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見過裕親王妃,是個才貌雙全的女郎。
他們身為姐弟,想來林佳世子不會差的。
雖然沒見過林佳世子,據哥哥描述,林佳世子是個俊秀的小公子。
這樣才貌雙全的公子是自己的夫婿。
十五公主覺得自己的臉頰在發熱。
暗暗決定,一定要好好聽周嬤嬤的話,調理身體。
自己的身體經過調理,感覺比以前輕鬆多了,換季時也不易傷風咳嗽了。
自己要陪伴這位才貌仙郎白頭到老呢。
不能想下去了,自己的臉頰要燒著了!
還有姐姐,姐姐去年冬生了一場大病,太醫說要是熬不過冬季,怕······
幸好姐姐熬過去了。
今年起,自己要帶著姐姐一起調理身體。
再不能因為姐姐打趣自己“婆家的關心”什麼的,沒堅持讓她一起調理了。
言娘歸家後,小彆勝新婚。
又是彆有一番桃花流水窅然去,彆有天地非人間。
時間來到康熙45年。
參加過林家大外孫的抓周宴,春二月,阿鬆走近考場,參加三年兩次的院試。
再次取得了案首,至此小三元到手。
二娃也參加了此次院試,踩著尾巴上榜了。
孫家伯母傳信說要給大娃、二娃說親了,兩個孩子也同意,言娘也讚同。
兩個孩子成年了,也有了功名,該娶媳婦兒了。
言娘跟著看了幾次姑娘,也讓林家京城的管家查探過姑娘的信息。
最後定的兩位姑娘,都是滿族低階官員家的閨女,兩個姑娘的親娘都是生了好幾個孩子。
都誰女兒隨母,大家娶媳婦兒會關注她娘。
大娃媳婦兒是嫡長女,二娃媳婦兒是次女。
人家看上孩子有出息,而且和林家關係親近,願意結親。
最後親事談妥了,開始走六禮。
大娃的婚事定在今年年底,二娃的婚事定在明年二月份。
言娘又每人給了1萬銀票,讓他們當自己小家的啟動資金,彆以後往媳婦伸手要錢!
兩個孩子不要,說以前給的還有,他們購置了產業,錢生錢的,足夠置辦聘禮了。
言娘堅決的說:“拿著,雖然現在叫我姑媽,也不能泯滅你們是從我肚子裡爬出來的!做父母的,為兒子置辦產業結婚聘禮,天經地義!”
孫大伯、伯母也勸兩個孩子拿著:“這是你們姑、娘的心意,彆讓她傷心。”
言娘把銀票塞到兩個孩子手裡:“以後啊,就要靠你們自己奮鬥了。俗話說‘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以後媳婦兒能不能穿上誥命衣裳,就考你們身為丈夫的努力了!”
看到兩個孩子擔心的樣子,言娘轉念一想,就知道兩個孩子擔心她被林如海責備。
言娘感到很暖心。
“不用擔心,這是我自己掙得私房錢,我想給誰就給誰!”
還有言娘準備的,一人幾個箱子。
裡麵有珍貴首飾、未鑲嵌的寶石、西洋舶來品、古籍抄寫本、徽州硯等等,言娘想的到的東西。
即能拿出來當聘禮,又能給孩子們當私房錢。
阿壽進入了男孩的變聲器,嘶啞的聲音人讓他不愛開口說話。
言娘還愛逗他說話,看他無奈的小眼神兒,常常哈哈大笑。
康熙45年春末,林家的海船從印度回來了,帶來了大量的舶來品和寶石、翡翠、珍貴木材。
雖然這幾年世麵上的舶來品越來越多,價格有所下降。
但貴重的東西價值還是在那兒,還是貴重!
現在言娘已經有二十萬的身家啦。
怪不得都說海上貿易掙錢!
這還是自己出錢,又定了兩艘大海船的情況下。
還有足夠兩艘船的預備船員在訓練,要好吃好喝的養著,還有各種福利啦。
等今年秋季,這兩艘船也能下海個自己掙錢了。
而且,言娘給予每個出海人員的工錢很豐厚,並給予他們家人周到的照顧,免除後顧之憂。
即使普通船員,出一次海足夠他們一家脫貧買上十畝地。
幾次下來,足以成為成為小地主。
還允許每位船員攜帶不超過20斤的貨物。
他們通過這些貨物又是一次額外收入。
如果不幸回不來,也會給予出海人員的孩子足夠的補償。
言娘想到後世層出不窮的補償款被占時間,要求仔細調查每位船員的家人情況,保證每次的照顧到達該得的人手裡。
這又讓這些船員家周圍的鄰居親友知道出海掙錢,進一步鼓勵大家走出去。
等後來越來越多的權貴豪門阻止船隻出海時,很容易就能召到船員。
形成了良性循環。
不過言娘想想自己膝下那一串兒孩子,覺得還是要繼續努力!
