾之情傾注到自己身上了,先把有大功的林伯爺之女黛玉賜婚給自己,現在又讓自己督辦羊毛線作坊事宜。
自己昨晚可是和幕僚們商議過了,這差事兒辦好,鐵帽子王也可能不遠了。
鐵帽子王,那可是皇室爵位的頂端,封無可封啦。
這可比八阿哥的空口許諾更容易實現。
都說母以子貴、子以母貴,八阿哥雖然有才,但母妃出身辛者庫,就讓人看不上,連母妃是包衣出身的阿哥們都比不上。
即使將來太子被廢,前麵還有那麼多皇子呢。
於是,在林老爺收到賞賜聖旨後,康熙帝還暗示林老爺,會給其長子指婚自己的十五公主。
言娘打趣兒子,以後你是有媳婦兒的人了,可要潔身自好啊。
不過,言娘私下裡和林如海說,這下省事兒了,以前的打算都作廢了。自己也不用積極接觸小姑娘們了。
就是不知道十五公主什麼性子,和阿壽合不合的來?
身為親娘,言娘開始擔心。
也許這就是,“養兒九十九,常懷百歲憂”吧。
“回去準備一下禮物,讓你姐姐給你小未婚妻送去。”言娘吩咐阿壽。
送走傳旨的人,林老爺帶著阿壽立馬召見幕僚商談。
晚上飯後,打發雙胞胎回房間,剩餘的林家人又聚在一起談話。
話題重點是:林家長子指婚公主的影響,會不會影響林家的政治立場!
十五公主的同胞兄長十三阿哥,可是跟著四阿哥親近,而四阿哥支持太子,大阿哥和太子針鋒相對。
近年來,太子和皇帝關係緊張。
林家會被拉扯進奪嫡的漩渦嗎?
林家應該怎麼應對?
最後的結論是,林家一直是忠於皇帝的純臣,林家的功績是實實在在的,沒必要追求前途莫測的從龍之功!
這不影響,林家表達自己對這門親事滿意的禮物,第二天送禮的下人就從奉天出發回京。
也不影響,林家準備大擺宴席。升爵位可是大喜事,需要擺個三天的流水席。
不過,因為十五公主上麵還有幾個姐姐尚未出嫁,所以並未明旨指婚。
不過消息很快就傳開了。
這讓幾位尚未出嫁的姐姐很是羨慕,她們知道不出意外,自己會嫁到蒙古,鞏固滿蒙聯姻。
簡直是天上掉餡餅,十五公主知道這個消息後,覺得自己懵懵的。
十三公主很為自己同胞妹妹高興,自己已經見過倉津了,嫁到蒙古是板上釘釘的。
但自己妹妹能留在京城,是父皇對自己姐妹的憐愛。
“妹妹,咱們姐妹給父皇各做一身衣服,孝敬父皇吧。”十三公主提議道。
身為公主,靠父皇養大,隻有自己的針線是自己親手做的,才能表達自己的感激孺慕之情。
“好。”
十三皇子也送信過來,說林家家風好,除了現在的裕親王福晉,其餘子女都是福慧郡主所出。
福慧郡主為人寬和厚道,對裕親王福晉視如己出。
林伯爵府世子——林壽玉,博聞強識,待人接物,讓人如沐春風。
很快,裕親王福晉臨出發前,收到奉天送過來的禮物。
還有一直跟在言娘身邊,給她調理身體、照顧她生產的王嬤嬤,指名讓她送給十五公主。
黛玉抿嘴微笑,這是給自己大弟媳的禮物啊。
看了一下禮物單子,從各個禮品名字,推測哪個是阿壽準備的。
到時候可以暗示一下十五公主。
黛玉吩咐丫鬟從自己的陪嫁裡取出不少東西加進去。
當天下午就遞牌子進宮了。
她現在是皇帝親侄媳,太後孫媳,能隨時進宮拜見。
黛玉才嫁進皇室不久,和公主們不熟悉,不過,以後會熟悉的。
尤其是十五公主,十三公主。
今天應該能見到公主,自己可要好好觀察一下。
等幾天後到奉天了,好給郡主還有阿壽,描述未來林家長媳的樣子。
言娘還在信件裡,直接挑明:按照皇室慣例,公主們都晚婚。現在十五公主才13歲,那離大婚還有5年左右的時間。能不能想辦法把送到公主身邊,給公主調理身體?