言娘現在這些身家也不都是現銀,言娘讓林如海給自己置辦成土地、宅子等。
雖然京畿附近土地商鋪不好買,但每年總有犯事兒的官員,隻要留意,總能搶到的。
還有東北這兒的黑土地,很是肥沃!
言娘到了奉天這麼久,看看地圖那隔海相望的小日本兒。
覺得自己需要做些什麼。
聽林如海說倭國現在,和朝鮮越南等國一樣,是中國的屬國,十年一朝貢。
言娘回憶上世學的世界曆史,記得1868這個數字,這個數字很吉利,但她是日本明治維新的開始,所以言娘記憶深刻。
日本的明治維新,讓日本迅速崛起,國力超過了大清朝!
也就有了後來1895年甲午戰爭,大清北洋水師的慘敗,割地賠款,加速了殖民化進程!
記得清朝持續兩百多年,不足三百年,公元1912年民國建立。
清朝到現在立國不足百年,還好還好,現在應該是十八世紀初左右,那離日本維新的時間還有一百多年呢。
那日本現在應該是幕府統治末期!
這,好啊,什麼統治時代的末期,都是和腐朽無能連在一起的!
言娘覺得自己應該推一般,讓小日本兒更貧瘠點兒。
言娘從林如海書房搬過來關於小日本兒的書籍,仔細翻看。
發現宋代都有和日本進行商貿的記錄。
到了明朝,日本被明朝人稱呼為“銀群島”。
銀群島啊,銀子成群的島嶼,這說明日本本土有好多銀礦嘍!
言娘記得後世看過的說,這個時代的日本金銀換算比達到1:40。
要真的是這樣,那,言娘吸溜了一下口水。
拿一萬兩銀子過去能換回四十萬兩白銀,回到國內,四十萬兩白銀就是四萬兩金子。
這生意能做!
言娘拿著書,和林老爺商量。
林老爺一回想地圖,“可以啊。”
阿壽也說,“這比呂宋、天竺等地近多了。”
然後林老爺開始對著地圖,給孩子們講中國曆史上和倭國的交際。
比如鑒真東渡;元朝忽必烈幾次攻打倭國,以失敗告終;明朝的抗倭名將戚繼光、俞大猷。
還詢問阿壽為什麼大清不打倭國。
阿壽回答一個詞:“國庫空虛!”
然後在林如海鼓勵的目光中,開始詳細的進一步闡述國庫空虛的原因。
以便弟弟妹妹們,還有旁邊瞪大眼睛的親娘聽得懂。
“當今登基親征後,康熙二十年,平定三藩之亂;康熙二十二年,收複鄭氏盤踞的台灣;康熙二十八年,與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康熙二十七至三十六年,三征葛爾丹。戰爭,都是要耗費大量錢糧的!而且,皇帝已經五下江南了!”
林老爺滿意的頷首。
然後開口補充到:“皇帝仁慈,允許朝廷官員,從國庫借銀子周轉。但很多人罔顧皇帝好意,大量借銀自己享樂。一旦發生災患或者有戰爭,國庫無銀,到時候肯定會是一場軒然大波!”
林老爺這是預測到以後朝廷要追繳國庫欠銀了!
言娘佩服!
自己是在後世看過《雍正王朝》的電視劇,知道康熙末年有雍王爺追繳國庫欠銀的橋段。
人家林老爺早幾年就能從蛛絲馬跡中推斷出來,這就是古代權宦的智慧啊!
所以隻要林如海不死,哪有後世的《紅樓夢》!
言娘崇拜的看著自家男人!
這麼帥的男人,是自己的!
嘻嘻!高興。
林老爺很享受妻兒的眼神兒。
於是言娘把從天竺回來的四條海船,調3號船到大連港,和新下水的6號海船一起,跟著一直到倭國經商的王家,東去日本。
言娘把自己的銀子換了一萬兩的金子,並向林老爺借了一萬金子,說好等海船從日本回來還他。
打的一手好算盤。
林如海含笑看了她一眼,讓她自己去賬房支,反正她管家。
半年後,言娘的兩萬金子,還有貨物,回來後給她帶來了90萬兩的銀子。
這就是9萬兩金子!
還了林老爺一萬,還有8萬兩金子!
“老爺,快扶著我,我要暈倒了!”
言娘聽到林如海說了這個數字,做作的一手翹著蘭花指扶著自己的腦袋,一手伸向林老爺。
林老爺含笑的配合著扶著她。
也許這就是她在鬨,他在笑的真實寫照吧!
等高興過之後,言娘有些感歎的說:“要是單單的掙銀子,還是去倭國快啊!”
不過,轉念一想,自己可是有大誌向的,單單銀子可是迷惑不了自己的心智噠。
如果馬六甲海峽是中國的,光收過路費,那就是多少稅錢啊!
呲溜,言娘又想流口水了。
林老爺呢?
林家原本就世代積累了不少財富,這一次去倭國,林老爺雖然隻出了一萬金子,也回來了40萬兩的銀子。
銀錢多到一定程度,也就隻是數字了。
要不然《紅樓夢》裡的林黛玉會被養成視銀錢如糞土的清高樣兒。
林如海本來就是個宦海浮沉的政治人物,又在言娘的影響下放開了眼界,看到了海外的形式,所以也不會被眼前的銀錢迷惑住的。
海船還得繼續南下,去熟悉南洋的地形、關隘。
至於這些錢,一部分買地買鋪子,一部分繼續購置海船。
言娘決定再購置三艘海船。
剩下的3艘小海船,加上另一艘新下水的7號,雙桅大海船還跟著曹家去天竺。
哦,你問不是原本有三搜海船嘛,剩下那一艘1號船呢?
那一艘船打著收購印度當地最值錢的貨物的名義,留在了印度約定好的港口,隨時準備接應下西洋的暗衛和大夫。
大家早就商量好,如果其他船隻還沒到印度的時候,這一艘船已經接應到下西洋的一行人,就立馬返回,到緬甸的港口等待。
已經提早針對各種情況,都做了預案。
等林家的海船從倭國回來,林如海也給皇帝上了暗折。
雖然大清自詡禮儀之邦,不能明麵上派兵攻占倭國,沒辦法和附屬國們交代。
但派商船去日本明著行經商之事,暗中以金換銀,富饒大清,是個為國為民的好法子。
康熙想了想空虛的國庫,等王公大臣們從倭國換回來大量的銀子,就有銀錢還國庫銀子的美好期待下,同意了。
在康熙帝的默許下,林家帶著日本的特產到京城售賣,順便散布倭國統治混亂,銀子便宜的不得了的消息。
金銀兌換比例1:40啊。
神仙也心動!
眾權貴紛紛心動。
之前嫌棄南洋遙遠,一來一回兩年餘,說不定遇到風暴,船毀人亡,所以好多人家雖然很心動,但一直在觀望。
現在,倭國可是比南洋近多了,從天津出發,半年內就能往返一趟。
於是豪富的直接置辦船隻,一般的人家可入股海商,可幾家聯合,大家要去倭國淘金!
連皇家都坐不住了!
九阿哥更是一馬當先!跟著林家,有肉吃!
管事兒來彙報說,商鋪還好說,莊子不好買。
嗯,言娘揮手讓他下去。
這是理所當然的,大清現在蒸蒸日上,好多王公貴族都派人去倭國撈了不少錢回來。
中國人有錢了乾什麼?
當然是買房置地啊!
這是自古以來的傳統。
現成的土地沒有,那就開荒!
荒地可是很便宜的。
開荒,言娘想到荒地高低不平,雜草叢生,還有各種的石頭。
然而,這個時代的荒地很不好收拾,全靠人力。
就是收拾好了,土地也沒肥力,莊稼長的也不好。
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
所以大家不樂意乾這種事倍功半的事兒。
言娘想到後世的旋耕耙,推土機,播種機,收割機。
即使技術達不到,但一個動力機械拉著一個曲轅犁開荒還是能夠的吧!
機器力氣比牛大多了,也不用擔心累著牛了。
回頭問問林如海,機械車現在研究的怎麼樣了。
要是還沒進展,多重金召集些出眾的工匠,不管是木工還是鐵匠等。
想想中國工匠的榫卯結構,能不用一顆釘子建成一座房,肯定空間立體想象能力出眾。
不過,這時候有墨家子弟了嗎?
能找過來嗎?