這個主意是言娘半夜睡不著,想出來的辦法。
大清皇室公主在蒙古大草原命不長,除了塞外風沙大水土不服外,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公主們身嬌體弱。
老林家人的也身體一般,壽命一般,林老爺之前可是一直準備,給孩子們找身體好到能騎馬射箭的貴女為妻呢。
說到調理身體,言娘第一個想到的是黛玉身邊的周嬤嬤,她可是最專業的。
但是周嬤嬤都跟著黛玉出嫁了,裕親王府人際關係更複雜,有周嬤嬤照顧著,自己和林如海也放心。
那退而求其次,就自己身邊的王嬤嬤吧。
黛玉也知道父親和言娘的心思,為了阿壽的子嗣後代考慮,當下就讓人給十三福晉遞帖子,明日去拜見。
黛玉下午進宮,特意帶著給自己調理身體的周嬤嬤。
先拜見太後,太後似乎知道她來乾什麼。
等她行過禮,寒暄過後,把身邊的兩位嬌弱女孩介紹給她。
在太後身邊見到了十三、十五兩位公主,確是看著身嬌體弱,感覺和以前的自己很是相似。
不過,自己經過幾年堅持不懈的調理,現在雖然看著嬌弱,但內裡可是勃勃生機。
黛玉回家後,詢問身邊的周嬤嬤。
中醫講究望而知之謂之神,周嬤嬤通過望診,大致知道兩位公主的身體情況。
自家公主所慮有道理,兩位皇室公主確是需要調理,要不然生產都是道難關。
而宮內太醫擅長明哲保身,隻會開些太平方糊弄人。
“嬤嬤,您願意進宮照顧十五公主嗎?”黛玉考慮了一下,還是覺得周嬤嬤更專業,自己的身體都是她調理好的,自己更信任她。
要說調理身體,周嬤嬤比王嬤嬤更擅長。
這就是把林家未來宗婦的身體健康托付給自己了,周嬤嬤知道這是重任。
周嬤嬤有些不舍:“我若去了,姑娘這兒人手不夠,萬一被小人有機可乘怎麼辦?”
“我馬上就跟著王爺回道娘家了,還有什麼可怕的?難道嬤嬤不放心自己的徒弟?”黛玉開玩笑似的安慰周嬤嬤。
周嬤嬤這些年也沒閒著,林家把她當師傅對待,給林家培養了不少擅長調理身體的丫鬟小廝,連言娘、黛玉、呦呦也聽她講過不少課。
“好,我答應姑娘。”
“太好了。咱家郡主也傾向於你過去呢。等十五皇女嫁到咱家,你把她身邊的人也培養出來了。我還盼著嬤嬤回來呢。”黛玉很歡喜。
“我也舍不得姑娘。”周嬤嬤慈愛的看著黛玉。
這是自己朝夕相處十餘年的姑娘,自己沒有兒女,她就像照料自己的女兒一樣照料她,不忍她失望。
第二天,黛玉帶著周、王兩位嬤嬤登門拜訪十三皇子福晉。
寒暄過後,黛玉就扯到自己生來體弱,從不會走就開始吃藥。
後來,幸好父親給自己請了周嬤嬤調理身體,自己現在看著嬌弱,實際上騎馬、蹴鞠不成問題。
十三福晉也是爽朗的性子,“好啊,那以後咱們約著去騎馬。”
“不過,我要跟著我家爺去奉天了。等回來咱們再約。”
“哎呀,你們小夫妻好的蜜裡調油。裕親王出去辦差,都舍不得。”十三福晉打趣道。
說了一會兒,大家熟悉了,黛玉道明了來意。
“我們林家家規,三十歲前,嫡妻有子,就不納妾。這是給我調理身體的周嬤嬤,想著十五公主是不是用的著?”
雖然有些難以啟齒,但想著阿壽未來的孩子,黛玉硬著頭皮說出來了。
先表明自家家風好,不會寵妾滅妻,然後委婉的提出自己的方法。
臨了,隻提了周嬤嬤。
實在是,讓人難為情,跟不相信人家照顧不好自家妹妹一樣。
房間裡一時間靜默。
“裕王嫂,這事兒關十五皇女,我得回報給我家爺做決定。您看?要不,周嬤嬤先留下,等我家爺回來,再給你消息。”兆佳氏臉色有些僵。
她覺得林佳家人有些越俎代庖。
這還沒明旨指婚呢,就往十五公主身邊塞人,實在讓人不得不多想。
之後,不鹹不淡的說了幾句,黛玉就告辭回去了。
等十三皇子回府,聽福晉稟報此事後,也擰起了劍眉。
不過,據他所知,林家不是輕狂的人。
就讓人把安排在客院的周嬤嬤請過來,仔細詢問情況。
周嬤嬤行過禮後,把自己昨日入宮,見到兩位公主,自己對兩位公主的身體狀況的判斷說了一下。
“你說的是真的?如果不善加調理,十三妹妹不一定撐得過將來生產?”
十三皇子難以置信,平時太醫的平安脈,隻是說妹妹身體嬌弱,仔細照顧就是。從來沒有人說的這麼詳細。
太醫院的狗奴才!
當即被捧在手裡的茶杯就遭了殃。
十三皇子雖然惱怒,但他隻是母妃早逝,排序靠後的皇阿哥,沒有什麼實權,對和後宮有千絲萬縷關係的太醫們無可奈何。
於是立馬讓福晉準備禮物,送去裕親王府感謝裕親王福晉。
十三福晉也很慶幸,自己當時沒有直接拒絕裕親王福晉,而是等自家爺回來。
要是以後自家爺的兩個胞妹真的體弱早逝,就是自己爺不追究,自己也過不了心理那一關。
當晚,十三皇子就出門,找四阿哥托關係,把周嬤嬤送到自己妹妹身邊。
自己送不進去,四哥母妃可是掌握宮權的四妃之一,能辦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